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事故應急處置方案(緊急處置措施方案)
根據危險目標模擬事故狀態,制定出各種事故狀態下的應急處置方案,如火災、爆炸、中毒等,包括通訊聯絡、搶險搶救、醫療救護、傷員轉送、人員疏散、生產系統指揮、上報聯系、救援行動方案等。處理程序:指揮部應制訂事故處理程序圖,一旦發生重大事故時,第一步先做什么,第二步應做什么,第三步再做什么,都有明確規定。做到臨危不懼,正確指揮。重大事故發生時,各有關部門應立即處于緊急狀態,在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根據對危險目標潛在危險的評估,按處置方案有條不紊地處理和控制事故,既不要驚慌失措,也不要麻痹大意,盡量把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圍內,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6.9 應急行動報警
發現災情后,應立即向生產總調度值班室、電話總機或消防隊報警,要求提供準確、簡明的事故現場信息,并提供報警人的聯系方式。接警和通達:總調度或消防隊值班室接到報警后,應首先報告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報告內容主要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事故類型如火災、爆炸、泄漏(暫態、連續)。領導小組全面啟動事故處理程序,通知各專業隊火速趕赴現場,實施應急救援行動。然后向上級應急指揮部門報告,根據事故的級別判斷是否需要啟動區域級應急救援預案。
6.10 警戒與治安
為保障現場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在事故現場周圍建立警戒區域,實行管制,維護現場治安秩序,其目的是要防止與救援無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保障救援隊伍、物質運輸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暢通,并避免發生不必要的傷亡。
6.11 緊急安全疏散
在發生重大事故,可能對廠區內外人群安全構成威脅時,必須在指揮部統一指揮下,對與事故應急救援無關的人員進行緊急疏散。對可能威脅到廠外居民(包括友鄰單位人員)安全時,指揮部應立即和地方有關部門聯系,引導居民迅速撤離到安全地點。
6.12 工程搶險搶修
有效的工程搶險是控制事故、消滅事故的關鍵。搶險人員應根據事先擬定的方案,在做好個體防護的基礎上,以最快的速度及時排險,消滅事故。
6.13 現場醫療救護
及時有效的現場醫療救護是減少傷亡的重要一環。車間應建立搶救小組。一旦發生事故出現傷員,首先要做好自救互救;在醫院和廠內衛生所搶救室應有搶救程序圖,每一位醫務人員都應熟練掌握每一步搶救措施的具體內容和要求。
6.14 社會支援
企業一旦發生重大事故,單位搶險搶救力量不足或有可能危及社會安全時,指揮部必須立即向上級和友鄰單位通報,必要時請求社會力量援助。社會援助隊伍進入廠區時,指揮部應責成專人聯絡、引導并告之安全注意事項。
6.15? 應急人員安全
重大事故尤其是涉及危險物質的重大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危險性極大,必須對應急人員自身的安全問題進行周密的考慮,包括安全預防措施、個體防護設備、現場安全檢測等,明確緊急撤離應急人員的條件和程序,保證應急人員免受事故的傷害。
6.16? 公共關系
重大事故發生后,不可避免地回引起新聞媒體和公眾的關注。應將有關事故的信息、影響、救援工作的進展等情況及時向媒體和公眾公布,以消除公眾的恐慌心理,避免公眾的猜疑和不滿。應保證事故和救援信息的統一發布,避免信息的不一致。同時,還應處理好公眾的有關咨詢,接待和安撫受害者家屬。
7、預案演習和修訂
預案的編制必須經過一個持續改進,并不斷完善的過程。由于經驗、技術和理論等方面的限制,在實施過程中往往會有意外情況發生,因此,應定期進行預案內容的培訓,并有針對性地定期組織模擬演習,檢驗和完善預案的正確性和有效性,對預案進行檢查、修訂和完善。
8、審核實施
修訂后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應以企業正式文件發布實施。
9、應急預案的編制要求
(1)每一潛在事故都有要編制應急預案。
(2)先描述潛在事故的具體狀況,確定控制的目標;再按:“應急組織及
相應職責、應急物資的具體要求(數量、存放地點、質量要求、功能要求)、消防設備、應急救援設備、安全隔離裝置的布置、外部信息聯絡的方式及電話(含有關消防、政府主管部門、直接相關方、周邊社區、醫院等)、內部通報的方式聯系人及聯系方式、具體的應急措施和步驟、人員或財產的搶救方案、安全通道和平面布置圖、可能的連帶事故或環境影響相關配套預防方案等”內容針對組織的具體情況和不同的緊急情況編寫;應急措施和步驟應容易記憶,可操作。
(3)如可行,最好附具體的急救圖示。
火災事故應急救援演練記錄
應急演練評估報告
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演練方案
重大危險源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演練記錄
中暑傷害事故現場演練
安全應急預案及演練
某有限責任公司有限空間應急預案演練…
項目部火災事故專項應急預案演練方案
應急預案編制的六個步驟
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演練制度
應急預案編制程序和主要內容
化學品泄漏的應急預案
電梯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范本
突發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
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導則
電力企業專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