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人類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人類與其生存的環境發生的矛盾在不斷加深,環境失衡問題嚴重。縱觀歷史與現代,造成環境失衡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新世紀生態危機的警鐘時時在耳邊響起,生態倫理新思維是根治環境失衡的關鍵,只有采用生態倫理的新思維方式來治理環境失衡問題,才能開拓新視野,采取新方法,徹底根治環境失衡問題。
??????? 關鍵詞:環境;失衡;原因;解決;生態倫理
??????? 人類是地球上生物發展和進化的最高產物,是食物鏈條中最高的一環。人類在地球上的生存活動、生存方式對于生態環境造成了重大影響,使得環境發生了不可逆轉的變化。工業革命以來,隨著人類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生產動力規模的擴大,科學技術、工程技術手段的發展,創造了大量自然界自身不能自我分解、自我消化的物品,使人類與其生存的環境發生了矛盾,造成了嚴重的環境失衡問題。本文試圖從生態倫理的視角重新審察環境問題,尋找解決環境失衡的生態化的方法。
??????? 一、當今人類面臨的環境失衡問題
??????? 環境失衡是指由于人類的活動而造成的地球上各種生物之間、動物與植被之間以及生物與自然環境之間平衡關系的被打破,造成了整個生態系統的被破壞。環境失衡問題實質上是整個人類的生存環境的被破壞,因此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
???????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環境脆弱的發展中國家。目前,我國以城市為中心的環境污染不斷加劇,并正在向農村蔓延。環境惡化目前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社會各方面和諧發展的重大問題,與此同時,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口的持續增長也給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威脅。
??????? 1.大氣污染問題
??????? 在當今世界中,人類每年向空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有62億噸之多,其中最嚴重的是亞太地區,有21億噸,歐洲和北美也各有16億噸。造成了南極上空的臭氧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已經減少了10%。2000年,臭氧層空洞的最大面積已達到2.8萬平方公里。太空射線通過空洞直接照射到地球上造成了南極冰川的融化,造成了患皮膚癌的人數大量增加。
??????? 2.噪聲和固體廢物加劇
??????? 全國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居民生活在超標的噪聲環境中。工業廢棄物和生活垃圾已累積70億噸,每年仍以六七噸的速度增加,垃圾“圍城”現象十分普遍,受污染耕地達1.5億畝以上。危險廢物大多未有效處置,隨意堆放形成重大環境隱患。
??????? 3.水源污染形勢嚴峻
??????? 在世界范圍內,全球有一半的河流被嚴重污染,有11億人得不到安全衛生的飲用水。有80個國家,其人口占全球的40%,嚴重缺水。據統計,全球有四分之一可預防的疾病是由于環境污染造成的,七分之一的死亡僅僅是由于沒有干凈的飲水和衛生設施造成的。海洋污染同樣不可忽視,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離海岸不到60公里的地區,城市工業和生活污水,甚至旅游發展對海洋造成嚴重污染。另外,有三分之一的魚類因為海洋污染和過度捕撈已經滅絕。
??????? 4.耕地減少,土地沙化嚴重
??????? 由于30年來全球人口增長了22億,人類活動范圍急劇擴大,全球已有15%的土地退化,其面積相當于美國和墨西哥的領土總和。每年還有1000萬公頃可灌溉土地被荒廢。非洲和亞洲熱帶雨林目前正以每年1%的速度毀滅,這也導致大量鳥類和動物處于瀕危滅絕的狀態。
??????? 5.森林草地的減少,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
??????? 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現象嚴重,森林生態系統呈現數量型增長和質量下降并存的變化趨勢,生態系統較強的天然林和防護林的面積有所減少,草地面積持續。水土流失總面積達356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3,每年流失土壤的總量達到50多億噸,相當于1000萬畝土地被土地剝走了1厘米厚的表土。而據科學研究,在自然力的作用下,形成1厘米厚土壤需要100-400年。每年流失的土壤養分相當于4000萬噸標準化肥,幾乎等于全國一年化肥產量。過去50年,因水土流失而損毀的耕地達4050萬畝,對耕地安全和糧食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
??????? 二、對環境失衡問題的原因分析
??????? 環境失衡問題是幾百年來與人類活動的加劇密不可分的,結合歷史與現代等因素來分析,造成環境失衡問題的原因是有多方面的。
??????? 1.生活規模的擴大與環境承載力有限性的矛盾
??????? 自從人類出現在地球上,就不停地向自然界索取,同時引發出環境問題。隨著人類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環境問題也隨之突出。特別是十九世紀中葉,第一次產業革命相繼在各國完成,生產力迅速發展,人口急劇增長,人類社會活動的深度和廣度都有所擴大,人們向自然索取的能力和對自然環境的干預能力越來越大,資源消耗和排放廢氣物大量增加。同時有由于人對于環境和環境保護認識的局限性,致使環境問題愈演愈烈。
??????? 2.對資源需求的擴大與不合理利用的矛盾
??????? 非再生資源面臨耗竭。當代社會對非可再生資源的需求巨大,由于其蘊藏量在一定時期內不再顯著增加,而石油、天然氣和煤等礦物非可更新資源,其利用率仍然很低,循環利用水平不高,盡可能用可更新資源代替,使用的壽命短,正迅速耗竭。
??????? 可再生資源遭到破壞,難以自然凈化。對可更新資源的利用,應限制在其再生產的承載力限度內,同時采用人工措施促進可更新資源的再生產,特別應保護生物多樣性及生命的支持系統,保證可更新生物資源的持續利用。但是事實正好相反,但是廣大的貧困地區,生態系統遭到破壞,自然生產力遭到破壞,并形成了惡性循環。
淀粉廢水資源化工程改造技術
共存NH4﹢對雞蛋殼從廢水中吸附除磷…
聚硅硫酸鐵絮凝劑在煉鋼除塵廢水處理…
硫桿菌對污染土壤中鍶-90溶出的影響
鋁灰、碳渣、大修渣的處置及再利用方案
某金礦含砷鉛堿性工業廢水的處理試驗…
淺析反滲透膜污染的原因及解決措施
新型超凈生物膜法處理DMF廢水的研究
噪聲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農村垃圾處理現狀調研
噪音的危害防治及利用
淺析我國環境保護的形勢及對策
大氣污染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大氣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廢舊電池的危害及回收利用
我國周邊安全環境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