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統稱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職業病危害:是指對從事職業活動的勞動者可能導致職業病的各種危害。職業病危害因素包括:職業活動中存在的各種有害的化學、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業過程中產生的其他職業有害因素。
我公司的職業危害因素有:氯氣、溴素、硫酸、二氧化硫。
造成的職業病有:氯氣、溴素、二氧化硫、硫酸造成的接觸性皮炎、化學性皮膚灼傷。
危害因素分布范圍:氯氣儲罐區、溴素儲罐區,硫磺燃燒車間、硫酸儲罐區。
公司依法對員工參加工傷社會保險,確保職業病勞動者依法享受工傷社會保險待遇。
公司組織有關部門加強對職業病防治的宣傳教育,普及職業病防治的知識,增強職業病防治觀念,提高勞動者自我健康保護意識。并組織職工學習和掌握相關的職業衛生知識,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和操作規程,正確使用、維護職業病防治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發現職業病危害事故隱患應當及時報告。
公司為員工提供有效的符合防治職業病要求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要經常性的維護、檢修,定期檢測其性能和效果,確保處于正常狀態,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用。
定期組織相關部門對工作場所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檢測、評價結果存入公司職業衛生檔案。在告知牌上注明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
公司對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職工停止或更換對本人和胎兒、嬰兒有危害的作業。
對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建設項目在可行性論證階段應當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對職業病危害因素和工作場所及職工健康的影響作出評價,確定危害類別和職業病防護措施。其防護設施費用應當納入建設項目工程預算,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公司生產流程、生產布局必須經相關部門審批,確保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與生活區分開,有害作業與無害作業分開,高毒作業場所與其他作業場所隔離,使從業人員盡可能減少接觸職業危害因素。
在有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作業場所按規定設置警示標志、報警設施、沖洗設施、防護急救器具專柜,設置應急撤離通道和必要的泄險區。確定責任人和檢查周期,定期檢查、維護、并記錄,確保其處于正常狀態。
公司要根據作業場所存在的職業危害,制定切實可行的職業危害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防治計劃或實施方案,要明確責任人、責任部門、目標、方法、資金、時間表等,對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的落實情況于年底進行檢查并考核落實情況,確保職業危害的防治與控制效果。
公司各生產單位和醫療衛生機構發現職業病人或疑似職業病人時,應當及時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確診的,還應當向所在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報告。
不斷健全、完善職工體檢制度,建立職工健康檔案,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位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職工。嚴格就業職工身體素質關。
職工有權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進行沒有職業病防護措施的作業。
電話安裝維修安全操作規程
加工風筒安全操作規程
錨桿加工安全操作規程
保潔員操作規程
洗衣工操作規程
浴工操作規程
綠化工操作規程
中央空調操作操作規程
柴油灶安全操作規程
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操作規程
職業衛生安全操作規程
電工班組班前安全活動記錄表
超聲波清洗機安全操作規程
裝卸工作業規范及安全操作規程
職業健康崗位操作規程
絞肉機安全操作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