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是一種災害性的地質現象,是指在山區溝谷或山地坡面,因暴雨、山洪、冰雪消融等引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暴發且流速快、流量大、物質容量大、破壞力強等特點。泥石流發生時,在很短時間里,大量泥石奔涌而出,沿著陡峻的山溝奔騰咆哮而下,在開闊平坦的山前河谷階地橫沖直撞、漫流堆積,沖毀道路、堵塞河道,甚至淤埋村莊、廠礦、城鎮,常常給人類生命財產安全造成重大危害。公眾在防范和遭遇泥石流逃生時往往存在以下誤區:
誤區一:在野外宿營時,選擇在山谷中、河溝底部及河灘上扎營。
正確做法:在野外扎營時要避開這些地點,選擇平整的高地作為扎營地。因為,山谷中、河溝底部及河灘上,以及有滾石和大量堆積物的山坡下面、植被稀少和潮濕的山坡等地,都是泥石流災害發生的高風險區,或者是泥石流流經和泥沙堆積的場所。
誤區二:下暴雨時停留在山谷里或在山谷前活動。
正確做法:下暴雨時或者剛下完暴雨后,不要停留在“V”字形山谷里,也不要在山谷前行走或活動。因為山坡上的泥土受到雨水的澆灌變得疏松,很容易發生泥石流災害。
誤區三:發生泥石流時順著山谷的方向逃生。
正確做法:如果身處野外山谷,一旦遭遇大雨,發現山谷有異常的聲音或聽到警報,或看到河流突然斷流或水勢突然變大時,不能順著山谷向下或向上逃生,也不能在谷地停留或者爬到樹上躲避。而是要立即向山谷兩側的山坡方向逃離,要爬到盡可能高的堅固地方躲避。逃生時不要背負重物,不要顧及隨身物品,但應帶好通信工具,以便與外界聯系求助。
誤區四:泥石流過后冒險開車或徒步穿越被泥石淤堵的道路。
正確做法:如果道路已被泥石流淤堵,不要冒險開車或徒步穿越過去,因為很容易陷入淤泥之中,或被后面可能發生的更大泥石流埋壓或沖走。
誤區五:將房屋建在溝谷及其下游的沖積扇區。
正確做法:在泥石流多發地區選址建房時,一定要避開溝谷及其下游的沖積扇區。山麓溝口的扇形地是歷史上泥石流活動的見證,從長遠來看,絕大多數溝谷都有發生泥石流的可能。因此,房屋選址時不能占據泄水溝道,不能位于可能受到下泄山洪、泥石流影響的地帶。位于危險區的房屋應盡早遷移到安全地帶。暫時無法搬遷的,要加強監測預警和工程防護。受泥石流威脅的居民,要提前選好逃生路線和躲避地點,做好疏散逃生演練,隨時注意災害預警信息,一旦聽到警報或發現異常,要立即從房屋里跑到外面,按選定路線疏散至安全地帶。
如遇洪水威脅,如何避險自救?一起來…
一旦溺水,如何自救?這些措施請牢記→
@師生家長,這份防溺水指南請查收
汛期防災避險“十要”“十不要”
這份預防溺水安全指南請收好
涉水安全知識,一起了解!
遇到洪災怎么辦?這些自救知識請牢記→
汛期戶外活動“六警惕”請收好!
夏季防溺水安全知識大全
2014年上半年學生溺水事件匯總
防溺水安全公約20條
“防溺水”安全措施
溺水搶救操作規范
學生防溺水安全知識
遇到溺水如何自救與互救
溺水急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