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題思路:作業環境氣溫較高時,人員就感到煩悶,直接影響作業人員的正常作業。溫度超過舒適溫度的環境稱為高溫環境。29℃以上對人的工作效率有不利影響,可認為是高溫。人的中心體溫在37℃以上就感到熱。
高溫影響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高溫燙傷、燒傷,人體皮膚溫度達41~44℃時即感到痛,超過45℃即可迅速引起皮膚組織損傷;
二是全身性高溫反應,當局部體溫達38℃時,便產生不舒適反應。全身性高溫的主要癥狀為:頭暈、頭痛、胸悶、惡心、嘔吐、視覺障礙(眼花)、癲病樣抽搐等。溫度過高還會引起虛脫、肢體僵直、大小便失禁、暈厥、燒傷、昏迷、直至死亡。人體耐高溫能力比耐低溫能力差,當人體深部體溫降至27℃時,還可搶救存活,而當深部體溫達42℃時,則往往引起死亡。
高溫作業中所引起的急性病(中暑)通常分為三種類型:熱射病、日射病和熱痙攣。日射病是由于頭部受強烈的太陽輻射線(主要是紅外線)的直接作用,大量熱輻射被頭部皮膚及頭顱骨吸收,從而使顱內溫度升高所致,多發生于夏季露天作業人員。主要癥伏為急劇發生頭痛、頭暈、眼花、惡心、嘔吐、煩燥不安,重者可能有驚厥、昏迷。
職業中毒事故情況回顧與分析
舉證妨礙在職業病工傷保險糾紛案中的…
退休多年查出職業病該咋辦?
職業病加重后的工傷認定
職業病患者獲工傷賠償后再獲民事賠償
礦工患上矽肺病 維權終獲賠償
勞動合同終止后診斷為職業病誰買單
開胸驗肺:塵肺病患者日漸艱難的維權…
重大職業病危害事件案例
汽車駕駛員常見職業病及預防
職業安全案例分析
一起甲醇中毒事故分析
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之參考案例—關于…
有限空間作業中毒盲目施救事故案例分析
硫化氫中毒及實例詳解
苯中毒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