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城市垃圾二次污染控制對策初探
2001年以來,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員會針對垃圾收運、處理過程中容易產生二次污染的薄弱環節,加強宏觀協調管理,加大投資建設力度,城市垃圾二次污染控制卓有成效。
1、對城鄉接壤地區實施生活垃圾密閉化管理。
加強城鄉接壤地區垃圾收集、運輸工作的管理,是從垃圾源頭實現減少和控制城市垃圾二次污染的有效途徑。截至2002年底,北京市在城鄉接壤地區共建成垃圾房241座、垃圾收集站61座、配備垃圾收集設備55套、后裝壓縮式垃圾車99部,實規了五環路以內全部和以外的重點地區垃圾密閉化收集及部分地區密閉化運輸,標志著城市垃圾暴露問題得到了有效控制。
2、優化垃圾運輸車輛設備,防止垃圾遺灑和污水滴漏。
一方面,環衛部門要加大投入力度,均衡發展垃圾運輸車輛,更新并補充更多集裝箱式及后裝壓縮式垃圾運輸車輛,優化垃圾運輸車輛設備,有效實現對垃圾飛揚遺灑的控制。
另一方面要對垃圾運輸車輛實行防止垃圾污水滴漏遺灑的密閉化改造。目前北京市四座垃圾轉運站中共有大型垃圾轉運車輛94部,已經完成65部車輛防止垃圾污水遺灑改造工作,基本杜絕了垃圾轉運過程中遺灑滴漏滲瀝液污染周邊環境的現象。另外,海淀區環衛作業中心于2002年度對所屬的120輛垃圾清運車輛也實施了防止垃圾污水遺灑措施。
3、推行垃圾處理設施的技術改造,提高無害化處理水平。
新建垃圾處理設施要貫徹執行《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現行垃圾處理設施也要根據此政策逐步推行技術改造和工藝完善,從而提高無害化處理水平,防止對大氣、水體等的二次污染。
(1)垃圾轉運站的建設和技術改造,要全面推行生產車間、卸料工位的全密閉化,充分考慮除塵、除臭、噪聲防治以及垃圾污水處理工程措施。北京市現行垃圾轉運站的技術改造重點是對卸料平臺的密閉化改造及垃圾污水處理系統的完善工作。
(2)衛生填埋處理設施的建設和技術改造。目前我市已經建成垃圾衛生填埋場9座,其中日處理量1000噸以上的4座,對這些填埋場重點在于盡快完成沼氣收集、利用系統的工程建設,對難以回收和沒有利用價值的要將其導出外排;推進垃圾污水(滲瀝液)處理工程建設步伐;完成填埋堆體的最終覆蓋工作;加強填埋區域壓實覆蓋的日常管理,加強輕飄物防飛散網的建設管理。從以上這些方面能夠有效控制白色污染,控制填埋氣體以及垃圾污水的污染。
(3)堆肥處理設施,應采取措施對堆肥過程中產生的臭氣進行處理,對堆肥物料或發酵后的物料存放區域實行密閉化管理,防止揚塵和臭氣外溢。
4、重視環境狀況的監測,建立污染預警機制。
對已經運行的垃圾處理設施、處置場所要高度重視環境狀況的監測,根據國家有關標準,如《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等,結合處理工藝特點,制定環境監測項目和執行標準,建立污染預警機制,定期監測分析,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
自2000年度開始,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員會每年下發垃圾處理設施環境監測工作安排,對全市垃圾處理設施實行定期環境監測。連續幾年來,所有垃圾處理設施均已進行了9次環境監測,監測項目達30項之多,針對監測中發現的沼氣濃度、TSP、臭氣強度等超標項目,及時采取彌補和防范措施,從而實現了對垃圾處理過程中產生二次污染的可能性進行預防治理,有效地控制了二次污染的發生和蔓延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