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北部附近海域發生里氏8.9級地震。地震引發海嘯,造成印尼、斯里蘭卡、印度、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共15萬余人死亡。那么究竟什么是海嘯呢?
海嘯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發、海底滑坡或氣象變化產生的破壞性海浪,海嘯的波速高達每小時700~800千米,在幾小時內就能橫過大洋;波長可達數百公里,可以傳播幾千公里而能量損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當到達海岸淺水地帶時,波長減短而波高急劇增高,可達數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墻”。
海嘯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線幾何形狀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嘯的海浪冰墻每隔數分鐘或數十分鐘就重復一次,摧毀堤岸,淹沒陸地,奪走生命財產,破壞力極大。全球的海嘯發生區大致與地震帶一致。全球有記載的破壞性海嘯大約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約六、七年發生一次。發生在環太平洋地區的地震海嘯就占了約80%。而日本列島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占太平洋地震海嘯的60%左右,日本是全球發生地震海嘯并且受害最深的國家。
平常所見到的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動的振幅隨水深未增加衰減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動”,則是從海底到海面整個水體的波動,其中所含的能量十分驚人。海嘯的物理實質是大量海水在短時間內的激烈運動,如果海底地震不引發海水的大規模位移,就不會引發海嘯。只有發生在深海區的里氏6.5級以上的地震,才有可能引起海嘯。
這份暴雨自救指南,超詳細實用!
應急自救知識宣傳
遇到洪水、暴雨等災害該如何正確應對…
“三期疊加”,防災避險提示!
收到暴雨預警信息后,這些一定要做到→
這些地災防治小知識,你需要知道!
防災減災科普知識宣傳小貼士
防災減災大禮包,請查收!
遇到山體滑坡怎么辦
煤氣爆炸的原因有哪些?
防臺風、暴雨措施
誤服了強酸強堿怎么辦?
惡劣天氣安全教育
預防自然災害安全教育
泥石流及其防范基本知識
你知道一次性打火機的危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