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重大危險及有害因素的辨識
重大危險源定義:長期地或臨時地生產、加工、搬運、使用或貯存危險物質,且危險物質的數量等于或超過臨界量的單元。
危險物質:一種物質或若干種物質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學、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導致火災、爆炸或中毒的危險。
單元:指一個(套)生產裝置、設施或場所,或同屬一個工廠的且邊緣距離小于500m的幾個(套)生產裝置、設施或場所。
臨界量:指對于某種或某類危險物質規定的數量,若單元中的物質數量等于或超過該數量,則該單元定為重大危險源。
按照國家安監局《關于重大危險源申報登記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安監管辦[2003]159號),重大危險源分為12類,分別為:貯罐區(貯罐)、庫區(庫)、生產場所、危險房屋、壓力管道、放射性同位素與放射線裝置、煤礦(井工開采)、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露天礦(含采石場)、尾礦庫等。
企業在生產運行過程中存在著多種事故危險(如發生火災、爆炸、觸電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車輛傷害、高處墜落、物體打擊、坍塌、淹溺、中毒窒息、灼燙事故等)。在各種危險因素中,應分析其防范的重點。并查找出重點危險事故及重點危險區域及部位,企業應按規定對重大危險源登記建立運行檔案,填寫《重大危險源申報表》報所在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生產經營單位應當至少每半年向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報告一次重大危險源的監控措施的實施情況),同時應進行定期檢測、檢驗;定期進行安全評價;定期檢查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狀態,對有必要實行實時監控的,必須落實實時監控措施;制定應急預案,告知從業人員和相關人員在緊急情況下應當采取的應急措施。
6、企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6.1 廠區的基本情況
包括企業的概況、企業規模、企業的地址、經濟性質、從業人數、隸屬關系、主要產品、產量;主要的危險因素及危險區域;涉及到的化學危險物品的品名及正常儲量;廠區占地面積、周邊縱向、橫向距離;距廠圍墻外500m、1000m范圍內的居民區情況;氣象狀況。
6.2? 應急救援啟動程序
6.3 指揮機構、職責及分工
成立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由總經理、有關負責生產的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及生產、安全、設備、保衛、衛生、環保等部門領導組成,下設應急救援辦公室,日常工作由安全部門管理。發生重大事故時,以指揮領導小組為基礎,立即成立企業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總經理任總指揮,有關負責生產的副總經理或總工程師任副總指揮,負責全廠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和指揮,指揮部可設在生產調度室。在編制“預案”時應明確若總經理、有關負責生產的副總經理和總工程師不在電廠時,由安全部門或其他部門負責人為臨時總指揮,全權負責應急救援工作。指揮機構職責:指揮領導小組負責本單位“預案”的制定、修訂;組建應急救援專業隊伍,組織實施和演練;檢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在發生重大事故時,由指揮部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向上級匯報和向友鄰單位通報事故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指揮部人員分工:總指揮組織指揮全廠的應急救援;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安全負責人協助總指揮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及事故處置工作;保衛負責人負責滅火、警戒、治安保衛、疏散、道路管制工作;生產及設備負責人(或總值長)負責事故處置時生產系統、開停車調度工作;事故現場通訊聯絡和對外聯系;協助總指揮負責工程搶險搶修工作的現場指揮;后勤及醫護負責人負責搶救受傷、中毒人員的生活必需品供應,負責搶險救援物資的供應和運輸工作,負責現場醫療救護指揮及中毒、受傷人員分類搶救和護送轉院工作;環保負責人負責事故現場及有害物質擴散區域內的洗消、監測工作;必要時代表指揮部對外發布有關信息。
6.4 危險目標確定及潛在危險性評估
危險目標的確定:根據企業重大危險事故可能引起的后果,確定應急救援危險目標,可按危險性的大小依次排為1號目標、2號目標……等。潛在危險性的評估:對每個已確定的危險目標要做出潛在危險性的評估。即一旦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可能對周圍環境帶來的危害及范圍。預測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途徑
6.5 救援隊伍及其職責
根據實際需要,應建立各種不脫產的專業救援隊伍,包括搶險搶修隊、醫療救護隊、義務消防隊、通訊保障隊、治安隊等。專業救援隊伍是事故應急救援的骨干力量,擔負各類重大事故的處置任務。企業的職工醫院應承擔傷員的現場和院內搶救治療任務。
6.6 應急救援設備器材的儲備及經費保障的規定
為保證應急救援工作及時有效,事先必須配備裝備器材,并對信號做出規定。企業必須針對危險目標并根據需要,將搶險搶修、個體防護、醫療救援、通訊聯絡等裝備器材配備齊全。平時要專人維護、保管、檢驗,確保器材始終處于完好狀態,保證能有效使用。對各種通訊工具、警報及事故信號,平時必須做出明確規定;報警方法、聯絡號碼和信號使用規定要置于明顯位置,使每位值班人員熟練掌握。
企業必須保障事故應急救援所需的經費,確保應急救援的順利及時進行,以盡量減少事故損失。
6.7 制訂預防事故措施
對已確定的危險目標,根據其可能導致事故的途徑,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避免事故發生。各種預防措施必須建立責任制,落實到部門(單位)和個人。同時還應制訂在一旦發生重大火災、爆炸等事故時,盡力降低危害程度的措施。
火災事故應急救援演練記錄
應急演練評估報告
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演練方案
重大危險源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演練記錄
中暑傷害事故現場演練
安全應急預案及演練
某有限責任公司有限空間應急預案演練…
項目部火災事故專項應急預案演練方案
應急預案編制的六個步驟
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演練制度
應急預案編制程序和主要內容
化學品泄漏的應急預案
電梯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范本
突發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
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導則
電力企業專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