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人機工程學 研究人、機械、環境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探討如何使機械、環境符合人的形態學、生理學、心理學方面的特性,使人一機械一環境相經協調,以求達到人的能力與作業活動要求相適應,創造舒適、高效、安全的勞動條件的學科。安全人機工程學側重于人和機的安全、減少差錯、緩解疲勞等課題的研究。
人機工程學在歐洲是以勞動科學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英國有歐洲開展人機學研究最早的國家,于1950年成立了英國人機學研究會,1957年創辦會刊《Ergonomics》。美國于1957年成立人類因素工程學會,同時發行了會刊。日本于1963年成立日本人間工學研究會。蘇聯、德國、法國、荷蘭、瑞典、丹麥、芬蘭、澳大利亞等國也先后開展了人機工程學的研究。1960年成立國際人機學協會。我國進入80年代以后,也開始人機工程學的研究。
關于人機工程學的研究命名,各國有所不同,側重點也各不相同。歐洲稱作Ergonomics(人機學),美國稱作Human Engineering(人類工程學)和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人類因素工程學),日本稱為人間工學,目前普遍采用的是Ergonomics,我國曾譯為人類工效學,人機工程學、人機學等。
安全人機工程學研空的內容大體包括:
1. 研究人機之間分工及其相互適應問題。分工要根據兩者各自特征,發揮各自的優勢,達到高效、安全、舒適、健康的目的。
2. 研究信息傳遞過程。人與機器在操作過程中要不斷傳遞信息,因此,機器上各種顯示器、控制器要設計得適合于人使用。
3. 研究作業環境,創造安全的條件。生產場所有各種各樣的環境條件,例如高溫、高濕、振動、噪聲、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工作地的狀況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人的健康。安全人機工程學研究的目標,是要將這些因素控制在規定的標準范圍之內,使環境條件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從而使操作者感到舒適和安全。
4. 研究安全裝置。許多設備都有“危區”,若無安全裝置、屏障、隔板、外殼、將危區與人體隔開,便可能對人產生傷害。因此,設計可靠的安全裝置,是安全人機工程學的任務。
5. 選擇合適的操作者。人的個體差異,使操作者對工作的適應程度不同。在人事安排上,要研究人機關系的協調性,人適其職,才有利于安全生產。
6. 研究生產過程中,操作者疲勞的特點以及減輕疲勞和緊張度的措施。
7. 研究人機系統的可靠性,保證人機系統的安全。研究事故的預防和危險情況的控制。
安全人機工程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調查法、實驗法和模擬法。
人機工效評估報告
沙沱水電站大壩工程施工中的風險識別…
應用安全人機工程技術提高中小企業安…
地鐵人機安全分析
防止人身傷害措施
人機工程學在工程機械設計中的應用
影響車輛人機工程設計的因素研究
四人宿舍設施安全人機工程學分析及優化
防止人身傷害措施
人因可靠性分析
人機系統可靠性計算
人機系統可靠性設計基本原則
人機工程學的認識和看法
人防工程安全專項方案
物的不安全狀態與安全技術措施選擇
人機系統常見的事故及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