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編制目的
為高效、有序地做好發生地震災害時期的應急處置和救援工作,保障本公司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確保電網穩定運行,最大程度地減少經濟損失,特編制本預案。
2、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電站在地震災害的預防與應急處置工作中,把“保人身,保電網,保設備”作為應急工作的首要任務,遵循“以人為本,減少危害;居安思危,預防為主;依托政府,分級負責”的原則。
2.1 應急響應總體要求
電站建立地震災害預警、處置及救援的快速反應機制,保證人力、物力、財力的儲備,一旦發生地震地質災害,確保發現、報告、指揮、處置、救援等環節的緊密銜接,快速反應和應對。
2.2指揮指導
按照應急指揮部的統一部署和職責分工開展應急工作,并及時向新疆新能源新風投資開發有限公司。
2.3處置措施
針對各種地震災害的特點,堅持依托政府、服從指揮的原則。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電廠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2.4與政府聯動
當啟動擴大應急程序時,與哈密市旗政府應急辦公室、烏魯木齊市地震局、哈密市急救中心、哈密市公安局等單位建立合作互助關系。
2.5資源調配
電站應急指揮部及時了解應急物資和裝備信息,合理調配、使用現有資源,使救援能力最大化.
3、事件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地震常識
地震有強有弱,用以衡量地震強度的標尺就是震級,震級通過地震儀器的記錄計算出來,其大小與地震中釋放能量有關,能量越大震級越高。
目前通用的震級標準,最初由地震學家查爾斯·里克特1935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技術學院公布。這個震級表以他的姓氏命名,即里克特震級表,簡稱里氏震級表。里克特把地震震級從低到高分為1~10級。中度地震始于里氏5.0級,超過里氏6.0級就是強烈地震,可以造成建筑物的損壞,達到里氏7.0級或者更高級,就是大型地震,所造成損害范圍通常達到數百公里。地震的震級與影響的關系,見表3-1。
表3-1? 里氏震級與地震影響的關系
| 影響程度 | 里氏震級 | 地震影響 |
| 極微 | 2.0以下 | 沒感覺 |
| 甚微 | 2.0~2.9 | 人一般沒感覺,地震儀可以記錄到 |
| 微小 | 3.0~3.9 | 人能感覺到,但很少會造成損失 |
| 弱 | 4.0~4.9 | 室內東西搖晃出聲,造成大量損失的可能性較小 |
| 中 | 5.0~5.9 | 對建造質量不佳的建(構)筑物造成大量破壞,對建造質量優良的建(構)筑物只會造成很小破壞 |
| 強 | 6.0~6.9 | 可摧毀方圓100km以內的居住區 |
| 甚強 | 7.0~7.9 | 造成更大區域的嚴重破壞 |
| 極強 | 8.0~8.9 | 可摧毀方圓數百公里內的建(構)筑物 |
| 超強 | 9.0及以上 | 毀滅性破壞 |
地震的破壞力大小不僅是地震的級別,與地震烈度也有密切關系,震級僅僅是一個能量大小的反應,但是由于震源深淺,震源位置,地表的地質狀況等因素,不一定能量大破壞就大,例如一些深源地震,可能震級很大而烈度較小。
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壞的程度。對同一個地震,不同的地區,烈度大小是不一樣的,距離震源近,破壞就大,烈度就高;距離震源遠,破壞就小,烈度就低。
下面是不同烈度的地震危害:
小于Ⅲ度:人無感受,只有儀器能記錄到;
Ⅲ度:夜深人靜時人有感受;
Ⅳ~Ⅴ度:睡覺的人驚醒,吊燈擺動;
Ⅵ度:器皿傾倒、房屋輕微損壞;
Ⅵ~Ⅶ度:房屋破壞,地面裂縫;
Ⅷ~Ⅸ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壞嚴重;
Ⅸ~Ⅻ度:毀滅性的破壞。
危害程度分析
本公司位于新疆維吾爾內陸地區,該區域的地震基本設防烈度為Ⅶ度。如果本公司所在區域發生里氏震級為5級及以上的地震,地震烈度達到Ⅵ~Ⅶ度,那么對本公司的建(構)筑物、道路、各種管線等設施的毀壞是很嚴重的,不僅會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危及周邊環境安全,也會使本公司的生產、生活條件陷入癱瘓狀態。地震災害的影響極大。在地震災害發生后,做好保人身安全、保廠用電,防止發生全廠停電事故,對確保電網安全運行,為本地區的抗震救災提供電力保障,履行好本公司的社會責任,保一方社會穩定均有著重大意義。
4、事件分級
按照地震災害的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將地震災害事件分為4級:
Ⅰ級特別重大地震災害
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經濟損失占該省(區、市)上年國內生產總值1%以上的地震;發生在人口較為密集地區7.0以上地震,可初判為特別重大地震災害;
Ⅱ級重大地震災害
指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上死亡,或造成一定經濟損失的地震;發生在人口較為密集地區6.5-7.0以上地震,可初判為重大地震災害;
Ⅲ級較大地震災害
指造成20人以上、50人以上死亡,或造成一定經濟損失的地震;發生在人口較為密集地區6.0-6.5以上地震,可初判為較大地震災害;
Ⅳ級一般地震災害
指造成2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經濟損失的地震;發生在人口較為密集地區5.0-6.0以上地震,可初判為一般地震災害;
5、職責
應急指揮部職責
(1)應急指揮部是電站應急管理工作的最高領導機構,負責突發事件的應急領導和決策工作;
(2)負責電站應急救援體系的建立,組織預案的評審、培訓、演練、修訂等預案的管理工作;
(3)接受各級政府及行業主管部門應急指揮機構的指揮和領導,執行相關的應急指揮命令;
(4)全面負責電站突發事件的指揮、協調及應急處置工作,確保合理高效地調配和使用應急資源;
(5)決策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行動方案;
(6)決定向政府及主管部門申請擴大應急救援,并配合外部救援力量開展應急處置與救援工作;
(7)負責事故處理、責任的追究、表彰工作。
應急辦公室
應急辦公室設在控制室,負責各類突發事件造成的設施損壞、人員傷亡事件的管理。其主要職責為:
(1)負責預案的評審、培訓、演練、修訂等管理工作組織與協調;
(2)負責接收政府有關部門發布預警信息;
(3)負責接收電站各部門突發事件的報告,并持續跟蹤事件動態,及時向應急指揮部報告,并下達應急指揮命令,并對各應急小組執行應急指揮部應急指令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4)負責向政府相關部門報告應急處置工作信息,接收政府應急指揮命令;
(5)與相關職能部門共同負責突發事件信息收集、分析和評估,提出發布、調整和解除預警,以及突發事件級別的建議;
(6)負責應急處置過程中資料的整理及事故調查報告的編制工作;
(7)負責消防設施、器材的日常維護、檢查工作
總指揮職責
(1)負責組織制定和修訂本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
(2)負責地震災害應急處置重大事項的決策和指揮。
(3)在得到地震災害信息的預報后,宣布立即啟動本預案。根據受災情況確定響應等級,合理調配公司應急資源。
(4)負責向政府匯報地震災害情況和應急處置進展情況。
(5)應急演練或者應急處置結束后,責令安全員及時總結應急工作的經驗和教訓,組織相關人員完善本預案。
(6)宣布地震應急工作的結束。
副總指揮職責
(1)協助總指揮實施本預案的培訓和演練工作。
(2)負責指導各應急處置組按職責分工組織抗震救災預防與實施工作。按照“保人身、保設備、保電網”的原則,保障人身和設備安全,盡快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3)根據抗震搶險恢復生產、生活的程度和災情減弱的趨勢,及時調整抗震減災恢復生產、生活的方案和措施。
(4)責令安全員完成災后(人員傷亡情況、設備損壞情況、經濟損失情況和應急處置經過情況)調查報告的編寫和上報工作。
抗震搶險組職責
(1)組長組織培訓該組成員,落實該組的應急職責。
(2)負責制定和修訂本預案工作,并負責具體的預案定期演練工作,編制災后調查報告。
(3)應急處置過程中,接受應急指揮部領導,執行指揮部的決策決議。
(4)組長協調公司相關人員進行地震搶險應急行動。
(5)組長組織組員查清人員傷亡數量、生產設備受損情況,積極采取應對措施,盡快恢復設備的運行。
公共安全組職責
組長組織培訓該組成員,落實該組的應急職責。
接受應急指揮部領導,執行指揮部的決策決議。
組長組織保衛專責指揮本公司生活區域的搶險救災應急處置行動。
組長組織醫療人員進行救治、轉移傷員并及時排查人員、房屋建筑受損等工作。
組長組織車隊隊長協助外部救援力量疏導社會救援車輛。
后期保衛組職責
組長組織培訓該組成員,落實該組的應急職責。
接受抗震搶險應急指揮部領導,執行指揮部的決策決議。
地震災害發生后,負責與政府相關部門進行溝通聯絡,并及時做好協調工作。
組長組織組員定期檢查后勤應急物資的性能,保證其在應急處置期間的正常使用。
積極采取應對措施組織恢復生活,安置、疏散災民,保障本公司工作人員的基本生活條件。
告知財務人員儲備好相應的資金,做好抗震救災的資金保障工作
負責善后傷亡人員及家屬的安撫工作。
6、預警發布與預警行動
預警分級
地震預警級別按照可能發生地震災害的嚴重性和緊迫程度,地震預警信息發布級別分為3級,分別Ⅰ級預警、Ⅱ級預警、Ⅲ級預警。
Ⅰ級預警:地震臨震預警,未來10日內可能發生M≥5.0級地震。
Ⅱ級預警:地震短期預警,未來3個月內可能發生M≥5.0級地震。
Ⅲ級預警:地震中期預警,未來1年或稍長時間內可能發生M≥5.0級地震。
預警的發布程序
應急辦公室根據自治區、市人民政府決策發布的短期地震預報請示公司應急指揮部后,在全公司范圍內利用廣播、電話、通信網絡等形式發布相應級別的預警。
預警發布后應對程序
1、? 公司相關人員采取相應的應急預防措施,根據震情發展和建筑物抗震能力等情況,發布避震通知,必要時組織工作人員避震疏散。
2、對生命線工程和次生災害源采取緊急防護措施。
3、副總指揮督促檢查各應急處置組搶險救災的準備工作。
4、平息地震謠傳或誤傳,保持公司內部穩定。
5、檢查應急物資的儲備及設備試驗情況。
預警結束
應急辦公室接收到自治區、市人民政府決策發布的地震預警結束的通知后,將情況上報到應急指揮部,由總指揮將預警解除信息通過廣播、通信網絡、電話等方式通知全公司的各個部門及人員。
7、信息報告
報告程序
(1)電廠24h應急值班電話:15999159592
(2)根據地震災害嚴重程度,在災害發生后1h內,填寫事故報告單,以錄音電話、電子郵件、傳真、辦公自動化系統等方式向新疆新能源新風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及相關政府部門報告。
報告的形式及內容
報告的內容:
(1)報告人姓名、聯系方式;
(2)電站具體名稱、地理位置;
(3)災害發生的時間、類型、級別;
(4)災害發生的簡要經過;
(5)災害所造成的人員傷亡情況及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情況等;
(6)已采取的相應處置措施;
(7)其他需要報告的內容。
報告采用書面形式,傳真報送,情況緊急時,可先電話報告,隨后補報書面報告。
8、應急響應
響應分級
在本預案中將地震災害的應急響應級別分為4個級別,Ⅰ級 (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Ⅳ級(一般)。
Ⅰ級響應
本公司所在區域發生6.0級以上破壞性地震,可能造成人員傷亡和重大經濟損失;發電機組與電網系統解列,造成全公司對外停電,失去公司內部用電。本預案將其定為Ⅰ級(特別重大)應急響應。
Ⅰ級應急響應的責任主體為應急指揮部,聯動部門為各應急處置組,公司各部門:安全員、綜合管理員、保衛專責、衛生員。
Ⅱ級響應
本公司所在區域發生5.5~6.0級地震,可能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發生人員傷亡事件;發電機組與電網系統解列、造成全公司對外停電。本預案將其定為Ⅱ級(重大)應急響應。
Ⅱ級應急響應的責任主體為應急指揮部,聯動部門為各應急處置組,包括安全員、綜合管理員、保衛專責、衛生員。
Ⅲ級響應
本公司所在區域發生5.0~5.5級地震,可能出現發電機組解列現象,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及人員傷亡。本預案將其定為Ⅲ級(較大)應急響應。
Ⅲ級應急響應的責任主體為應急指揮部,聯動部門為各應急處置組,包括:安全員、綜合管理員、保衛專責、衛生員。
Ⅳ級響應
本公司所在區域發生4.0~5.0級地震,可能影響發電機組正常運行,造成較小的經濟損失或者人員傷亡。本預案將其定為Ⅳ級(一般)應急響應。
Ⅳ級應急響應的責任主體為應急指揮部,聯動部門為各應急處置組,包括:安全員、綜合管理員、保衛專責、衛生員。
響應程序
本公司防地震災害的應急響應程序如下:
(1)由總指揮宣布啟動本預案。
(2)總指揮迅速召集各應急處置組組長,進入應急響應狀態,部署應急處置工作。總指揮合理調配應急資源,副總指揮負責協調各項應急處置工作的開展。
(3)各應急處置組組長在接到應急預案啟動命令后,立即召集全部應急處置組成員進入應急處置待命狀態,聽從應急指揮部的指揮,嚴格按照職責分工進行應急處置工作。
(4)應急響應程序啟動后,由總指揮負責向上級主管部門、政府相關部門匯報應急工作信息。
(5)應急預案啟動后,由當值值長向上級調度機構匯報生產應急工作的相關信息。
9、應急處置
先期處置
(1)應急指揮部對是否轉移人員和應采取的措施做出果斷決策。
(2)抗震搶險組對震損建筑物能否進入、能否破拆進行危險評估;探測泄漏危險品的種類、數量、泄漏范圍、濃度,評估泄漏的危害性,采取必要的處置措施;監視火災、爆炸、坍塌等次生災害,損毀構筑物繼續坍塌的威脅和因破拆建筑物而誘發的坍塌危險,及時向救援人員發出警告,采取防范措施。
(3)值長應向上級調度機構匯報因抗震所采取的防范措施及可能對系統的影響。
(4)公共安全組及時劃分地震災害危險區,設立明顯的警示標志。
(5)加強監測,防止災害進一步擴大,避免搶險救災可能導致的二次人員傷亡。
應急處置
應急指揮部的處置措施
a)???? 地震災害發生后,總指揮宣布啟動本預案,各應急處置小及各部門聽從指揮部命令,各盡其職,迅速開展應急救援行動。
b)???? 生產設備受損后,運行部及設備部相關人員應迅速隔離故障點和受損設備,抗震搶險組組長迅速組織技術人員搶修受損設備,盡快恢復設備的正常運行。
c)???? 根據救災的需求,向上級主管單位和政府相關部門申請調遣外部救援力量赴本公司進行人員搶救。
d)???? 應急指揮部部責向公眾公告震情和災情,組織新聞媒體全面報道抗震救災情況。
抗震搶險組的處置措施
a)查明電力生產中斷情況,采取應急措施保障抗震救災應急用電。
b)在地震中,如果失去公司內部用電,則由當值值長聯系市、中調向本公司送電,恢復用電,然后逐步恢復各機組和各線路。
c)搶修通信、交通、供水、供電、排水等生命線設施。
公共安全組的處置措施
a)查明次生災害情況和威脅,及時進行處置和防御。
b)及時向本公司員工告知應急避險站所。
c)疏導外部救援車輛到達本公司受災現站。
后期保衛組的處置措施
地震災害發生后,后期保衛組應迅速趕赴各個現站,對受傷人員進行現站緊急救治,并迅速將受傷人員轉運至醫院進行治療。
組織安置災民,及時疏散員工,保障員工食宿、飲水、醫療等基本生活需要。
各工作崗位人員的處置措施
發生地震時應按照“保人身、保電網、保主設備”的原則進行處理或避險;各工作(作業)區域在地震時應在第一時間內以所在區域最高崗位人員為組長立即組成本區域抗震臨時指揮組,組織本區域人員作業避險。
集控室人員應聽從值長命令,做好各項抗震安全措施,戴好安全帽,選擇好正確的逃生路線;值長、工作許可工程師應立即通知現站所有工作人員撤離現站避險。
在設備檢修人員應立即停止工作,躲在大柱子旁或較高大堅固設備下,或撤離到空曠區域。
生產現站維護、檢修人員立即停止工作,遠離電源或有可能帶電的設備,撤離到空曠安全的地方。
單位辦公樓、升壓站應啟用廣播,通知全部人員離開辦公室,撤離到緊急集合點避險。
車輛應急措施
地震發生時,車輛禁止行駛,不得發車,關閉車門禁止人員上車,同時司機也要離開車輛。
車輛在沒有出發時發生地震,停止發車,緊急疏散人員到空曠區域,但不得靠近高大建筑物。
車輛行駛途中發生地震,立即減速靠邊停下,疏散人員到空曠區域。人員來不及下車時,乘員要抓緊車輛上的固定部位和車座位的靠背,減輕受傷程度。
發生地震時,車輛停靠盡量要遠離建筑物。如果不能遠離,要保持鎮定緊急疏散人員。
員工食堂應急措施
在餐廳就餐的員工按 “就近不就遠”的原則及時撤離到安全區域。
迅速關閉、切斷輸電、燃氣、供水系統和各種明火,防止震后滋生其它事故。
擴大應急
應急指揮部隨時跟蹤震情的進展情況,當地震災害造成的破壞十分嚴重,超出本公司的應急處置能力時,向上級主管單位和政府相關部門請求救援支持。
10、應急結束
總指揮根據以下5個基本原則判斷應急救援工作是否結束:
1)地震中的傷亡人員已經查清;
2)地震危害已得到有效控制;
3)地震引發的次生、衍生事故因素已經消除;
4)受傷人員得到有效救治;
5)經震情趨勢判斷近期無發生較大地震的可能,基本達到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條件。
當應急工作符合以上基本條件后,由總指揮通過廣播、通信網絡、公告等方式宣布應急工作結束。
11、后期處置
善后處置
各應急處置組對地震災難現站進行徹底清理,做好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準備工作。
因救災需要臨時征用的運輸工具、通信設備等應當及時歸還,造成損壞或者無法歸還的,公司財務部給予適當補償或做其他處理。
對于在事故中受傷的人員,后期保衛組與財務部配合組織好傷員的后續醫治工作。
公司工會要妥善安排好傷亡人員及其家屬的安撫工作。
12、地震災害損失評估
本公司應急指揮部組織有關專家對地震現站災害的損失進行評估。
社會救助
本公司應急指揮部統一負責接受并安排社會各界的捐贈。
應急工作總結與評價
應急指揮部對地震災害的應急處置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對本公司現有的應急物資和作業人員的應急能力進行評估,提出整改建議,必要時對本預案進行修訂。
13、應急保障
1)應急隊伍
公司應急指揮部應加強與社會應急救援力量的溝通,人力資源部定期對本公司的員工進行地震應急技能的培訓。
2)應急物資與裝備
針對地震災害的特點,本公司配備了應急物資與裝備,其中包括通信工具、人員防護裝備、檢修設備等必備物資。具體應急物資情況.
通信與信息
本公司已建立了通信聯系網絡,其中總指揮、副總指揮及各應急處置組組長和成員之間建立了通訊錄。公司領導及各部門領導、專業負責人等人員必須保證手機24小時聯系暢通。地震應急期間以辦公電話、手機、通信網絡等形式與上級主管單位、政府相關部門保持聯系。
應急指揮部各成員的電話,見附錄B。
經費
由應急指揮部向公司提出年度計劃申請,經批準后撥付。專門用于完善和改進本公司的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應急救援物資采購、應急救援演習和應急人員培訓等。保障應急狀態時本公司的應急經費及時到位。
水生產公司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
集團有限公司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
應急演練方案/腳本大全(2024年修訂)
城市排水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節假日安全運輸保障預案
殼牌(天津)潤滑油有限公司生產安全…
防城港市粉塵涉爆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防城港市金屬冶煉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企業安全生產應急預案
人員密集場所應急處理預案
防雷安全應急預案
高處墜落危害專項應急預案
企業應急資源調查報告(依據GB/T 296…
生產安全事故專項應急救援預案
反恐應急預案
商場綜合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