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腦炎是由森林腦炎病毒所致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職業性森林腦炎是指勞動者在森林地區的職業活動中,因被蜱叮咬而感染的中樞神經系統的急性病毒性傳染病,具有明顯地區性和季節性。亦是我國法定職業性傳染病之一。本病多見于森林區,流行于春、夏季節,病人常為森林作業人員。
本病經帶有病毒的蜱叮咬侵入人體,進入人體的病毒數量較多或人體抵抗力低下時最易發病。每年5月下旬至6月為流行高峰期。病毒在蜱體內可繁殖傳代,因此,蜱既是傳播媒介又是儲存宿主。林區的作業人員為該病的好發人群。
潛伏期一般為10~15天,也有長達1個月者?;颊咭话阃蝗话l病,1~2日內達高峰,并出現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頸和肢體癱瘓和腦膜刺激癥。輕者起病多緩慢,有發熱、頭痛、全身酸痛、耳鳴、食欲不振等前驅癥狀,經3~4天后出現神經系統癥狀。重者起病急驟,突發高熱或過高熱,并有頭痛、惡心、嘔吐、感覺過敏、意識障礙等,迅速出現腦膜刺激癥,數小時內進入昏迷、抽搐、延髓麻痹而死亡。
依據我國職業性森林腦炎診斷標準(GBZ88-2002),森林腦炎臨床表現可分為:
1.輕度森林腦炎:突然發病,發熱,伴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體溫多在一周內恢復正常;血清特異性抗體IgM或IgG陽性。
2.中度森林腦炎:輕度癥狀加重,并出現頸項強直及陽性Kernig征、Brudzinski征等腦膜刺激征。
3.重度森林腦炎:在中度森林腦炎癥狀加重基礎上,出現a.頸肩部或肢體肌肉遲緩性癱瘓、b.吞咽困難、c.言語障礙、d.意識障礙或驚厥、e.呼吸衰竭,五項中情況之一者。該病預后尚可,輕、中度森林腦炎患者治愈后可照常工作;重度森林腦炎患者恢復正常也可照常工作。
故進入林區作業人員每年3月前完成森林腦炎疫苗預防接種,疫苗有效期約為一年,每年均需重復注射疫苗; 在林區作業時應穿戴防護服,扎緊袖口、領口和褲腳口以防止蜱的叮咬;加強防蜱滅蜱可有效降低森林腦炎發病率。
蜱叮咬后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清除殘留物,早期行對癥和支持治療。發病后需要到專業醫院診斷和治療(如林區作業人員需到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或職業病院診治)。確診患者治療結束后向勞動部門申請進行工傷鑒定和傷殘鑒定。
疫苗接種可有效預防森林腦炎,由于接種后1.5-2個月方能產生抗體,故進入林區者預防接種應在3月份前完成;其有效期約為一年,故林區工作者每年均需重復注射疫苗。
綜上所述,森林腦炎防治關鍵在于進行疫苗接種及發生蜱叮咬后及時有效治療。
一、接種森林腦炎疫苗、預防森林腦炎
森林腦炎又稱蜱傳腦炎,是由森林腦炎病毒感染所致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蜱俗稱“草爬子”為
森林腦炎的主要傳播媒介。
一旦被蜱叮咬,感染森林腦炎病毒后,一般經過10-15天,短者7天,長者30天的潛伏期而發病,它的起
病形式除少數病例有全身不適、頭暈、關節酸痛等前驅癥狀外,大多數(91.1%)病例均為突發高熱、昏迷、癱瘓、腦膜刺激癥等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病死率較高。發病同時常伴有肺炎、昏迷、心肌炎及唇皰疹等并癥出現,易造成癱瘓、精神異常、癡呆、失語、肢體震顫、癲癇等后遺癥,重癥病人如搶救不及時,可于1-2天死亡,少數于5-10天或遷延數月因呼吸衰竭等而死亡。
森林腦炎是森林地區特有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多發生于春夏季(5-7月為多),我區屬于此病高發區。
所以預防此病十分重要,凡進入林區旅游、工作、居住的所有人員為了預防森林腦炎(除發熱、急性疾
病及嚴重慢性疾病,神經系統疾病,過敏性疾病及既往對抗生素,生物制品有過敏史者,婦女哺乳期、妊娠期不能注射疫苗外)均應注射森林腦炎疫苗。森林腦炎疫苗是預防森林腦炎的有效措施之一。值得強調的是注射針次的重要性,不能完全全程免疫者達不到預防本病目的。從人群注射疫苗后血清中和抗體陽轉率及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都證明這一點。
注射方法:初次免疫者第一次注射2.0ml/人,間隔7-10天后再加強注射3.0ml/人,以后每年注射一次
3.0ml/人,兒童可根據年齡情況進行減量注射。
二、人被蜱叮咬后怎樣處理
如果蜱已刺入皮膚,不可用力猛拉,以免蜱的刺器連同頭斷于人的皮內形成潰瘍,長期不愈合。最好用
油類或乙醚滴于蜱體致死,然后輕輕搖動,緩緩拔除。一旦蜱的刺器斷于皮膚內,可用消毒針仔細挑出,然
后涂以碘酊或消毒用乙醇。
預防
1.加強防蜱滅蜱。
2.在林區工作時穿五緊防護服及高筒靴,頭戴防蟲罩;衣帽可浸鄰苯二甲酸二甲酯,每套200g,有效期10天。
3.預防接種 每年3月前注射疫苗,第1次2ml,第2次3ml,間隔7~10天、以后每年加強1針。
4 林區工作做好治療藥品應急準備。
治療
(一)一般治療及對癥治療護理、降溫、止驚以及呼吸衰竭等處理可參照乙腦的治療。
(二)免疫療法
1.血清療法 起病3天內患者可用恢復期患者或林區居住多年者的血清20~40ml肌注,或椎管內注射5~10ml。
2.高效價免疫丙種球蛋白每日6~9ml肌注,至體溫降至38℃以下停用。
3.干擾素、轉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核糖核酸酶均可酌情采用。
重?;颊咴缙诳稍囉没謴推谘寤蛄謪^人員血漿,肌注20~40ml/d,2~3d。有條件時可肌注或靜注高效價免疫球蛋白6~9ml/d,亦可試用α干擾素等。
森林腦炎防治和工傷鑒定
職業性炭疽的危害及預防
職業性炭疽病研究進展
生物因素職業危害的控制
生物性有害因素的危害源與預防
基因操作對受體生物安全等級影響類型…
轉基因生物安全
生物性有害因素及其預防措施
生物性有害因素及其預防措施
生物性職業病危害因素與所致職業病
職業性炭疽的危害及預防
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
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識別及控制對策
基因操作對受體生物安全等級影響類型…
職業性炭疽病研究進展
轉基因生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