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深入和發展,我市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大,生產工藝也由原來的手工制作逐漸朝自動機械化轉變,特別是高頻技術廣泛應用在制革行業。為了解高頻作業場所受電磁輻射的污染程度,為制定防護措施提供科學依據,我們組織調查了部分制鞋行業73臺高頻設備,檢測了高頻作業場所電磁場強度,現將調查檢測結果報告如下。
1 調查方法
1.1 檢測儀器 采用RJ-2高頻電磁場場強儀
1.2 調查方法 嚴格按照GB 10437-89附錄A超高頻輻射測試方法要求進行。高頻設備處于正常工作狀態時,以勞動者坐姿操作位置垂直中心線為準,分別檢測勞動者頭、胸、腹位置,不同距離(0.5、1.0、3.0m)的電磁場強度,每個點測3個點次,每臺高頻設備測9點次,檢測時天線周圍1.0m內無站人或旋轉其他金屬物體,天線與高頻設備的距離在0.3m以上,并將偶極子天線對準電場矢量,旋轉探頭讀出最大值。
1.3 強度評定 嚴格對照我國作業場所《超高頻輻射衛生標準》(GB10437-89)規定,作業場所超高頻輻射連續波1d8h暴露時不得超過14V/m。
2 調查結果
2.1 基本情況 調查2家制鞋行業73臺高頻設備,檢測26臺不同型號高頻設備的電磁場強度,其中高頻電離10臺(功率為5~8kW,頻率為27.12MHz)高頻介質加熱爐13臺(功率為5~15 kW,頻率為27.12MHz)高頻熱合機3臺。
2.2 衛生學調查 高頻設備均安裝在針車或裁斷車間的一個角落或邊緣處,每臺高頻機2人對面坐操作,占地面積不足3 m2,臺間間距擁擠,前后通道不足30cm,左右通道不足100cm,高頻設備屏箱均為關閉狀態,操作者無屏蔽防護設施。無發放和佩帶個人衛生防護用品。
2.3 檢測結果 高頻電離不同距離電場強度為0.5m處15~50V/m,1.0m處10~45V/m,3.0m處8~30V/m。磁場強度1.7~7.5A/m。調頻在介質加熱不同距離的電場強度為0.5m處40~120V/m,1.0m處9~60 V/m,3.0處6~50 V/m,磁場強度為1.7~7.5 A/m。檢測結果表明電磁場強度隨著距離的延長而衰減。對照我國《作業場所超高頻輻射衛生標準》(GB10437-89)規定,電場強度0.5m處超標率為100%,超標高達0.07~7.57倍,1.0 m處超標率為57.6%,3.0 m處超標率為42.3%,4.0 m以外均無超標。
3 討論分析
3.1 檢測結果分析 高頻設備泄漏輻射已嚴重污染作業場所,電場強度0.5處,超過國家職業衛生標準0.07~7.57倍,磁場強度為1.7~7.5 A/m。分析其主要因素有:①布局不合理,用人單位只考慮生產方便,把高頻設備安裝在生產流水線車間的角落或邊緣,與其他的作業場所無截然分開,高頻電磁輻射較廣泛地污染周圍的作業場所。②高頻設備安裝場所太擁擠,左右前后間距太近,高頻機工作時電磁輻射相互干擾、相互影響。作業場所一直維持高強度的電磁波,造成周圍作業場所不間斷地受電磁輻射的危害。③無配套的屏蔽防護設施、作業場所的電磁場強度得不到衰減和降低。
3.2 采取預防性措施 為有效地降低電磁場強度,減少職業危害,提供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作業場所,建議應加強以下防范措施:①調整高頻設備安裝布局,應有獨立寬敞的車間,高頻機之間應有一定距離。避免工作時電磁輻射相互干擾。②加強高頻電磁場的屏蔽防護,可以用金屬薄板(或金屬網、罩)將高頻電磁波的場源包圍,以反射或吸收高頻電磁波的場能,減低作業場所電磁場的強度,常用的有逐件屏蔽和整體屏蔽,兩者都必須有良好的接地裝置,以便將場能轉變為感應電流引入地下。③采取操作者的個人防護措施,配戴防電磁波眼鏡和屏蔽布圍裙,減少電磁波的直接危害。
3.3 加強培訓 加強對勞動者職業危害知識的告知和培訓,增強自我防護意識,加強個人防護措施。
3.4 落實就業期間定期的職業性健康檢查 在體檢中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調換工作崗位,也可采取輪流上機操作,每天控制在4h左右,降低接觸電磁場強度的危害。
水泥公司加油站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報…
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方案模板
油漆作業者不容忽視的職業病危害及防護
別讓職業病預防成農民工之“殤”
職業性慢性錳中毒合并電焊工塵肺11例…
某鋼構廠裝配車間6例電焊工塵肺調查…
個體面粉加工廠職業危害調查
職業性噪聲對工人健康影響的調查
職業病危害因素現場布點與調查
個體面粉加工廠職業危害調查
有害物質進入人體的途徑
職業健康安全事故報告調查與處理程序
深圳市鹽田區黃金珠寶首飾加工業職業…
職業性噪聲對工人健康影響的調查
油漆作業者不容忽視的職業病危害及防護
某化肥廠職業病危害因素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