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建立健全職業危害管理機構,配備或聘請有資質的部門開展噪聲檢測工作
二、 煤礦作業場所噪聲每年至少監測1次。
三、 煤礦作業場所的監測地點主要包括:鉆孔作業點、煤場振動篩、挖掘機作業點。在每個檢測地點選擇3個測點,取平均值。
四、 露天礦應及時對機械設備進行維護、檢修,避免機械部件松動,并采取對駕駛室進行密閉隔音處理等措施,控制露天煤礦噪聲。
五、 保持設備的經常性完好,發揮設備本身的消音降噪功能,如果設備發生故障,噪聲指標超過標準時,要立即進行檢修,直到符合標準才可使用。
六、 工作人員配備切實有效的勞動保護用品或實行輪班工作制,以減少與噪聲接觸的時間。
七、 對于突發性噪聲,提前通知附近的工作人員做好安全防護,其它能夠人為控制的突發性噪聲應盡量做到“以人為本”的原則,使噪聲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八、 對職工進行定期體檢,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保障職工的身心健康。
九、 加強設備維修,減少機械老化帶來的噪聲。
十、 加強個人防護:接觸強噪聲的工人應佩帶耳塞、耳罩等,以減少噪聲對工人的影響。
十一、 采用隔聲、吸聲等辦法:強噪聲源應安置消音器或隔離機罩等。
防止粉塵超標的主要措施
清潔生產是預防職業危害的重要對策
職業病危害告知卡(手傳振動)
職業病危害告知(一氧化碳)
職業病危害告知(高溫)
職業病危害告知(當心弧光)
職業病危害告知(有害氣體中毒)
職業危害告知牌(電焊煙塵)
作業環境危險危害因素辨識
高氣溫和熱輻射的危害
工頻電場的危害及防護措施
電焊作業的危害因素
振動的危害及預防措施
非電離輻射對人體的危害及其防護措施
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辨識和控制
石棉的危害與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