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雜志11月24日發表最新研究說,特大地震可能與斷層彎曲程度相關,8.5級及以上特大地震多發生在斷層上較平直的部分,而斷層上的彎曲部分不太可能發生這類強度的大地震。
美國俄勒岡大學與法國尼斯-索菲婭·安蒂波利斯大學研究人員報告說,長期以來,地震學界一直認為特大地震總是發生在聚合速度快、形成時間較短的地殼構造板塊交界處,但2004年印度尼西亞和2011年日本的兩次特大地震表明這一理論并不成立。此后,特大地震被認為可能發生在任何大型斷層上。而最新研究發現,特大地震可能與斷層彎曲程度存在緊密關聯。
研究人員在分析全球大型俯沖板塊的傾角變化后發現:特大地震常發生在斷層傾角最正常或者說平直的地方。例如,1700年北美特大地震就發生在較平直的卡斯凱迪亞斷層上,這一斷層如果完全破裂,破裂的斷層段長度可達1000公里。2004年印尼蘇門答臘特大地震同樣如此,破裂的斷層段達到1600公里。
研究人員解釋說,彎曲斷層的破裂閾值不均勻,一些部分不易破裂,所以破裂距離受限;相比之下,平直斷層的破裂閾值更為均勻,能夠允許較大區域的斷層破裂同時發生。他們認為,特大地震與斷層彎曲程度相關的可能性超過99%。
不過,研究人員指出,這項發現并不能直接用來幫助預測地震。
“我們的發現支持的是,如果所在地點沒有發生過大地震的證據,而且是一個彎曲的板塊,那么特大地震可能永遠不會發生,”俄勒岡大學研究人員昆廷·布萊泰里說。但他同時提醒,這并不意味著較小一些規模的地震不會發生。
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地震專家、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教授彭志剛指出,這一發現和幾年前加拿大地質勘探局王克林博士的研究有相似之處。王克林當時發現,近十余年來特大俯沖地震大多發生在俯沖板塊比較平滑的地區。彭志剛認為,這項最新研究能夠對特定地區大地震發生的長期災害估計提供幫助。
地震災害—地震自救手冊,關鍵時刻能…
臨“震”自救,這些逃生技巧要知道
災害來臨,如何應對?一鍵掌握!
科學避震很重要,這些地震逃生知識要…
地震之后怎么辦?
臨“震”不慌,地震自救指南來了!
地震預警護家園,防震避險保安全
在高層建筑中遭遇地震怎么辦?
幼兒園預防地震安全知識
地震的危害
小學生地震自救常識
地震安全逃生知識
地震來臨時正確的逃生方法
地震逃生小知識
地震發生時怎樣逃生
地震中逃生三大原則十項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