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性化學性皮膚灼傷是指在勞動中,皮膚與常溫或高溫的化學物質接觸,遭受刺激、腐蝕及化學反應熱引起的急性皮膚損害,可伴眼灼傷、呼吸道損傷或合并化學中毒。
發病癥狀:主要表現為皮膚灼傷處出現紅斑、水皰、焦痂,某些化學物可經皮膚、粘膜吸收,引起化學物中毒。化學性皮膚灼傷的常見并發癥有灼傷休克、應激性潰瘍、急性腎衰竭、肝功能不全、心律失常、應激性糖尿病等。不同化學物灼傷具有不同的特點,如高濃度硫酸可使皮膚出現黑色痂皮;鹽酸可使皮膚呈灰棕色或淡白色;氫氟酸可使皮膚出現灰白色或白色的水腫圈,疼痛劇烈。
防治方法:阻斷皮膚與酸、堿、黃磷、酚類等化學物質的直接或間接接觸,加強生產安全管理,及時對設備進行維修,防止化學物外泄。注意個人衛生,加強防護,穿戴好防護用品。
汽車涂裝作業的職業危害
常見職業危害因素的危害及其防護
輻射工作場所安全管理要求
二甲基甲酰胺的職業危害及防治
注意防范身邊的放射源
金屬及其化合物粉塵肺沉著病預防控制
噪聲的危害及個人防護措施
如何防治隱匿式化學物中毒
重大危險源控制措施
化工生產中的危險有害因素及預防
氨的職業危害與預防
一氧化碳的危害及處理方法
噪聲的危害及個人防護措施
危險源控制安全技術
機械制造行業職業病危害因素及防護對策
高溫職業危害的預防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