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號
|
指標類別
|
一級指標
|
二級指標
|
評價
|
備注
|
|
1
|
Ⅰ類
|
基本條件
|
1.企業在申報前3年內未發生死亡或一次3人(含)以上重傷生產安全責任事故。
|
|
基本條件不打分。
|
|
2.獲得省級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命名。
|
|
||||
|
3.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企業。
|
|
||||
|
2
|
Ⅱ類
|
組織保障
|
1.設置安全文化建設的組織管理機構和人員,并制定工作制度(辦法)。
|
|
|
|
2.按規定提取、使用安全生產費用,把安全生產宣傳教育經費納入年度費用計劃,保證安全文化建設的投入。
|
|
|
|||
|
3.制定安全文化建設的實施方案、規劃目標、方法措施等。
|
|
|
|||
|
4.定期公開發布企業安全誠信報告,接受工會組織、群眾的監督。
|
|
|
|||
|
3
|
Ⅱ類
|
安全理念
|
5.安全理念體系完整,安全理念、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安全目標等內容通俗易懂,切合企業實際,具有感召力。
|
|
|
|
6.體現“以人為本”、“安全發展”、“風險預控”等積極向上的安全價值觀和先進理念。
|
|
|
|||
|
7.廣泛傳播安全理念,所有從業人員參與安全理念的學習與宣貫,并能夠理解、認同。
|
|
|
|||
|
4
|
Ⅱ類
|
安全制度
|
8.建立健全科學完善的安全生產各項規章制度、規程、標準。
|
|
|
|
9.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度,領導層、管理層、車間、班組和崗位安全生產責任明確,逐級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
|
|
|
|||
|
10.制定安全檢查制度和隱患排查整治理及效果評估制度。
|
|
|
|||
|
11.建立生產安全事故報告、記錄制度和整改措施監督落實制度。
|
|
|
|||
|
12.建立應急救援及處置程序。
|
|
|
|||
|
5
|
Ⅱ類
|
安全環境
|
13.生產環境、作業崗位符合國家、行業的安全技術標準,生產裝備運行可靠,在同行業內具有領先地位。
|
|
|
|
14.危險源(點)和作業現場等場所設置符合國家、行業標準的安全標識和安全操作規程等。
|
|
|
|||
|
15.車間墻壁、上班通道、班組活動場所等設置安全警示、溫情提示等宣傳用品。設立安全文化廊、安全角、黑板報、宣傳欄等安全文化陣地,每月至少更換一次內容。
|
|
|
|||
|
16.充分利用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等媒介手段,采用演講、展覽、征文、書畫、文藝匯演等形式,創新方式方法,加強安全理念和知識技能的宣傳。
|
|
|
|||
|
17.有足用的安全生產書籍、音像資料和省級以上安全生產知識傳播的報紙、雜志,每年有不少于2篇在省(含)以上新聞媒體刊登的安全生產方面的創新成果、經驗做法和理論研究方面的文章。
|
|
|
|||
|
6
|
Ⅱ類
|
安全行為
|
18.從業人員嚴格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
|
|
|
|
19.從業人員熟知、理解企業的安全規章制度和崗位安全操作規程等,并嚴格正確執行。
|
|
|
|||
|
20.各崗位人員熟練掌握崗位安全技能,能夠正確識別處理安全隱患和異常。
|
|
|
|||
|
21.從業人員知曉由于不安全行為所引發的危害與后果,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
|
|
|
|||
|
22.建立考核從業人員行為的制度,實施有效監控和糾正的方法。
|
|
|
|||
|
23.為從業人員配備與作業環境和作業風險相匹配的安全防護用品,從業人員能按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要求自覺佩戴勞動保護用品。
|
|
|
|||
|
24.從業人員具有自覺安全態度,具有強烈的自我約束力,能夠做到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別人傷害、不使他人受到傷害。
|
|
|
|||
|
25.主動關心團隊安全績效,對不安全問題保持警覺并主動報告。
|
|
|
|||
|
7
|
Ⅱ類
|
安全教育
|
26.制定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計劃,建立培訓考核機制。
|
|
|
|
27.定期培訓,保證從業人員具有適應崗位要求的安全知識、安全職責和安全技能。
|
|
|
|||
|
28.從業人員100%依法培訓并取得上崗資格, 特殊工種持證上崗率100%,特殊崗位考核選拔上崗。
|
|
|
|||
|
29.每季度不少于1次全員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或群眾性安全活動,每年不少于1次企業全員安全文化專題培訓,有影響,有成效,有記錄。
|
|
|
|||
|
30.建立企業內部培訓教師隊伍,或與有資質的培訓機構建立培訓服務關系,有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場所或安全生產學習資料室。
|
|
|
|||
|
31.從業人員有安全文化手冊或崗位安全常識手冊,并理解掌握其中內容。
|
|
|
|||
|
32.每年舉辦一次全員應急演練活動和風險(隱患或危險源)辨識活動。
|
|
|
|||
|
33.積極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月各項活動,有方案、有總結。
|
|
|
|||
|
8
|
Ⅱ類
|
安全誠信
|
34.健全完善安全生產誠信機制,建立安全生產失信懲戒制度。
|
|
|
|
35.企業主要負責人及各崗位人員都公開作出安全承諾,簽訂《安全生產承諾書》;《安全生產承諾書》格式規范,內容全面、具體,承諾人簽字。
|
|
|
|||
|
36.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具有良好的社會形象。
|
|
|
|||
|
9
|
Ⅱ類
|
激勵制度
|
37.制定安全績效考核制度,設置明確的安全績效考核指標,并把安全績效考核納入企業的收入分配制度。
|
|
|
|
38.對違章行為、無傷害和輕微傷害事故,采取以改進缺陷、吸取經驗、教育為主的處理方法。
|
|
|
|||
|
39.對安全生產工作方面有突出表現的人員給予表彰獎勵,樹立榜樣典型。
|
|
|
|||
|
10
|
Ⅱ類
|
全員參與
|
40.從業人員對企業落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以及安全承諾、安全規劃、安全目標、安全投入等進行監督。
|
|
|
|
41.從業人員參與安全文化建設。
|
|
|
|||
|
42.建立安全信息溝通機制,確保各級主管和安全管理部門保持良好的溝通協作,鼓勵員工參與安全事務,采納員工的合理化建議。
|
|
|
|||
|
43.建立安全觀察和安全報告制度,對員工識別的安全隱患,給予及時的處理和反饋。
|
|
|
|||
|
11
|
Ⅱ類
|
職業健康
|
44.建立完善的職業健康保障機制,建立職業病防治責任制。
|
|
|
|
45.按規定申報職業病危害項目,為從業人員創造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從業人員的職業安全健康。
|
|
|
|||
|
46.工會組織依法對職業健康工作進行監督,維護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
|
|
|
|||
|
47.企業定期對從業人員進行健康檢查并達到標準要求,維護從業人員身心健康。
|
|
|
|||
|
12
|
Ⅱ類
|
持續改進
|
48.建立信息收集和反饋機制,從與安全相關的事件中吸取教訓,改進安全工作。
|
|
|
|
49.建立安全文化建設考核機制,企業每年組織開展安全文化建設績效評估,促進安全文化建設水平的提高。
|
|
|
|||
|
50.加強交流合作,吸收借鑒安全文化建設的先進經驗和成果。
|
|
|
|||
|
13
|
Ⅲ類
|
加分項
|
1.近3年內獲得省(部)級及以上安全生產方面的表彰獎勵。
|
|
|
|
2.通過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認證。
|
|
|
|||
|
3.實行安全生產責任保險。
|
|
|
|||
|
4.安全文化體系具有鮮明的特色和行業特點,形成品牌,開展群眾性的創新活動。
|
|
|
企業安全文化手冊
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安全生產文化手冊
中廣核電安全文化宣傳手冊
安全標準化建設方案
安全文化創建方案
車間安全文化建設方案
學校冬春火災防控工作實施方案
鎮平華潤燃氣班組安全建設實施方案
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實施方案
公司企業文化建設實施方案
安全文化建設工作方案
公司(企業)安全生產大檢查活動實施方案
醫院安全生產工作方案
2012年度安全生產工作實施方案
安全生產班組建設實施方案
學校消防安全工作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