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檢修類別
|
小 修
|
大 修
|
|
檢修周期(月)
|
1
|
12
|
|
序號
|
檢修項目
|
工藝過程及注意事項
|
質量標準
|
|
|
一
|
檢修前的準備工作
|
1、 停機前,應經常觀察吹灰器的運行情況,并記錄缺陷,確定重點檢修項目。
2、 準備檢修所用的一般工具、量具和起吊工具及照明設施。
3、 動工前應切斷吹灰器的電源和汽源,開啟管路中的疏水閥,泄放內部剩余疏水。
4、 辦理工作票,做好安全措施。
5、 用金屬松銹劑浸泡各部需拆卸的螺紋部分。
|
|
|
|
二
|
內外管的拆卸
|
1、 卸下內管法蘭上的四個M20螺母和兩個M10螺栓,前推內管法蘭,取出鍵。
2、 前推內管法蘭,卸下內管填料。(參看后面介紹)
3、 將內管推入填料室。
4、 用手拉葫蘆或其它工具托住外管,卸下六個固定螺栓,再從法蘭處前移外管,使內、外管脫開跑車,然后放下,用鏈子鉗一類的工具可使外管旋轉而前后移動。
5、 檢查內管及噴咀。
6、 按與上述相反的順序安裝內管,必須旋進內管螺母足夠距離,使與閥門安裝板間的間隙約為3mm,內管螺母與內管端距離20mm。更換外管法蘭的六個螺栓時,要用高溫潤滑脂潤滑螺紋及螺母內側,均勻交叉擰緊螺母扭距為135。
|
1、 內管光滑無擦傷、劃痕等,噴咀無堵塞變形,噴孔磨損不得超過10%,汽流角度正確。
2、 內管重新裝入閥門時,須保證啟閉機構不受影響,而能正常工作必要時重新調節。
3、 填料室法蘭與外管法蘭之間應有3mm間隙。
4、 內管填料應重新收緊。
|
|
|
三
|
跑車的拆卸與安裝
|
1、 拆電機電源。
2、 拆下內外管。
3、 取下位于跑車箱體上部的限位開關撥銷。
4、 卸下后部罩板吊住跑車,拆下梁后端的兩截跑車支承角鋼,放下跑車。
5、 安裝順序與拆卸相反。
|
安裝跑車時,一定不能錯齒。
|
|
|
四
|
跑車的分解:
A.電動機及電機齒輪箱
|
1、 下跑車箱體底部的1/2螺塞和電機齒輪箱體底部的螺塞,將油放至油位計底部以下。
2、 取下六個M10螺栓將電機和電機齒輪箱向后拉開,作為一個整體卸下。
3、 電機齒輪通過軸用彈性擋圈與電機軸固定。
4、 蝸桿上的齒輪由擋圈固定,拆下擋圈,卸下齒輪。
5、 重裝時,用不凝固墊圈膠涂刷襯墊的兩面及六個螺栓的螺紋。
6、 裝電機和電機齒輪箱先帶上兩個螺栓,緊固螺栓之前盡量上抬電機齒輪箱,保證電機齒輪與蝸桿齒輪間間隙為最大。
|
|
|
|
B.填料室軸承傘齒
輪
|
1、 卸下箱體填料室一側底部1/2螺塞,將油放盡。
2、 從填料室上卸下填料壓蓋和法蘭。
3、 卸下前端四個M16螺栓,從跑車箱體上卸下軸承壓蓋墊圈。
4、 將填料室、軸承和傘齒輪做為一個部件從跑車箱體前端取出。
5、 卸下后端四個M16螺栓,從跑車箱體另一端卸下軸承壓蓋、墊圈和軸承。
6、 檢查軸承壓蓋密封圈周緣有無損傷或因過熱引起的變形,若有則更換。
7、 小傘齒輪通過鍵滑動配合裝在軸上。
8、 檢查兩傘齒輪和軸承狀況。
9、 重裝順序相反。注意:裝軸承時,其防塵圈在內側,重裝時,用不凝固膠涂刷墊圈兩面以防泄漏。用鉬基或類似潤滑脂潤滑M16螺栓以便將來拆卸方便。用跑車油潤滑密封圈周緣和填料繩。
|
|
||
|
C.跑車滾輪和傳動小齒輪
|
1、 拆下擋圈后,便可將滾輪,傳動小齒輪從主軸兩端卸下。
2、 拆下滾輪中的球軸承固定擋圈。
3、 檢查軸承狀況,軸承預先潤滑,并防護好,無須再潤滑。
4、 檢查小齒輪。
5、 重裝順序相反。
|
|
||
|
|
D.傳動小齒輪、主軸及正齒輪
|
1、 卸下滾輪和傳動小齒輪。
2、 卸下跑車箱蓋
3、 卸下箱殼吊耳內的擋圈。
4、 撐開擋圈,并沿軸滑向鍵槽,不要將擋圈過分張開使之變形。
5、 用皮錘向著跑車填料室一側打出主軸,主軸被卸下時,外端軸承、油封內側軸承和齒輪鍵在箱殼內一同脫離齒輪軸。
6、 重裝順序相反,主軸穿過齒輪后,裝上擋圈,并在軸安放到位時,將擋圈移向鍵槽近端。重裝時用跑車油潤滑油封和軸。
7、 將鍵放入軸的鍵槽中,并滑入齒輪,將擋圈移入齒輪旁的槽中,要保證擋圈到位。
8、 重新裝上吊耳上的軸承擋圈,傳動小齒輪,傳動小齒輪和箱蓋,要保證擋圈確實到位。
|
|
|
|
E.蝸桿
|
1、 卸下電機和電機齒輪箱。
2、 卸下蝸桿上的正齒輪。
3、 卸下四個M8螺栓將軸承定位圈和軸承壓蓋作為一個部件取出。重裝前檢查軸承、蝸桿齒和油封的狀況,如卸下軸承壓蓋更換油封,一定要將已有調整墊片順序裝上,以保證適當的軸承間隙。裝上齒輪時的一面朝著跑車底部。用跑車油潤滑油封唇和軸。
4、 裝上電機和電機齒輪箱部件。
|
軸承內外圈無裂紋、銹蝕,轉動靈活,蝸桿齒無磨損變形和裂紋,油封完好。
|
||
|
F.蝸輪正齒輪及軸承盒
|
1、 卸下跑車箱底部的兩個1/2“螺塞放盡潤滑油。
2、 卸下小傘齒輪。
3、 卸下螺桿。
4、 卸下固定軸承盒的的六個M8螺栓將蝸輪正齒輪、軸及軸承作為一個部件取出所有零件,只能從軸的螺紋端卸下。
5、 卸下螺栓壓蓋和鎖緊螺母后,軸上的零件可完全拆開。
6、 檢查軸承、油封及齒輪和蝸輪的齒,要特別注意銅蝸輪的磨損情況。
7、 重裝順序相反,利用墊片調整到小軸軸向串動為最小,蝸輪有鑄件號的面背離軸承盒的方向,裝上軸承盒的所用墊片,用非凝固膠涂刷軸承盒螺栓的螺紋,用跑車油潤滑油封及配合的軸。
|
軸承內外圈無裂紋、銹蝕,轉動靈活,蝸輪齒無磨損變形和裂紋,油封完好。
|
||
|
五
|
跑車的裝配與蝸輪蝸桿的調整
|
裝配跑車時,蝸輪螺桿的調整對跑車的裝配質量和壽命影響很大,可按下述步驟進行調整:
|
|
|
|
A.蝸桿的調整
|
1、 不放墊片,輕輕上緊軸承壓蓋。
2、 用塞尺測量需放墊片的位置的軸向間隙。
3、 放入墊片,其厚度比測量的軸向間隙大0.08-0.20mm。
4、 用千分表測量軸向間隙。
|
|
|
|
|
B.蝸輪軸的調整
|
1、 將齒輪蝸輪軸承盒和軸承裝到軸上后,上緊軸承鎖緊螺母,并將墊片折起。
2、 將軸承在軸承盒中壓到位后,用千分尺測軸承外圈到軸承盒加工面的深度錯開1800,測量取平均值。
3、 再用深度千分尺測軸承盒上口高度,兩處錯開1800,測量取平均值,兩平均值之差就是調整墊片厚度。墊片僅厚0.1mm,因此蝸輪軸軸向串動在0-0.1mm之間。
|
|
|
|
|
|
C.調整墊片密封墊和螺拴。
|
1、 調整墊片控制公差時,不能使用任何密封膠,因其不能被擠出,會增加墊片厚度,不能保證必要間隙。必要時,可放輕油。
2、 組合式墊圈僅用于密封使用時,兩邊涂不干密封膠,另外孔內裝油封前,應先涂密封膠。
3、 本部位使用的M8螺栓,應有30-40牛/米扭矩擰緊,一般使用彈簧墊圈,螺栓應十字交叉均勻擰緊。
|
|
|
|
D.蝸輪齒嚙合部位的調整
|
1、 與蝸桿嚙合部位至關重要。采用偏移的嚙合型式來改善潤滑狀況,并保證磨合后齒的完全嚙合,可極大延長蝸輪壽命。
2、 蝸輪齒嚙合通過在齒上涂紅丹粉方法來觀測調整。
|
|
|
|
|
六
|
填料的安裝與更換
|
1、 如果需要,可手動將跑車前移數厘米,以得到較大的空間。
2、 用填料鉤滑入柔性填料室腔壁,導入取出舊填料。
3、 擦凈填料室內腔、壓蓋等有關零件,檢查內管。
4、 無論是開口環或是從內管后端套入的整環,都要逐圈壓緊。
5、 裝入填料時,注意填料圈的方向,填料環為開口型時,切口應相互錯開90°。若舊填料為柔性石墨,但沒損壞且不硬不干,可只增加1-2圈柔性石墨填料,使之達到正常水平。
6、 填料裝好后,均勻上緊壓蓋,但不要上得過緊。操作幾次后,再擰到合適范圍。
|
|
|
|
七
|
閥門及閥門啟閉機構
|
1、 抽掉閥門與跑車連接的桿外端、閥桿頂部及連接閥桿與連桿裝置的銷子。
2、 旋下閥門出口處內管連接的四條螺栓及來汽法蘭的六條螺栓的螺母,但閥體支撐立板不要卸下,以防組裝時變位。
3、 取下閥桿體,卸下閥桿,閥瓣及其它裝置,同時應記下閥體內的調壓盤位置及各活動間隙,便于組裝時復位準確。
4、 檢查閥體內外狀況。
5、 檢查閥桿閥座及閥瓣的腐蝕、沖刷狀況,根據損壞程度而采取不同的修理方法(具體方法參見管道閥門檢修部分)。
6、 檢查各個密封面的密封狀況,發現沖刷現象,應消除或更換。
7、 按相反順序重裝。
|
閥體內外應無沙眼和沖刷現象。
|
|
|
八
|
螺旋線相位變化機構的更換
|
1、 跑車前移約15cm。
2、 卸下固定相變機構到梁上的螺栓、螺母和彈簧墊圈取下相變機構。
3、 根據需要重裝或更換相變機構。
4、 在螺旋線相變機構的定齒條和梁側焊接的齒條間用一短截齒條嚙合緊,以保證正確的齒距,然后上緊螺栓。
|
|
|
|
九
|
安裝與調試
|
1、 吹灰器的裝配,按與拆卸相反的步驟進行。
2、 在各潤滑點加指定潤滑組裝后,檢查噴管伸縮的靈活性。
3、 通知電氣接線,并進行冷態試轉。
4、 吹灰器壓力的調整:
5、 卸下螺塞,接上壓力表。
6、 啟動吹灰器,得到壓力讀數。
7、 卸下鎖緊螺塞,調整調壓盤(調高壓力逆時針轉動調壓盤;調低壓力順時針轉)。
8、 裝上鎖緊螺塞,再次啟動吹灰器得到壓力讀數。
9、 必要時,反復調整直至得到滿意的壓力值。
|
1、 噴管伸縮應靈活,無卡澀現象。
2、 試轉時,應無異聲,運轉自如。進汽閥啟、閉正常。
3、 調好壓力后,保證鎖緊螺塞的銷頭插在調壓盤的凹槽中。
|
|
|
序號
|
驗 收 項 目
|
|
1
|
吹灰器的噴管的行程
|
|
2
|
接觸器的開啟與關閉實驗
|
|
3
|
噴嘴與水冷壁管的外壁的距離
|
|
4
|
蒸汽閥的啟閉情況
|
|
5
|
系統的冷態調試
|
柴油單軌吊機車司機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
掘進機司機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
檢驗設備管理制度
電、氣焊割一般安全規定
機電維修崗位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
設備設施的檢修、維護、保養制度
實驗室守則及儀器室規章制度
隔爆設施安裝、拆除操作規定
設備設施安全管理制度
設備維修保養制度
安全設施和設備安全管理制度
車間機修工崗位職責
工廠企業生產車間安全管理制度
配件管理制度
設備設施維護保養管理制度
起重機械設備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