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域概況
長江流域地處我國中南部。干流經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和上海十一省(市、自治區),注入東海,全長6300余km。支流伸展到甘肅、貴州、陜西、河南、廣西、廣東,福建、浙江八省區。流域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五分之一。流域內湖泊眾多,總面積2.2萬,占流域面積的1.2%。
長江水量巨大,多年平均徑流量9560億m3,地下水資源2463億m3,約占全國徑流總量的35%,人均水量2460m3。
盡管長江水量大,但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單位面積年徑流量鄱陽湖洞庭湖水系最大,金沙江、漢江水系及長江三角洲平原最小。水資源年內分配也極不均勻,汛期水量占全年水量的70-75%,最大最小月平均流量可相差12-20倍。
長江水資源總量約1萬億m3,是我國最重要的水資源,它不僅是本流域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同時擔負著通過南水北調緩解北方缺水問題的重任。然而,隨著上海浦東開發與三峽工程的興建,流域人口增加,經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在諸多自然和人為因素影響下,水文條件、資源與環境特征不斷發生變化,產生了種種水環境問題,如水污染,洪澇災害,泥沙淤積,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及咸水入侵等。因此,客觀評價流域主要的水環境問題,分析其原因,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對于流域的社會經濟發展及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幾個主要水環境問題
1、水污染問題
長江流域的天然水質良好,是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用水的良好水源,也是水生生物生長繁殖的理想生境。近年來,隨著工農業生產和城鎮建設的迅速發展,流域水污染,特別是中下游地區的水污染,已成為長江水環境的嚴重問題。據1996年度長江干流和26條支流及三個湖泊出口共82個代表河段,總河長1017km的全年水質進行評價,結果表明,枯水期Ⅱ類水河長占總評價河長28.4%,Ⅲ類水占54.4%,Ⅳ和Ⅴ類水占17.2%;豐水期Ⅱ類水河長占總評價河長39.6%,Ⅲ類水占47.2%,Ⅳ和Ⅴ類水占13.1%。主要超標污染物為耗氧、氨氮和揮發酚等。與1991年流域水質比較,枯水期Ⅲ類水體由20.7%增至54.4%,Ⅳ和Ⅴ類水體由11.0%增加到17.2%,有明顯的惡化趨勢。
長江下游的河網地區水污染防治措施滯后,骨干河道污染河長占73%,江蘇垸內受污染河道為85%,上海達90%,而江南運河已被全程污染,并通過200余條平交河流向兩側擴散。多數城市水源地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嘉興、常熟等城市難以找到適合的飲用水源地。區內水環境污染日趨嚴重,并已上升為與洪澇災害同樣嚴重的突出問題。
長江水污染造成的危害,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影響生存環境,危及人民的生活與健康
水污染直接影響人類的生存環境,損害人體健康,多種致病細菌、病毒及寄生蟲通過污染的水體傳播,使一些地區已設計控制的傳染病又有抬頭趨勢,甚至造成局部流行。
水污染嚴重威脅飲用水源水質安全。目前城市江段選擇一個符合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水源地日益困難,普遍呈現質量性缺水危機。據初步統計,長江干流共有取水口近500個,目前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岸邊污染帶的影響,若都改從江心取水,需比原投資增加數十億元。
(2)經濟損失巨大
近年來,長江流域水污染事故頻繁,僅1996年不完全統計,干流重大污染事故就達100余起。1997年10月8日,裝載460余噸國家一級危險品-工業純苯的“贛撫油0005號”油輪在長江云陽段觸礁,貨艙受損,大量純苯涌入長江,奉節縣城被迫全面停止從長江取水,有人從梅溪河運水進城,水價高達每挑4元,嚴重影響人民生活和社會穩定。
(3)生物多樣性面臨嚴峻挑戰
水環境惡化改變了生物原有生存環境,生物多樣性受到重大影響,許多動、植物數量大大減省,一些珍稀品種面臨滅絕。
長江天然資產量逐年下降,水質污染是減產原因之一。如南京以下江段盛產的鰣魚、刀魚與七十年代相比已減少80%以上。干流四大家魚產卵場和漁場規模縮小,一些嚴重污染的江段甚至魚蝦絕跡。
(4)水體功能失去原有資源價值
水污染影響了水的功能用途,使水的景觀,娛樂功能減弱。許多天然浴場消失,一些風景區也因水污染大為遜色。某些有毒有害物質的存在還影響到水的漁業和農業用途。
水污染的原因分析:
(1)無節制地排放廢污水是水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用水量的增大,排入江河的廢污水量不斷增加。據水利部門最新調查資料,長江流域現狀廢污水年排放量達256億噸,已超過80年代廢污水量一倍以上,這些廢污水80%以上未徑處理直接排入水體,是水體的主要污染源。
(2)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不協調是造成水質惡化的重要因素
改革開放以來鄉鎮企業異突起,成為流域內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它們一方面極大地增強了區域經濟實力,另一方面,由于鄉鎮企業技術含量低,能耗高、污染重,給鄉鎮環境特別是水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以小造紙、小制革等“十五小”對水環境的破壞尤為嚴重。
(3)用水量加大造成污染型缺水,加劇了水環境問題
由于用水量加大和流域內水資源分布的不均勻,使長江三角洲和部分支流地區,供水日顯緊張,再加上水體污染,成為當前污染型缺水地區,水網地區等無水可用的一種嚴峻的現實問題。
(4)流域缺乏統一規劃和管理是水污染勢頭不能有效遏制的原因
長江干流水資源保護規劃早在1986年已編制完成,并納入了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但由于沒有進一步編制配套的區域規劃,有些城市在編江段規劃時又沒有考慮與干流規劃的銜接,其制訂的原則和標準與總體規劃不一致。更為重要的是,由于流域缺乏能統一管理、監督水資源保護規劃實施的權威機構,也沒有一個能確立流域水資源保護規劃法律地位的法規,因而無法在流域范圍內統一實施水資源規劃和進行水資源保護管理。導污染從城市上游向下游轉移,甚至是“以鄰為壑”的現象時有發生,水污染勢頭不能得到有效遏制。
外水+內水 全地下式污水廠防淹這樣做!
突發環境事件中典型水污染物應急去除…
污泥培養期間出現大量泡沫 怎么辦?
海綿城市雨水滲井系統建設關鍵問題
好氧顆粒污泥技術處理石化廢水的研究…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智能化運維新技術
雙區沉淀池用于連續流好氧顆粒污泥工…
上海污水處理AAO工藝碳排放情況及影…
UASB厭氧處理工藝
污水處理系統應急預案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
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工藝選擇
燃煤電廠脫硫廢水零排放預處理工藝選…
發電廠節水及廢水綜合利用改造實例
SBR法處理煤化工廢水中石油烴類的試…
煤化工廢水處理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