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系統的整體可靠性原則
從人機系統的整體可靠性出發,合理確定人與機器的功能分配,從而設計出經濟可靠的人機系統。
一般情況下,機器的可靠性高于人的可靠性,實現生產的機械化和自動化,就可將人從機器的危險點和危險環境中解脫出來,從根本上提高了人機系統可靠性。
2.高可靠性組成單元要素原則
系統要采用經過檢驗的、高可靠性單元要素來進行設計。
3.具有安全系數的設計原則
由于負荷條件和環境因素隨時間而變化,所以可靠性也是隨時間變化的函數,并且隨時間的增加,可靠性在降低。因此,設計的可靠性和有關參數應具有一定的安全系數。
4.高可靠性方式原則
為提高可靠性,宜采用冗余設計、故障安全裝置、自動保險裝置等高可靠度結構組合方式。
(1)、系統“自動保險”裝置。自動保險,就是即使是外行不懂業務的人或不熟練的人進行操作,也能保證安全,不受傷害或不出故障。
這是機器設備設計和裝置設計的根本性指導思想,是本質安全化追求的目標。要通過不斷完善結構,盡可能地接近這個目標。
(2)、系統“故障安全”結構。故障安全,就是即使個別零部件發生故障或失效,系統性能不變,仍能可靠工作。
系統安全常常是以正常的準確的完成規定功能為前提。可是,由于組成零件產生故障而引起誤動作,常常導致重大事故發生。為達到功能準確性,采用保險結構方法可保證系統的可靠性。
從系統控制的功能方面來看,故障安全結構有以下幾種:
①消極被動式。組成單元發生故障時,機器變為停止狀態。
②積極主動式。組成單元發生故障時,機器一面報警,一面還能短時運轉。
③運行操作式。即使組成單元發生故障,機器也能運行到下次的定期檢查。
通常在產業系統中,大多為消極被動式結構。
5.標準化原則
為減少故障環節,應盡可能簡化結構,盡可能采用標準化結構和方式。
6.高維修度原則
為便于檢修故障,且在發生故障時易于快速修復,同時為考慮經濟性和備用方便,應采用零件標準化、部件通用化、設備系列化的產品。
7.事先進行試驗和進行評價的原則
對于缺乏實踐考驗和實用經驗的材料和方法,必須事先進行試驗和科學評價,然后再根據其可靠性和安全性而選用。
人機工效評估報告
沙沱水電站大壩工程施工中的風險識別…
應用安全人機工程技術提高中小企業安…
地鐵人機安全分析
防止人身傷害措施
人機工程學在工程機械設計中的應用
影響車輛人機工程設計的因素研究
四人宿舍設施安全人機工程學分析及優化
防止人身傷害措施
人因可靠性分析
人機系統可靠性計算
人機系統可靠性設計基本原則
人機工程學的認識和看法
人防工程安全專項方案
物的不安全狀態與安全技術措施選擇
人機系統常見的事故及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