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違”行為考核標準 |
| 序號 | 作業類別 | 三違項目 | 三違類別 | 責任人 |
| 1 | 日常生產作業類別 | 進入生產廠區未穿工作服或反光背心; | D | 本人 |
| 2 | 進入生產廠區未戴安全帽或安全帽破損; | B | 本人 |
| 3 | 進入生產作業現場安全帽下額帶未扣緊; | D | 本人 |
| 4 | 進入生產作業現場未穿相關勞保鞋或勞保鞋破損、失效; | D | 本人 |
| 5 | 進入生產現場作業或特定區域作業未正確穿戴相關工作服; | C | 本人 |
| 6 | 進入有噪音危害區域未正確佩戴護耳器; | D | 本人 |
| 7 | 進入有粉塵危害區域未正確佩戴防護口罩; | D | 本人 |
| 8 | 高空(或高處)作業未系好安全帶/安全繩或未高掛低用; | B | 本人與監護人 |
| 9 | 使用安全繩過長,墜落時身體能碰到最低點,無防護作業; | B | 本人與監護人 |
| 10 | 未按規定檢查確認開機條件,盲目開機; | B | 本人 |
| 11 | 非本崗位人員操作或開停設備設施; | B | 本人與安排人 |
| 12 | 設備運轉時,對設備開展可能出現接觸傷害的檢查、潤滑、調整、檢維修、清料、清堵、跨越等作業; | A | 本人與安排人 |
| 13 | 進入缺氧區未佩戴正壓式呼吸器; | A | 本人與監護人 |
| 14 | 大風、大雨、雷電等惡劣天氣進行室外高空作業、爆破作業; | B | 本人與監護人 |
| 15 | 違規穿越遮攔、警戒線等進入警戒、禁止區域; | B | 本人 |
| 16 | 高處作業時出現高處拋物現象,未經領導同意、未進行警戒、無專人監護; | B | 本人 |
| 17 | 高處位置物品放置雜亂,易出現高處掉落傷人風險; | C | 本人 |
| 18 | 在易燃易爆等禁止煙火區域內吸煙或違規動火; | A | 本人 |
| 19 | 擅自挪用危險源區域設置的消防器材,或臨時挪用后未及時恢復; | D | 本人 |
| 20 | 危險區域應急物資用后失效,未及時充裝或更新; | D | 本人 |
| 21 | 使用已破損、不安全的用具,如安全帶、安全繩、驗電筆、絕緣手套等; | C | 本人 |
| 22 | 在皮帶廊道、車間邊坡等可能出現垮塌的危險區域下方滯留或休息; | D | 本人 |
| 23 | 危險作業類 | 危險作業未按規定辦理危險作業分級審批手續; | A | 本人 |
| 24 | 兩個以上危險作業項目(包括同類作業項目的兩個區域或兩臺設備)辦理一張危險作業分級審批單; | B | 負責人與審核人 |
| 25 | 危險作業審批單上防范措施未全部落實與驗證; | B | 負責人與審核人 |
| 26 | 危險作業類 | 危險作業分級審批單未經審核人或審批人簽字; | A | 本人與負責人 |
| 27 | 危險作業未指定專人監護或監護人員擅離監護現場; | A | 負責人與監護人 |
| 28 | 非作業人員擅自進入危險作業警戒區域; | B | 本人與監護人 |
| 29 | 危險作業前,設備停機未按規定進行停電、及掛牌上鎖; | A | 本人與負責人 |
| 30 | 危險作業審批超過8小時,未重新辦理審批手續; | B | 本人與負責人 |
| 31 | 有限空間作業未開展通風、檢測工作或檢測數據不全、不真實; | A | 本人與負責人 |
| 32 | 有限空間內或潮濕區域臨時用電未有漏電保護器和接地保護; | B | 本人與負責人 |
| 33 | 作業中斷超過30分鐘,作業人員再次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前未重新通風、檢測(包括吃飯、休息、交接班等離開可能超過30分鐘的); | B | 本人與負責人 |
| 34 | 在易燃易爆區域動火作業未做好隔離或轉移、放空等有效防范措施; | A | 本人與負責人 |
| 35 | 停送電作業 | 臨時用電未辦理審批手續; | A | 本人與負責人 |
| 36 | 設備停電操作后,申請人未進行停電確認; | A | 本人 |
| 37 | 設備停電操作后,未按要求進行上鎖或掛牌; | A | 電工與確認人 |
| 38 | 設備停送電未辦理停送電手續或未經審批人簽字; | A | 本人 |
| 39 | 設備停送電手續的審批人提前違規簽字; | A | 審批人 |
| 40 | 不符合停送電要求的,強令電工進行停送電操作; | A | 強令人與電工 |
| 41 | 未見停、送電審批單,電工開展停、送電操作; | A | 電工 |
| 42 | 一張停、送電單辦理兩臺及以上設備停送電; | B | 本人與審批人 |
| 43 | 停、送電審批單存在隨意添加、更改現象; | C | 本人 |
| 44 | 檢維修作業類 | 班前會未開展安全教育和未落實安全防范措施; | D | 會議主講人 |
| 45 | 布置工作同時未布置與落實安全工作與防范措施; | D | 布置工作人 |
| 46 | 作業前未進行安全技術交底或未確認安全措施落實情況; | C | 負責人 |
| 47 | 存在未接受防范措施布置教育或未接受現場安全交底的作業人員; | C | 本人與安排人 |
| 48 | 布置與開展交叉作業時,未布置與落實防止影響其他作業人員的安全措施; | B | 布置與負責人 |
| 49 | 交叉作業現場無專人統一協調指揮或擅離現場協調指揮; | A | 負責人與指揮人 |
| 50 | 作業前未對工器具進行檢查,工器具存在安全隱患; | B | 本人 |
| 51 | 使用檢測過期或檢測不合格的工器具作業; | B | 本人 |
| 52 | 開展特種作業的人員未持相應特種操作證; | A | 本人與安排人 |
| 53 | 氧氣、乙炔管破損,裂紋較多,減壓閥、壓力表損壞,無回火器; | B | 本人 |
| 54 | 檢維修作業類 | 氧氣、乙炔瓶距離不到5米,距明火不到10米,高溫天氣下曝曬; | B | 本人 |
| 55 | 氧氣、乙炔瓶使用、存放無傾倒裝置、無瓶帽、無防振圈; | C | 本人 |
| 56 | 熱切割、電焊作業未規范使用專用手套、防護面罩; | C | 本人 |
| 57 | 氣割、敲打、砂輪機等飛濺危害作業未佩戴護目鏡; | C | 本人 |
| 58 | 動火作業現場未配備消防器材; | B | 本人 |
| 59 | 腳手架架設完成,使用前未組織驗收; | B | 負責人 |
| 60 | 使用腳手架作業的平臺未鋪板,踩在鋼管上作業; | B | 本人與負責人 |
| 61 | 私自拆除安全防護設施或拆除后未及時恢復; | C | 本人 |
| 62 | 檢修結束,安全設施未進行恢復、驗收、試機; | B | 本人與負責人 |
| 63 | 使用后的工器具存在問題或損壞未及時匯報修理; | D | 本人 |
| 64 | 檢修結束,現場物品未及時回收,廢棄物未清理干凈; | D | 本人與負責人 |
| 65 | 打大錘作業未戴防護眼鏡(包括配合人員); | C | 本人 |
| 66 | 打大錘作業時未檢查去除大錘與鋼纖上毛刺與裂縫; | C | 本人 |
| 67 | 戴手套打大錘作業或操作臺鉆、車床等旋轉加工設備; | B | 本人 |
| 68 | 液壓系統檢修未進行完全泄壓; | B | 本人 |
| 69 | 液壓系統周邊有動火作業或其他人員,液壓系統進行開起試機; | A | 本人與負責人 |
| 70 | 設備內部作業未將上游翻板閥關閉鎖死,未將可能旋轉的部位可靠固定; | A | 本人和負責人 |
| 71 | 使用梯子不穩固、繩梯未固定或站在不安全梯子上作業; | C | 本人 |
| 72 | 開挖溝、槽、孔洞等作業未設警戒和警示標志,作業結束未及時恢復; | C | 本人和負責人 |
| 73 | 起重作業類 | 使用未開展年檢或年檢不合格的特種設備類起重設備; | A | 本人 |
| 74 | 吊機操作崗位人員未持證上崗; | A | 本人 |
| 75 | 吊裝作業未指定專人指揮或指揮人員擅離指揮現場; | A | 負責人與指揮人 |
| 76 | 吊裝作業前未全面檢查吊機設備設施與安全保護裝置; | C | 本人 |
| 77 | 吊裝作業前未打鈴提醒周邊人員; | C | 本人 |
| 78 | 吊裝作業前未進行試吊確認; | B | 本人與指揮人 |
| 79 | 現場光線陰暗看不清吊物起落點起吊; | A | 本人與指揮人 |
| 80 | 鋼絲繩斷股等達到報廢標準,繼續開展吊裝作業; | A | 本人 |
| 81 | 安全裝置失靈或帶病起吊; | A | 本人與指揮人 |
| 82 | 吊物重量不明或超負荷起吊; | B | 本人與指揮人 |
| 83 | 起重作業類 | 散物捆扎不牢或物料裝放過滿起吊; | B | 本人與指揮人 |
| 84 | 指揮信號不明開展吊裝作業; | A | 本人與指揮人 |
| 85 | 吊鉤防脫扣裝置缺失或損壞開展吊裝作業; | B | 本人與指揮人 |
| 86 | 在起吊物下方逗留、穿越; | B | 穿越人與指揮人 |
| 87 | 夜間開展吊裝危險作業或光線不足區域開展吊裝作業; | B | 本人與指揮人 |
| 88 | 電氣作業類 | 對電氣設備設施或線路違規開展帶電檢維修作業; | A | 本人 |
| 89 | 高壓停送電或倒閘操作未按要求穿戴絕緣手套、靴子等防護用品; | A | 本人 |
| 90 | 停送電或倒閘操作或帶電檢查與檢測操作,無人監護或監護人擅離; | B | 本人與監護人 |
| 91 | 意外停電后原因未查清、故障未排除強行送電; | A | 本人與指揮人 |
| 92 | 使用無安全保護裝置或保護裝置失效的電氣設備; | B | 本人 |
| 93 | 電焊、電動工具、檢修照明、水泵、潮濕區域等用電,使用的配電箱未安裝漏電保護器和接地保護; | C | 本人與接電人 |
| 94 | 高壓柜內部、電容器柜及變壓器等檢修,未按要求放電、掛接地線; | A | 本人與負責人 |
| 95 | 臨時用電未按規定辦理臨時用電審批手續; | B | 本人與負責人 |
| 96 | 臨時用電接線亂拉,未懸空架設或護管保護,電線達不到用電負荷; | C | 接電人 |
| 97 | 使用電線破損未及時聯系處理或超負荷使用; | B | 本人 |
| 98 | 使用淋雨、受潮的電氣設備設施或電動工具,未及時匯報處理; | B | 本人 |
| 99 | 淋雨開展電焊作業、使用電動工具作業及其他臨時用電作業; | B | 本人與負責人 |
| 100 | 衣服淋濕或汗濕后使用電動工具; | B | 本人 |
| 101 | 電工接電完畢,未對電焊機、電動工具、臨時線路進行驗電; | C | 電工 |
| 102 | 勞動紀律類 | 未經安排或同意私自頂崗、換崗; | C | 本人 |
| 103 | 酒后進入生產現場作業或者班中飲酒; | B | 本人與負責人 |
| 104 | 安全考試作弊或協助他人作弊; | C | 本人 |
| 105 | 上班期間在工作崗位睡崗; | C | 本人 |
| 106 | 接班人員未到崗就擅自離崗; | C | 本人 |
| 107 | 管理人員不按規定夜間或節假日值班; | B | 本人 |
| 108 | 作業現場打鬧、玩游戲等影響作業安全; | C | 本人 |
| 109 | 故意損壞安全標識或擅自拆除安全防護設施; | C | 本人 |
| 110 | 其他類 | 管理人員對“三違”行為視而不見,未制止或糾正; | B | 本人與現場管理人員 |
| 111 | 其他類 | 強令或默認無特種作業證人員從事特種作業; | A | 本人與負責人 |
| 112 | 在環境不明、安全措施未落實的情況下,安排或強令員工冒險作業; | A | 本人與安排人 |
| 113 | 新進人員未完成三級安全教育,安排到崗位實習或作業; | A | 安排人 |
| 114 | 新進、轉崗人員未完成上崗安全考評合格與定級,安排獨立上崗操作; | A | 安排人 |
| 115 | 強令工作人員減少安全防范環節、省缺有關操作要領和過程; | A | 強令人與電工 |
| 116 | 女員工到生產現場或操作運轉設備未將頭發全部盤于安全帽以內; | C | 本人 |
| 117 | 對違章行為不聽勸阻,惡意辱罵、恐嚇、威脅安全管理人員; | A | 本人 |
| 118 | 出現違章作業或安全事故不配合調查; | B | 本人 |
| 119 | 發生安全事故時,值班管理人員信息傳遞或匯報不及時; | A | 本人 |
| 120 | 高溫季節未發放防暑藥品; | B | 相關負責人 |
| 121 | 高溫季節作業人員未隨身攜帶防暑降溫藥品; | D | 本人 |
| 122 | 火工類 | 雷雨天氣進行鉆孔、爆破作業; | A | 本人和負責人 |
| 123 | 使用易產生靜電的工器具搗炸藥; | A | 本人和負責人 |
| 124 | 雷管或起爆物和炸藥存放在一起; | A | 本人和負責人 |
| 125 | 私藏火工品或將火工品私自帶出作業區和火工倉庫; | A | 本人 |
| 126 | 炸藥使用過后不清場、退庫不及時; | A | 本人和負責人 |
| 127 | 爆破現場交接手續不規范; | A | 本人和負責人 |
| 128 | 火工品倉庫區域抽煙或亂扔煙頭; | A | 本人 |
| 129 | 非危險物品運輸專用車輛運輸火工材料; | A | 本人和負責人 |
| 130 | 裝卸和運輸爆破器材時,攜帶或使用手機、煙火和發火物品; | A | 本人和負責人 |
| 131 | 無危險貨運資質人員駕駛炸藥車; | A | 本人和負責人 |
| 132 | 爆破作業時未嚴格實施警戒措施; | A | 本人和負責人 |
| 133 | 無關人員擅自闖入爆破作業警戒區域; | A | 本人 |
| 134 | 穿孔作業無布孔圖,穿孔后未驗孔; | A | 本人和負責人 |
| 135 | 車輛作業 | 大雨、大霧(能見度低于30米)等惡劣天氣進行車輛運輸作業; | B | 本人和負責人 |
| 136 | 酒后駕車、無證駕車; | C | 駕駛員 |
| 137 | 入油庫加、卸油機動車輛未熄火; | C | 駕駛員 |
| 138 | 車輛行駛到路口時冒險行駛,未做到“一看、二慢、三通過”; | C | 駕駛員 |
| 139 | 車輛大廂未放下就開動車輛; | C | 駕駛員 |
| 140 | 車輛作業 | 違規(或未在指定位置)停放工程設備; | C | 駕駛員 |
| 141 | 廠內超速行駛、超載行駛、不避讓行人; | B | 駕駛員 |
| 142 | 車輛維修時未對相關部位進行支撐保護; | B | 駕駛員 |
| 143 | 車輛下坡使用空檔和熄火滑行; | B | 駕駛員 |
| 144 | 礦車不按下料口指示燈倒料; | B | 駕駛員 |
| 145 | 工程車輛從電源線、氧氣、乙炔氣管上碾壓; | C | 駕駛員 |
| 146 | 車輛起動時,對車輛旋轉部位或進入車底檢查; | B | 駕駛員 |
| 147 | 違章停車,影響道路通行; | C | 駕駛員 |
| 148 | 廠區無證駕駛私家車; | B | 駕駛員 |
| 149 | 廠內停車人離開后未及時熄火并拔掉鑰匙鎖門; | C | 駕駛員 |
| 150 | 廠區行駛(公車外出)過程中單手接打電話; | C | 駕駛員 |
| 151 | 礦車、吊車等工程車輛啟動、倒車、彎道前不鳴笛; | D | 駕駛員 |
| 152 | 工程設備、車輛未配滅火器; | D | 駕駛員 |
| 153 | 駕駛礦車未系安全帶; | D | 駕駛員 |
| 154 | 炸藥車、油罐車等停車作業前未接地釋放靜電; | B | 監護人 |
| 155 | 相關方類 | 廠內開展作業的相關方單位和人員無資質或不全,項目負責部門審核不力; | B | 項目對接責任人 |
| 156 | 與相關方單位未簽訂安全協議; | A | 項目對接責任人 |
| 157 | 相關方人員未經公司安全教育和職業危害告知,進入生產廠區,對接部門組織開展與監管不力; | D | 項目對接責任人 |
| 158 | 相關方人員未經崗位安全教育培訓合格,進入生產現場作業; | C | 項目對接責任人 |
| 159 | 現場作業前未開展安全技術交底,項目負責部門督促與監管不力; | B | 項目對接責任人 |
| 160 | 相關方開展危險作業未辦理危險作業分級審批;(參照危險作業標準) | A | 項目對接責任人 |
| 161 | 相關方單位現場作業未對相關設備辦理停送電手續; | A | 項目對接責任人 |
| 162 | 相關方特種設備未進行年檢(或過期或存在安全隱患)在廠區內進行作業; | A | 項目對接責任人 |
| 163 | 相關方人員開展特種作業無特種作業證(或過期),審核與監管不力; | B | 項目對接責任人 |
| 164 | 相關方人員存在違章行為現場監管人員未指出、糾正到位; | B | 現場監管人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