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加強施工現場機械設備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設備的完好率,杜絕人員傷亡事故及設備事故的發生,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施工現場實際,制定并實施機械設備安全管理制度。
第1條 設備的備案
一、設備是指納入特種設備目錄,在房屋建筑工程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安裝、拆卸、使用的起重機械。
二、設備產權單位負責備案手續,取得備案證和備案牌。備案所需條件包括機械設備的制造許可證、產品合格證、制造監督檢驗證明等等。
三、嚴禁使用以下情形之一的設備:①國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設備;②超過安全技術標準或者制造廠家規定的使用年限的設備;③沒有齊全有效的安全保護裝置的設備;④沒有完整安全技術檔案的設備。
第2條 設備的使用
一、 設備的選型原則:依據工程建筑面積的大小、工期要求及機械設備性能參數綜合考慮。
二、機械設備按照機械設備使用說明書結合施工平面布置圖的要求合理布置。塔式起重機、施工升降機(含人貨兩用電梯)等的安裝拆卸工作應由具有安裝拆卸資質和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的單位進行,安拆前制定安裝與拆卸專項施工方案,其審批執行《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建質[2009]87號)規定的要求與設備租賃方簽訂安全責任書(見附件四)。
三、設備在安裝或拆卸前,向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辦理安裝(拆卸)告知手續。
四、 設備在使用前應經過當地檢驗檢測機構的檢驗檢測,經檢測合格后,向市安全站申請辦理使用登記,取得使用登記證明后方可使用。
五、 設備安裝拆卸工、起重信號工、起重司機等特種作業人員應持有主管部門核發的有效的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方能上崗作業。
六、建立和完善設備安全技術檔案,包括如下內容:
1. 設備臺帳
2. 設備的設計文件、制造單位、產品質量合格證明、使用維護說明等文件以及安裝技術文件和資料;
3. 設備的定期檢驗(每年一次)和定期自行檢查(至少每月一次)的記錄;
4. 設備的日常使用狀況記錄;
5. 設備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測量調控裝置及有關附屬儀器儀表的日常維護保養記錄;
6. 設備運行故障和事故記錄;
第3條 設備的維修保養
一、 機械設備的保養
1. 一級保養:由操作人員實施,主要對機械設備在操作前、運行中、作業后進行“十字作業”保養(清潔、潤滑、緊固、調整、防腐),并對一些外部易損部件進行拆洗檢查,調整。
2. 二級保養:由維修人員完成,二級保養除一級保養內容外,主要是對機械設備內部各系統進行清潔、潤滑和調整,并對可能有問題的部位予以解體進行檢查、清洗和調整。
3. 三級保養:指對設備主體進行解體檢查和調整,更換達到磨損限度的零部件。同時對主要零件、部件的磨損情況進行測量和鑒定。
4. 停放保養:由操作人員或維修人員完成,主要是清潔、潤滑、防腐保養。
二、 機械設備的修理
1. 小修:是一種維修性修理,主要是排除使用不當,保養失誤及使用中發生的臨時故障和局部損壞,維護機械設備的正常運轉,小修應結合保養進行。
2. 中修:是在兩次大修之間和新機械設備第一次大修之前有計劃的平衡性修理,其目的在于消除總成間損壞出現不平衡的狀態,以及可能延長大修間隔期,中修一般由專用維修人員完成。
3. 大修:是對設備的總狀態達到極限磨損的程度進行技術鑒定,進行一次全面徹底的恢復性修理,使性能達到規定的技術要求,以延長使用壽命。大修由出租設備方(或生產廠家)專業維修人員完成,經過大修的設備達到或接近出場的技術要求。
第4條 設備的報廢及設備事故處理參照公司有關管理規定。
柴油單軌吊機車司機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
掘進機司機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
檢驗設備管理制度
電、氣焊割一般安全規定
機電維修崗位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
設備設施的檢修、維護、保養制度
實驗室守則及儀器室規章制度
隔爆設施安裝、拆除操作規定
設備設施安全管理制度
設備維修保養制度
安全設施和設備安全管理制度
車間機修工崗位職責
工廠企業生產車間安全管理制度
配件管理制度
設備設施維護保養管理制度
起重機械設備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