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是以突然暈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經昏迷僅以口歪、半身不遂為臨床主癥的疾病。因發病急驟,癥見多端,病情變化迅速,與風之善行數變特點相似,故名中風、卒中。中風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常留有后遺癥,近年來發病率不斷增高,發病年齡也趨向年輕化,是威脅人類生命和生活質量的重大疾患。
碰到腦中風病人,應迅速地叫救護車,送到有神經內科和腦外科的醫院急救,并要將病情準確地轉告醫生。告知要點:發作的具體時間,有否嘔吐,癥狀是否逐漸惡化,意識情況如何,頭痛的程度,是否有手腳麻痹、語言障礙,是否在服用降血壓藥,有沒有受傷等等。
一、危險因素
與中風發作有密切關系的危險因素
1.血壓
高血壓者易發生出血性中風。高血壓的發病率高,所以中風的發病率與死亡率也高。因為高血壓可以損傷動脈,加速動脈粥樣硬化推大腦內形成許多囊狀動脈血管瘤,一旦血壓波動,血管瘤破裂,就發生腦出血。
血壓高是中風的危險因素,血壓過低也不利于中風的預防。在動脈硬化時,如果血壓過低,大腦灌注壓也低,血流緩慢,血粘度升高,容易形成血栓,造成腦缺血和腦梗塞。所以在臨床上,老年高血壓患者降血壓時不能過快、過低。
2.冠心病、心房纖顫
冠心病與中風的共同病變基礎是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時,心臟收縮功能下降,左心室排血量減少,靜脈壓增高,血液淤滯,故而容易形成血栓而導致腦梗塞。
統計發現,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發生腦梗塞的機會比正常人高出5倍。心肌梗死與缺血性中風關系更為密切,中風常發生在心肌梗死恢復期的頭2個月內尤其是頭1個月內。
心房纖顫時迸入心房血流紊亂,容易形成附壁血栓,心肌梗死室壁瘤者也易在心室內形成血栓,栓子脫落造成腦栓塞
3.肥胖
俗話說:“胖人多中風”因為肥胖的中老年人,容易患高血壓、糖尿病,常合并高脂血癥,所以也容易發生中風。
4.糖尿病
糖尿病是中風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有10%~30%的中風患者患有糖尿病。40歲以上糖尿病患者腦動脈硬化的發生率比正常人多1倍,中風的發生率比無糖尿病者多5倍,糖尿病中風患者死亡危險性是非糖尿病中風患者的2倍多。糖尿病患者中風者,腦梗塞比腦出血多,中小梗塞又比大面積梗塞多,且以多發性梗塞居多。
糖尿病患者為什么易發生中風呢?根本原因在于代謝紊亂或動脈硬化。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不足,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紊亂,脂肪大量分解為甘油三酯和游離脂肪酸,膽固醇合成旺盛,血中膽固醇大量增加,促使動脈硬化形成。
高血糖及糖尿病代謝紊亂所造成的高脂血癥可損傷血管,促進動脈硬化發生,而動脈硬化正是中風發病最為重要的基礎。
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常呈高凝狀態,血液凝固性和粘度增高,血小板粘附與聚集性增高,這些都是易形成腦血栓的因素,為中風的發病奠定了基礎。
5.疲勞與精神緊張
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的人,大腦過度勞累,如工作到深夜、睡眠不足,應酬頻繁,旅途勞累,看電視時間過長,都可能會導致中風的發生。
在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時,血液中的兒茶酚胺、血管緊張素等增多,導致血管痙攣、血壓增高、血液凝固性增高加速動脈硬化和促進血栓形成,成為中風發病的病理基礎。
6.情緒與性格
日常生活中常見到有的中老年人平時性情暴躁,而且在情緒激動與暴躁發作時發生中風,這是因為暴躁時血中兒茶酚胺增多,血壓升高,導致腦動脈瘤破裂。
醫學研究也證明性格與中風的發生有一定的關系,中風與冠心病患者的性格特征非常相似,表現為:個性好強,容易激動,遇事急躁,難以自抑,過分自負,情緒緊張或者愛生悶氣,思慮過多,個性怪僻,不聽勸告。也有人將性格分為急躁型、忍耐型和中間型三型。研究發現,急躁型中老年人患出血性中風的危險性是一般人的2倍。
7.吸煙
吸煙是中風的主要危險因素,每天吸煙1~20支者,比不吸煙者發生中風的危險性大3倍,每天吸20支煙以上,比不吸煙者大5~6倍。30~40歲吸煙者,腦梗塞的發病比不吸煙者高5倍;50~60歲吸煙者腦梗塞比不吸煙者高3倍。吸煙越多、吸煙年齡越早的人,發生中風的機會也就越多。
煙草中含有3000多種有害物質,香煙中的一氧化碳可以損傷動脈內皮細胞,尼古丁可使血液中腎上腺素水平升高、血管痙攣、血壓升高,加速動脈硬化,導致血液粘稠、血流緩慢、血小板聚集,為中風創造了條件。
8.飲酒
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即乙醇,對人體各種組織細胞都有損害,飲酒過多使膽固醇增加,促進動脈硬化。長期嗜酒的人,交感神經興奮,心跳加快,血壓增高。過量飲酒者,由于血壓突然上升,血管破裂而發生腦出血。在中風患者中,長期飲酒者是一般中老年人的2~3倍。
有許多因素可以誘發中風,在日常生活中應加以防范:
1.情緒不良:如生氣、激動、焦慮、悲傷、恐懼、驚嚇等。
2.生活方式:暴飲暴食,酗酒成痛,連續吸煙,過度疲勞,缺少睡眠。
3.運動不當:超量運動,用力過猛,或做爆發力的運動。
4.氣候變化:冷高壓氣流與暖高壓氣流到來時,心腦血管病發病率升高。
5.大便干燥:大便干燥,用力排便,造成腹壓升高叫發腦出血。
6.服藥不當:降壓藥服用不當,血壓不降或降得過低。
7.突然坐起:老年人神經血管的調節反應性差,長時間臥床突然起身或體位改變時,常導致腦供血不足,甚至發生中風。
二、容易發生中風的時間
1.夜間上廁所時
(1)冷暖的懸殊變化引起血壓劇升。
(2)用力解大小便,也會使血壓上升。所以,要防止便秘,養成每天定時解大便的習慣。
2.出浴缸時
洗澡時也容易誘發腦中風。所以,首先要控制水溫,不要一下進入水溫高的浴缸中,另外,要避免長時間泡在浴缸內,一般控制在20~30分鐘內為好。脫衣、穿衣的地方也要保溫。
3.突然興奮和發怒時
興奮會促使血壓上升,這對有高血壓史的人來講是很危險的。因易使血壓急劇上升,導致腦出血。
三、中風的前兆
許多人不了解中風的種種先兆,即使這些中風先兆出現了,他們全不以為然或者無所覺察,從預防中風發生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很大的遺憾,大量臨床經驗證明只有少數病人在中風之前沒有任何征兆,絕大多病人都有以腦部瞬間缺血的表現而發出的各種信號。
1.頭暈
中老年人中風前兆,會反復出現瞬間眩暈,突然自覺頭暈目眩,視物旋轉,幾秒鐘后便恢復常態,可能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是中風的先兆,應及早診治,防止中風發生。
2.肢體麻木
中老年人出現肢體麻木的異常感覺,除頸椎病、糖尿病外,如伴有頭痛、眩暈、頭重腳輕、舌頭發脹等癥狀,或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或腦動脈硬化等疾病史時,應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風發生,突然發病或單側肢體乏力,站立不穩,很快緩解后又發作要當心。
3.眼睛突然發黑
單眼突然發黑,看不見東西,幾秒鐘或幾十秒鐘后便完全恢復正常,醫學上稱單眼一次性黑朦,這是中老年人中風先兆最常見的癥狀,是因為腦缺血引起視網膜缺血所致。中風的又一信號是反復發作、眩暈欲吐、視野縮小或復視。
4.原因不明的跌跤
由于腦血管硬化,引起腦缺血,運動神經失靈,可產生共濟失調與平衡障礙,而容易發生跌跤,也是一種中風先兆癥狀。
5.說話吐辭不清
腦供血不足時,使人體運動功能的神經失靈,常見癥狀之一是突然說話不靈或吐辭不清,甚至不會說話,但持續時間短,最長不超過24小時,應引起重視,還有原因不明的口角歪斜、口齒不清或伸舌偏斜都要注意。
6.哈欠不斷
如果無疲倦、睡眠不足等原因,出現連續的打哈欠,這可能是由于腦動脈硬化、缺血,引起腦組織慢性缺血缺氧的表現,是中風病人的先兆。
四、中風預防及急救措施
1.中風預防
(1)沉著冷靜
狂喜、暴怒、憂郁、悲哀、恐懼和受驚都會誘發中風。穩定情緒,沉著冷靜,保持心情平靜。不看場面緊張的電視、電影,也不宜參加喪事活動。因為在這樣的情景下,會使中老年人心情緊張,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誘發中風。
(2)大便暢通
大便干結,排便用力使腹壓增高,血管阻力增強,血壓驟增造成腦動脈破裂而發生中風。男性前列腺肥大時,排尿困難,既可引起患者緊張,又可升高腹壓,誘發中風。避免使用誘發或加重排尿困難的藥物,如鎮靜劑、乙酷膽堿括抗劑;多吃粗糧與多纖維的蔬菜水果,多喝水,以保持大便通暢。
(3)兩低飲食
即低脂、低鹽飲食。攝入動物脂肪使血脂升高,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增加中風的可能性;食鹽過多,可引起水鈉儲留,血壓升高;長時間血壓升高可引起中風。
(4)動靜結合
堅持適度的鍛煉而不過量,如散步,做體操或打太極拳,以增強體質,但不能進行需要爆發力的活動,如舉重、引體向上、搬運重物等,以免發生中風。不宜過靜,如長時期靜坐看書、看電視,缺少活動,時間過久,血液循環速度減慢,易發缺血性中風。
(5)病不諱醫
一旦出現小中風或中風先兆癥狀,及時到醫院診治,因為有42%的“小中風”者在一年內發生中風,進行必要的檢查并根據醫生的醫囑用藥,用藥后不要突然停藥。如高血壓患者擅自停藥,可造成血壓大幅度波動,導致中風。治療中風的藥品種類繁多,即使同品種藥物,生產廠家亦不同。大型或名牌藥廠的藥品,多數信譽和質量更有保證。
2.急救措施
中風患者發病后在家里搶救是否及時,處理是否得當,對患者的預后至關重要。家庭急救中風病人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發現病人突然發病后切忌慌亂緊張,應保持鎮靜,讓病人平臥在床上,盡快與醫院或急救中心聯系。
(2)中風可分為出血性中風和缺血性中風,在診斷未明確時,不要用藥,因為不同類型的中風用藥各異。
(3)檢查一下生命體征情況,如呼吸和心跳已經停止,要馬上做心、肺復蘇術。
(4)病人意識清楚,可讓病人仰臥,頭部略向后,以開通氣道,不需墊枕頭,并要蓋上棉毯以保暖。
(5)失去意識的病人,應維持昏睡體位,以保持氣道通暢,不要墊枕頭。
(6)掌握正確搬運病人的方法。首先,不要急于從地上把病人扶起,最好2~3人同時把病人平托到床上,頭部略抬高,以避免震動。其次,松開病人衣領,取出假牙,嘔吐病人應將頭部偏向一側,讓其吐出,并且用干凈的手帕纏在手指上伸進口內清除嘔吐物,以免嘔吐物堵塞氣管而窒息,裝有假牙者,要取出假牙。
(7)如果有抽搐發作,可用筷子或小木條裹上紗布墊在上下牙間,以防咬破舌頭;最后,病人出現氣急、咽喉部痰鳴等癥狀時,可用塑料管或橡皮管插入到病人咽喉部,從另一端用口吸出痰液。
(8)寒冷會引起血管收縮,所以要保持室溫暖和,并注意室內空氣流通。
(9)有大小便失禁者,應脫去病人褲子,墊上草紙等。
(10)在送醫院前盡量減少移動患者。轉送病人時要用擔架臥式搬抬。如果從樓上抬下病人,要頭部朝上腳朝下,這樣可以減少腦部充血。在送醫院途中,家屬可雙手輕輕托住患者頭部,避免頭部顛簸。
(11)對昏迷較深、呼吸不規則的危重病人,可先請醫生到家里治療,待病情穩定后再送往醫院。
(12)缺血性中風的病人大多數神志清醒,應防止病人過度悲傷和焦慮不安。此時應讓病人靜臥,并可安慰病人。同時做一些肢體按摩,這樣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血壓進一步下降而使缺血加重。不要悲哭或大聲呼喚病人,避免給病人造成壓力。
(13)未得到醫生許可,別讓病人進食或飲水。
五、注意事項
1.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征,緊急聯系神經科醫生。
2.在病人倒下的地方就地搶救,若必須移動時千萬要小心。
3.手腳麻痹、語言障礙、視力障礙等是腦中風的先兆,要盡早發現、治療。
4.檢查有否麻痹等癥狀
(1)鼻子一側出現皺紋,左右鼻唇溝不對稱。
(2)嘴的一側下斜,臉部不對稱。
(3)口水下滴。
(4)出現打鼾。
(5)臉色發紅(或發青)。
(6)眼睛充血。
(7)劇烈嘔吐。
(8)大小便失禁。
(9)發燒或出汗等。
5.切忌對中風病人搖晃、墊高枕頭、前后彎動或捻頭部、頭部震動等。
6.高血壓病人,一定要注意平時吃得清淡些,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息怒。
一張圖掌握各種爆炸事故的逃生避險技能
建筑坍塌這樣自救逃生!
意外傷害的應急處置
遭遇擁擠踩踏事故該如何自救
遇到擁擠踩踏事故如何逃生
地面沉降的危害有哪些
當地面塌陷來臨,我們該如何自救?
礦山隧道事故救援聯絡信號怎么敲
防踩踏常識與防范應急措施
事故應急處理措施
常見事故應急救援知識
現場急救原則
發生機械傷害時的緊急急救常識
安全自救及互救措施
溺水自救的方法
突發高處墜落和物體打擊事故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