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開車前應檢查設備潤滑部位是否良好,齒輪等轉動部位有無障礙物,水洗缸、閉合器、攪拌器、閥門等有無損壞,水管、蒸氣管路是否通暢。
2.開車和操作程序:
(1)開抽風吸塵器,關好閉合器,打開水閥門向缸內注水到一定量,停水開蒸氣閥加熱,半小時內升溫到70℃。開蒸氣閥門要緩慢,以防蒸氣噴射傷人。
(2)開動攪拌器。投料后,向缸內注入一定量密度為1.35克/厘米3的堿液。洗滌2小時后,停汽注水沖洗2小時,用試紙檢查使呈中性。
(3)關閉水閥排除余水,開蒸氣加熱,同時注入密度為1.84克/厘米3的濃硫酸,半小時內升溫到70℃。反應2小時后,停汽注水沖2小時,用試紙檢查呈中性后即可放料。
3.加酸、堿時,必須分次逐漸按量加入,反應過程中缸內溫度必須保持70℃。
4.堿塊溶解池的堿液濃度,用密度計檢查密度為1.35克/厘米3時方可打入貯堿罐。
5.沖洗過程中,適當掌握加水量,盡量提高溢流槽水位,務使細砂充分沉淀,避免大量流失。
6.放料不宜過快過猛,防止水、料傾瀉時飛濺或盛料過滿而增加地溝砂。
7.投料時須把溢流槽沉淀砂及時回收投入缸內,放料時須把地溝砂及時鏟入盛料桶內。
8.放料后脫水8個小時方可吊入回轉窯進行干燥。
9.在搬運,吊運酸時一定要特別小心,要放穩捆牢。加堿、加酸時,必須穿好工作服,戴好眼鏡和手套,注意安全,防止酸堿飛濺造成燒傷事故。
10.嚴禁水閥和蒸汽閥同時開關,交替開關時動作要快,以防堵塞。如有堵塞現象,可先適當打開閉合器,然后加大水量或蒸氣量沖擊。嚴禁在不開閉合器時加大水量或蒸氣量,以防酸堿溶液猛烈飛濺,發生燒傷燙傷事故。
11.設備運轉過程中,突然停電停車時,須加大水量沖擊,使缸內砂子松動。須再開動攪拌器時,應逐步試車運轉。
12.向酸、堿罐內輸送酸堿液時,應注意查看液面上升高度,防止溢出。
13.設備運行中,不準離開工作崗位。
——摘自《機械工人安全技術操作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