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與安全》綜合實踐課,是人與自身素質發展需要的主題范疇,整個活動歷時近一個月,學生分成4個小組,分別進行了調查、搜集整理、歸納與分析,在活動成果展示課上,全班每個小組的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上講臺向師生展示他們合作完成的這項活動成果,4個小組分別完成了4個小課題,涉及防火、用電、體育運動、食品、交通、學校安全。小組內的每個成員都承擔一項具體任務,“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不安全行為?”,“上下樓梯時應該注意些什么?”小組成員通過調查、交流、創造性勞動形成了一份份獨具特色的成果報告:手抄報、安全標識圖、倡議書、建議書這樣的教學徹底解決并改變了不僅是教學語言文字,師生和思維方式,更體現出一種對個體生命的尊重,學生作為人的主體意識被激活后,學習不再是被老師逼著趕著而一種積極的、主動的、生成的活動。老師自覺成為了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評價者;學生在深入生活進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展示成果內容在豐富,異彩紛呈。
活動主題的提出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學校可以根據當地、本校的實際和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來研究實踐,尋求解決的方法。安全工作始終是學校的重點工作,學生在學校、家里、街道上常常發生了一些安全事故。本著“以人為本”的思想,我們萌發了研究各種安全隱患潛在的原因和解決問題的想法。大家通過討論,覺得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用事實說話,以理服人。于是,我們決定組織學生以《生活與安全》為課題,開展研究性學習專題活動。
活動的具體目標
1、通過活動使學生了解生活中的安全隱患,增強安全意識,培養自我防范、自我救護的能力。
2、初步學會收集、分析、處理資料的方法,能夠主動交流、分享信息資源。
3、使學生主動探究和發現問題,掌握正確的應急處理方法,養成遵守公共秩序,遇事沉著的能力、品質和習慣。
4、通過活動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實踐能力進一步提高,增強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并在活動中形成合作、參與、創新的意識。
活動實施的具體過程、方式
整個活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激發興趣,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潛在的危險,提出活動課題;第二階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行組成若干的研究小組,走出學校,走向社會,進行調查、訪問、查閱資料,收集有關信息;第三階段:成果展示(主要展示學生收集到的安全事故的文字資料、圖片,以及各種安全隱患和一些安全措施),匯報交流(主要是各小組談談自己活動的感受和體會),并向有關單位和人們提出“提高人們安全意識,避免危險事故發生”的建議。
第一階段:激發情趣,開發課題。
這個階段的活動主要在課堂里進行。
1、激趣導入。教師在班上講了一個故事:小明是一名六年級學生,本來他跟我們一樣很幸福、快樂。可是前不久的一次放學路上,小明為了搶時間,不遵守交通規則,快步橫穿公路,被一輛飛快的小轎車撞倒了。120急忙把他送到醫院,經過醫生緊張的搶救,小明雖然保住了生命,兩條腿卻被扎斷了。從此,他無法上學,無法感受到生活的快樂和幸福,只能坐在輪椅上過著漫不終日的痛苦生活。
“聽了這個故事,同學們有什么想說的嗎?”頓時,學生爭先恐后,紛紛回答。有的說,小明真的很不該不遵守交通規則,給自己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有的說,小明真的很值得同情,但這也只能怪他自己;有的說,遵守交通規則等于珍惜生命,我們以后要吸取教訓,愛護自我,保護自我。
教師充滿感情的敘述,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活生生的情境,引起他們的注意,激發他們的研究興趣。學生在紛紛的議論中得到共識:生活與安全是息息相關的,要想過上幸福的生活,必須注意安全。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地萌發了研究安全問題的想法。
2、發現問題。首先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圖片,畫面上的情境很多:有學生單手騎單車的,有在樓上往樓下扔東西的,有坐車時把手和頭都伸出窗外的,有在公路上追趕、打鬧的……
然后我問學生:畫面上的同學在做些什么?你認為他們這樣做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學生看看畫面上的內容進行討論、補充,初步體會到安全事故給人們帶來的傷害。
緊接著,我引導了學生說說:除此之外,生活中還有哪些安全隱患?學生分小組討論,說出生活中各個方面的安全隱患,如交通、火災、溺水以及生活的其它方面的安全隱患。為了更深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安全問題,我們應該走出校門,走進社會,通過調查、訪問、上網查閱資料,來了解更多的安全隱患和防范措施。
3、組成小組。學生初步了解到生活中的安全隱患,激發了更深更多地探究生活中的安全問題的欲望,紛紛要求老師帶領他們到社會中進行調查訪問,掌握了解一些情況。然而生活中的安全問題是一個很大的研究范圍,學生不可能也不需要面面俱到地研究安全問題。因此,我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來確定自己具體的研究內容。然后學生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和內容,自發組成若干的研究活動小組。在討論研究具體課題時,杜海艷同學提到幾起交通事故,特別是他在電視中看到的發生的一起造成車毀人亡、交通堵塞的交通事故,覺得車禍是一個隨時隨地威脅著我們生命的惡魔,決定研究“車禍產生的原因與危害”;星星同學則認為,我們學生多數時間都在學校,同學們在學校里也出現過一些安全事故,決定要研究“校園安全”問題;田凱同學認為火災是人們生活中的一大安全問題,它給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危險,決定研究“消防安全”問題;也有同學提出可以研究家庭安全、溺水問題。我水到渠成地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加盟成立了研究“交通安全”“校園安全”“消防安全”,以及“體育活動安全”“用電安全”等合作小組,并定好小組長。有些學生平時生性孤僻、不合群,不主動加入某一研究小組,我就主動詢問他們,了解他們的興趣和實際,把他們編入相應的研究小組,讓他們參與活動,不讓他們落伍。我還考慮男女搭配,用男孩子的執著和女孩子的細致來形成一個個最好的組合。接著我指導他們如何進行調查、訪問、查找資料,如何寫好調查報告。等等。
第二階段:走進社會,實踐體驗
1、校園安全
(1)活動準備
● 學生上網、到圖書室,跟學校教師了解校園意外傷害的有關數據與案例,引發他們對安全問題的重視。
● 學生調查學校中存在安全隱患的一些地方。
(2)校園安全大家談
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和調查后,我們進行了“校園安全大家談”的主題活動,對同學們的前期活動給予肯定,并讓大家在一起進行交流、討論。
首先,我讓學生說一說校園里存在哪些安全隱患。由于學生調查充分,加上交流密切,因而都列出了許多校園安全隱患。如:
● 教室里插座外殼脫落電線外露。????? ● 爬墻。
● 打掃衛生時用掃把打鬧。??????????? ● 在樓道、走廊踢球。
● 上體育課時,隨意做一些危險動作。?● 隨便爬樹。
● 在樓上往樓下扔東西。????????????? ● 上下樓梯擁擠推搡。
● 拿水果刀到教室玩耍。????????????? ● 課間追趕打鬧。等等。
然后,學生針對以上的安全隱患,提出一些安全措施:
如:
● 上下樓梯要靠右行。?????????????? ● 課間要文明休息,不要追趕打鬧。
● 要經常檢查教室里的插座、電線。?? ● 上體育課時要聽?>從老師的指導。
● 不能在高樓上往下墜物。?????????? ● 不能到施工地點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