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施工用電最大的特點是“臨時”。施工場地是臨時的,建成竣工就轉移;施工人員是臨時的,不同工種輪番作業,工人流動性大;施工機具是臨時的,不同的分部工程所用的設備、機具各有不同,用完就撤;甚至施工供電設施也是臨時的,隨著施工的進展,供電施工需要經常拆裝移位。因此建筑工地從管理人員到普通工人,他們的頭腦中的臨時觀念多少有些揮之不去,致使施工現場臨時用電不可避免地帶有許多臨時觀念的痕跡。《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88)要求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做到安全可靠,確保質量。實際上我們許多施工人員,基層管理者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他們中的大多數不是不知道,而是嫌麻煩,有些錯誤經常是一犯再犯,習以為常,于是就產生施工現場臨時用電的許多通病。
一、專用保護零線形同虛設
《規范》規定:“在施工現場專用的中性點接地的電力線路中必須采用TN-S接零保護系統”。所有帶有金屬外殼的用電設備應該使用專用零線(PE線)進行接零保護。因此,動力設備采用4芯電纜,帶金屬外殼的照明燈具采用3芯電纜。對于一些相對固定的用電設備(如提升機、攪拌機、砂漿機等)一般接線比較規范,但是,對一些隨用隨撤的移動式用電設備和手持式的電動工具(如打夯機、震動器和切割機、沖擊鉆、手持砂輪機等),它們用電線路的PE線則往往懸空。不是電源一側沒有與配電箱PE端子連接,就是設備一側沒有與設備外殼連接。為什么不接,他們說一會兒就用完了,接來接去挺麻煩的。
二、漏電保護開關成了擺設
漏電保護開關是在萬一發生漏電、觸電事故的情況下,能夠迅速切斷電源,起著保護人身和設備安全的作用。但是由于制造廠家的質量問題、使用人員的操作問題或者是施工現場用電環境等問題,致使漏電保護開關使用壽命往往達不到廠家設計的標準,經常出現問題是脫扣失靈,維修人員如果疏于檢查,該修未修,該換未換,那是非常危險的。一個遇到漏電、觸電不會跳閘的漏電保護開關,那就是名副其實的擺設“花瓶”,萬一發生漏電、觸電情況,人身(設備)事故在所難免。
三、一個開關多路接線
規程規定“一機一閘一漏一箱”,一個開關只能控制一臺用電設備。但是施工現場的配電箱經常出現一個開關下接多條電纜的現象,手持式電動工具“多機”接“一閘”的現象尤為嚴重。
每臺用電設備前端的開關是根據這臺設備的額定容量(額定電源)來選擇的。“多機”接“一閘”(含“一漏” )的主要弊病是:“多機”中的設備有的運行,有的停機,對于運行的設備,“一閘”無法對它們起著短路、過電流等保護作用,影響保護效果;同時,一臺設備由于故障引起開關動作,影響到其他設備的正常運行;另外,對于停機的設備,“一閘”處于關電狀態,容易引起停機設備誤動作,或者維修人員無法對停機設備及其線路進行檢修。
四、電線電纜拖地敷設
《規范》規定:“電纜干線應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設,嚴禁沿地面明設”,建設工程施工用電的電纜敷設,可以架空,也可以埋地(或穿管),但是不允許拖地。而在實際上,施工現場電纜拖地的現象經常是隨處可見,尤其是工程到了裝修階段:粉刷現場太暗,臨時照明電纜拖地;切割墻面開鑿管溝,切割機電纜拖地;焊接構件、接地件,焊機一次電纜拖地;更有甚者,一些電動工具經常使用塑料軟線拖地敷設……這些電纜拖地,不管日曬雨淋,任憑人踩車壓,漏電、觸電事故時有發生。
以上是建設項目施工現場臨時用電經常出現的幾個通病和頑疾。有的雖經多次檢查和整改,但卻是屢治屢犯,常發不斷。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四點進行綜合治理。
一、配硬件
配備必要的電氣設備、材料和電氣維護工人是臨時用電安全的必要基礎。配電箱的回路數應該滿足各用電器的使用需要,不夠的應該配足;配電線路必須采用5芯皮線或電纜,動力線路應該4芯電纜,帶金屬外殼的照明線路必須采用3芯電纜,施工企業應該按照要求配備必要性的電線電纜;施工現場應該備用一定數量常用規格的漏電保護開關,一經發現失靈,可以及時更換;電氣維修人員的不足是造成操作工人自行接線的主要原因,因此應該按照臨時用電施工組織設計要求,配備專職的電管人員和執證上崗的電工……
2002年11月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具備的安全生產條件所必需的資金投入,由生產經營單位的決策機構、主要負責人或者個人經營的投資人予以保證,并對由于安全生產所必需的資金投入不足導致的后果承擔責任。”因此,為了施工安全,施工業主應該舍得必要的經濟投入,完善安全用電設施,添置必要的安全用電設備、材料和工具,配備一定的電氣人員。
二、常教育
經常對施工隊伍進行安全教育是提高勞動者素質的有效措施。隨著國家的改革開放和城市化的進程,建筑項目的施工隊伍基本上是放下鋤頭的農民。他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安全用電知識相對缺乏。我們應該制定出一套加強對施工隊伍進行安全技術教育的計劃,積極做好電氣安全培訓工作,使每一個職工都認識到安全用電的重要性,懂得電的性質和危險性,切切實實地提高他們本身的素質和自我保護意識,打消他們怕麻煩的思想;同時也要加強對電氣維護人員的教育,加強他們的責任心。
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是長期的工作,不是一次性的任務,因此,用電安全教育與培訓必須經常開展,長期堅持。
三、抓制度
安全制度的嚴格履行是施工安全的可靠保證。《規范》就是針對建筑施工現場的特點而編制的,是一個適應性很強的技術性安全法規,是一個以防止觸電傷害為主要宗旨的綱領性的制度,尤其是建設部頒發的強制條文中的“臨時用電”部分更必須嚴格遵守。
有了好的制度,沒有嚴格的履行,制度便是一紙空文。應該按照安保體系的要求,建立、健全本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組織制定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安全用電的好壞與單位、集體和個人的經濟效益相掛鉤。同時,加強對《規范》執行情況的檢查監督,發現違章現象,責令限期改正,對于不聽勸告多次違章,或者造成一定不良后果的必須嚴肅查處。
四、查重點
檢查工作抓住重點是防范安全用電事故的關鍵。俗話說,提頭契領,綱舉目張,任何工作都有它的重點。在供電設備中配電箱是重點,應該重點檢查“一機一閘一漏一箱”,檢查配電箱里各開關的選擇和接線,尤其是漏電保護開關是否靈敏可靠;在用電設備中,應該重點檢查它們所使用的電纜及其接線,尤其是移動式電氣設備和手持式電動工具。
預防用電安全事故的措施有許多,但最后一道措施就是使用漏電保護開關。萬一發生觸電(漏電)事故,漏保護開關要動作,及時切斷電源,從而保護了人身和設備的安全。因此,漏電保護開關在杜絕電氣事故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應該經常檢查它們的靈敏度和可靠性,發現失靈,及時維修或更換。
建設工程項目施工用電的安全隱患較多主要是由于人們的臨時觀念在作崇,而移動式、手持式電氣設備和工具則是“臨時”中的“臨時”,它們用完就撤,要用再接,線路的接線和敷設隨意性非常大,許多事故和隱患都出在它們身上。因此,施工現場的用電管理人員和維修電工,必須把這類設備和工具作為重點來檢查。
綜上所述,從施工現場多年發生的用電事故分析中可以看出,安全設備和安全管理是做好用電安全運行的兩個輪子。這兩個輪子,不能一個大,一個小,一手硬,一手軟。只有兩個輪子同時轉動,既注重電氣安全設備、材料和人員的配備,又抓好安全用電管理制度的實施,才能杜絕電氣設備和人身事故的發生,保證工程建設項目的順利完成。 (鄭永澤)
10kV配網電能計量和線損管理
10kV配網檢修安全技術措施探討
10kV配網施工中易被忽視的安全隱患
大工區建制下配網集約化管理實踐探索
電力電纜故障判斷檢測技術與預防技術…
多媒體技術在配網安全生產管理中的應用
發電廠預防電纜故障的技術措施及其應用
快捷查禁違章打造配網施工安全
電力安全生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
發電機軸電壓產生的原因、危害及處理…
電廠值長如何做好安全生產調度工作
淺談電力安全生產
電子商務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及其應對策略
淺談電力企業班組安全生產管理
工業企業電氣危險源辨識
氫站、油站重大危險源辨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