1.國家領導人的安全哲學思想
1986年10月13日,江澤民同志任上海市市長時曾在有關專業會議上指出“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責任重于泰山。”江澤民同志的這一論述中包含著深刻的安全認識論和安全方法論的哲學道理。其中,“隱患險于明火”就是預防事故、保障安全生產的認識論哲學。顯然,“隱患險于明火”就是要我們認識到隱患相對于明火而言是更危險的要素。而在各種隱患中,思想上的隱患又最可怕。因此,實現安全生產最關鍵、最重要的策略,是要從隱患入手,積極、自覺、主動地實施消除隱患的戰略。“防范勝于救災”,其要說明的是在預防事故、保障安全生產的方法論上,事前的預防及防范方法勝于和優于事后被動型的救災方法。因此,在安全生產管理的實踐中,“預防為主”是保證安全生產最明智、最根本、最重要的安全哲學方法論。
江澤民同志提出的“防范勝于救災”的哲學論斷為我國的安全生產方針和消防安全方針等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一直是我國安全生產的基本方針,對于消防方針,也是以“預防為主”為主題,故有“預防為主,防消結合”之說。
2.古人的安全哲學思想
我們的先哲孔子早就說過,建立在“經歷”方式上的學習和進步是痛苦的方式;而只有通過“沉思”的方式來學習,才是最高明的。當然,人們還可以通過“模仿”的方式來學習和進步,這是最容易的。從這種思維方式出發,進行推理和思考,我們感悟到,人類在對待事故與災害的問題上,千萬不要試求通過事故的經歷才得以明智,因為這太痛苦,“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健康何等重要”。我們應該掌握正確的安全認識論與安全方法論,從理性出發,通過“沉思”來防范和控制職業事故和災害;或者我們要選擇“模仿”的方式,學會向先進的國家和行業學習,這才是正確的思想方法。
東漢政治家茍況在總結軍事和政治方法論時,曾總結出“先其未然謂之防,發而止之謂其救,行而責之謂之戒,但是防為上,救次之,戒為下”。這歸納用于安全生產的事故預防上,也是精辟的方法論。因此,我們在實施安全生產保障對策時,也需要“狡兔三窟”,即要有“事前之策”(預防之策),也需要“事中之策”(救援之策)和“事后之策”(整改和懲戒之策)。其中預防是上策。對于社會,安全是人類生活質量的反映;對于企業,安全也是一種生產力。我們剛剛步人21世紀,我們國家正前進在高速發展的經濟與進步文化的歷史快車的道路上。面對這種現實背景,面對這樣的命題和時代要求,促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必須用現代的安全哲學來武裝思想、指導職業安全行為,從而對推進人類安全文化的進步,實現高質量的現代安全生產與安全生活而努力。
安全文化之“八不傷害”原則詳解
四臺礦企業文化理念
湘永礦業公司企業文化十大理念
煤礦本質安全文化管理手冊
淺談現階段如何提升安全文化
確立安全文化理念,促進企業安全發展
“100-1=0”的安全文化理念
安全文化涉及的子文化
文化的概念及分類
企業安全文化的涵義及功能
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規劃
中國安全文化誕生的歷史背景
企業安全文化理念
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意義
精益安全十大理念
安全文化的基本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