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性毒物種類繁多,影響面大,職業中毒約占職業病總數的一半。預防職業毒必須采取綜合性的防治措施。
(1)組織管理措施。企業領導必須重視預防職業中毒工作;在工作中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有關預防職業中毒的法規和政策;結合企業內部接觸毒物的性質,制定預防措施及安全操作規程,并建立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
(2)消除毒物。利用科學技術和工藝改革,使用無毒或低毒物質代替有毒或高毒的物質。
(3)降低毒物濃度。降低空氣中毒物含量使之達到及至低于最高容許濃度,是預防職業中毒的中心環節。首先,要使毒物不能逸散到空氣中,或消除工作接觸毒物的機會;其次,對逸出的毒物要設法控制其飛揚、擴散、縮小毒物接觸的范圍,并減少受毒物危害人數。
降低毒物濃度的方法包括:
1)改革工藝。盡理采用先進技術和工藝過程,避免開放式生產,消除毒物逸散的條件;采用遠距離程序控制,最大程度地減少工人接觸毒物的機會;用無毒或低毒物質代替有毒物質等等。
2)通風排毒。應用局部抽風式通風裝置將產生的毒物盡快收集起來,防止毒物逸散。常用的裝置有通風柜、排氣罩、槽邊吸氣罩等,排出的毒物要經過凈化裝置,或回收利用或凈化處理后排空。
3)合理布局。不同生產工序的布局,不僅要滿足生產上的需要,而且要考慮衛生上的要求。有毒的作業應與無毒的作業分開,危害大的毒物要有隔離設施及防范手段。
4)安全管理。對生產設備要加強維修和管理,防止跑、冒、滴、漏污染環境。
(4)個人防護。做好個人防護與個人衛生。除普通工作服外,對某些作業工人尚需供應特殊質地或式樣的防護服。如接觸強堿、強酸應有耐酸耐堿的工作服,對某些毒物作業要有防毒口罩與防毒面具等。為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狀況,減少毒物作用機會,應設置盥洗設備、沐浴室及存衣室,配備個人專用更衣箱等。
(5)增強體質。合理實施有毒作業保健待遇制度,因地制宜地開展體育鍛煉。注意按排夜班工人的休息,組織青年進行有益身心的業余活動,以及做好季節性多發病的預防等。
(6)嚴格進行環境監測、生物材料監測與健康檢查。要定期監測作業場所空氣中毒物濃度,將其控制在最高容許濃度以下。實施就業前健康檢查,排除職業禁忌癥者參加接觸毒物的作業。堅持定期健康檢查,早期發現工人健康情況并及時處理。
防止粉塵超標的主要措施
清潔生產是預防職業危害的重要對策
職業病危害告知卡(手傳振動)
職業病危害告知(一氧化碳)
職業病危害告知(高溫)
職業病危害告知(當心弧光)
職業病危害告知(有害氣體中毒)
職業危害告知牌(電焊煙塵)
作業環境危險危害因素辨識
高氣溫和熱輻射的危害
工頻電場的危害及防護措施
電焊作業的危害因素
振動的危害及預防措施
非電離輻射對人體的危害及其防護措施
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辨識和控制
石棉的危害與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