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混凝土輸送泵堵管原因
異物堵管
理論上講,堵管最易發生在3個大石子在同一截面相遇卡緊時,這時截面大部分被石子占據,可流通面積很小。通常規定石子最大粒徑與管內徑d:D<1:3(注:此項在《規程》中有詳細規定,根據輸送高度和石子種類,為1:2.5~1:5),并在泵機料斗上設方格網,防止超徑石于混入。
混凝土配比不良
配比不良的混凝土拌合物在壓力梯度較大處,水分會通過骨料間隙滲透,使骨料聚結引起堵管,多發生在管道彎曲、變徑和管路中間布置軟管處;另外,混凝土水灰比過大時易離析,造成砂漿與骨料分離而堵管,多見于長距離水平泵送時的“偏析”堵管和豎直下行布管的下端離析堵管。水泥用量過少和砂率過低時,混凝土和易性差,變形困難,在管道中摩擦阻力增大,極易堵管。混凝土坍落度過低(80mm以下)時,泵送阻力明顯增大,使泵送無法進行。
砂的粒徑不合理
當通過0.315mm篩孔的細砂含量少時,即使混凝土其它技術指標都符合要求也會堵管。因為這些細砂在混凝土中起一種類似滾珠的作用,能減少管壁與混凝土的摩擦,提高枉流動性,增大進的粘聚力和保水性,對混凝土的可泵性影響很大。因此在JGJ/T10-95《混凝土泵送施工技術規程》中規定通過0.315mm篩孔的砂不應少于15%。
2、混凝土輸送泵易堵泵的位置及排除方法
分配閥出料口處的堵塞
出料口堵塞,通常泵送系統動作突然中斷,并且有異常聲響,設備有較強振動,但管道內無相應振動。
排除方法:往料斗內倒入水泥漿,反復正、反向啟動泵,迫使通路打開。如果此法無敢,也只能人工排除,拆下相連管,去掉閥內雜物。
進料口處的堵塞
進料口堵塞,通常泵送動作及液壓系統均正常,無異常聲音和振動,料斗內有較大骨料或結塊,在進料口處卡住或拱起。
排除方法:使泵反向運轉以破壞結塊,使混凝土回到料斗重新攪拌,再正向泵送。如果不起作用,則需人工清理,予以排除。
混凝土輸送管道堵塞
當輸送壓力逐漸增高,而料斗料位不下降,管道出口不出料,泵發生振動,管路也伴有強烈的振動和位移時,可判定是管道堵塞。
堵塞部位的判斷:堵塞一般發生在彎管、錐管,以及有振動的地段。此時,可用小錘沿管路敲打,聲音沉悶處為堵塞處;聲音清脆處為正常。用耳聽,有沙沙聲為正常,有刺耳聲為堵塞處。
管閥處堵塞
管閥處堵塞是逐漸形成的,其主要原因是泵送完混凝土后,沒有及時用高壓水沖洗,致使混凝土殘留在管內,天長日久逐漸加厚,堆積固結,造成堵塞。
排除方法:泵送混凝土結束后,一定要用高壓水將泵體和S管沖洗干凈。當沖洗無效時,可采用釬敲,以把殘渣去掉,直至徹底干凈為止。
排除方法:當發生堵管時,應立即采取反復進行正、反轉泵的方法,逐漸使泵出口的混凝土吸回料斗重新拌合后再輸送。也可用木錘敲擊的方法,結合正、反轉泵,使之疏通;當上述辦法無效時,說明堵塞嚴重。查明堵塞段后,將管子拆下,用高壓風吹或重錘敲擊或高壓水沖洗,待徹底清理干凈后,再接好管道繼續泵送混凝土工作。
3、減少混凝土輸送泵堵泵的預防措施
(1)在安裝與設計管道時,盡可能避免90。和S形彎。
盡量不使用有明顯凹坑的泵管,以減少泵送混凝土的阻力,防止堵塞。應經常檢查泵管,若泵管一個方向磨損程度較大,及時將管倒換位置使用,若泵管厚度太薄時應及時更換新管,以防在工作過程中泵管打爆或因更換泵管時間較長而導致的堵管現象。
(2)為保證泵送混凝土作業的連續性,確保混凝土澆注質量,作業中間隔時間不宜過長,以防止堵塞。
如因某種原因間隔時間較長,就應每20分鐘左右啟動一次泵或反、正轉泵數次,必要時打循環泵以防堵塞。
(3)泵送混凝土應滿足可泵性要求,必要時通過試泵確定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
首先應確定粗骨料的最大粒徑與輸送管徑之比。
泵送高度在50m以下時,對于碎石不宜大于1:3,對于卵石不宜大于1:2.5;泵送高度在50~100m時,宜在1:3~1:4范圍;泵送高度在100m以上時,宜在1:4~1:5之間。針片狀顆粒含量不宜大于10%。3.3.2對不同泵送高度,人泵混凝土的坍落度可按(如表1所示)選用。
中五區段煤倉澆筑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滑坡段土石方安全專項方案專家論證
移動模架操作規程及安全措施
貨物/物料堆高相關規范要求是多少
橋梁施工安全環保保證措施
大模板、樓板等構件安裝作業的安全防護
監理質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土建部分
壓力管道冬季施工技術措施
施工現場安全施工注意事項
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及防范措施
高空作業具體安全措施
雨季施工安全措施
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建設
腳手架的搭設要求
冬季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施工現場安全隱患排查及整改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