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2019年5月12日是我國第11個“防災減災日”,今年“防災減災日”的主題是:“提高災害防治能力,構筑生命安全防線”,5月6日至12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我們本著以保障師生生命安全為根本,以提高學校預防和應對突發災害的減災能力為重點,通過普及師生的災害自救互救知識,切實增強師生的防災減災意識,切實提高師生的避災自救能力,推進全校防災減災工作,確保校園和諧安全。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極端天氣日益增多,干旱、低溫凍害、臺風、地震、洪澇等自然災害呈多發、頻發、重發態勢。我們國家連續經歷了汶川、玉樹兩次大地震,近年來在全國也曾發生了數次造成嚴重損失的火災。這些災害的發生,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重大影響。為增強公民的防震減災意識,了解應急避險常識,掌握基本的應急避險技能,提高自護自救能力,最大限度減少生命財產損失,在此,我們倡議:
一、提高災害風險意識,樹立“防災勝于救災”的思想。在我們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災害風險無處不在,事故隱患無時不有。但災害和事故是可以預防的。面對災害和事故,有準備和無準備大不一樣;有意識和無意識大不一樣;有措施和無措施大不一樣。這就要求我們,要主動了解身邊的災害風險,熟悉逃生路徑和避難場所位置,加大防災減災投入,準備好救災應急物資,時刻保持警惕,把“防災勝于救災”的思想落實到我們的具體行動中去。
二、學習防災減災知識,提高避災自救技能。了解了災害風險、掌握了逃生技能,才能遠離災害,即使災害來臨,可以臨危不亂,沉著應對,盡可能在第一時間內開展自救互救,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失。要通過廣播、電視、報紙、互聯網、書籍、資料等多種途徑學習防災減災、避險自救知識,了解各類災害發生的特點,掌握緊急逃生、自救互救等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構筑起保護我們安全的屏障。
三、堅持從細節做起,加強家庭安全防范。家庭是我們生活的港灣,也是社會的基本細胞,要按規定安裝和使用氣、水、電等,并進行定期檢查;離家外出時注意切斷水電氣,關好門窗;不隨意改變配電線路,不把點燃的蚊香、香煙放在可燃物上;自覺配備家用急救箱、逃生繩、收音機、手電筒、口哨、滅火器、常用藥品等減災器材和救生物品,使每個家庭都成為推動社會綜合減災的力量。
四、參與防災減災活動,營造防災減災的濃厚氛圍。我們要積極參與政府、單位、社區組織的各項防災減災活動,向家人、朋友及周圍的人們義務宣傳防災減災知識和避災自救技能,自覺排查身邊的安全隱患,努力爭當防災減災志愿者,主動參加避災、逃生演練,為防災減災獻計獻策,努力營造“防災減災、人人參與”的氛圍,共同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五、強化生態環保理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人類對環境、資源破壞的加劇是當今災害頻發的原因之一。善待自然,減少災難,我們每個公民責無旁貸。我們要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保護生態,節能減排,爭做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模范!
*******
2019年5月6日
拒絕乘坐“黑車”倡議書
事故調查保證書
預防“小火亡人、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每月食品安全調度會議紀要(食品生產…
安全生產風險分析會
季度安全生產風險分析會
節假日安全告知
安全生產月致員工的一封信
安全會議記錄
幼兒園安全會議記錄
安全生產會議記錄紀要
加油站安全生產會議記錄
安全生產會議記錄
節假日期間安全注意事項
建筑工程安全生產、文明施工告知書
安全生產月活動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