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垃圾處理作為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的重要方面,直接關系新農村建設的全面推進。當前,農村垃圾收集、處理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落后,不僅影響農民的生活環境和身體健康,還通過飲水、食品和大氣污染等間接地影響城市生產生活。解決好垃圾處理問題已成為改善農村環境面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緊迫任務。
關鍵詞:農村;垃圾處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X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1)005-120-02
隨著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變,加之長期以來農村環境管理與整治工作相當滯后,農村環保特別是垃圾處理問題已成為農村最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通過對長沙農村垃圾處理現狀的實證考察,試圖在分析現有制度弊端的基礎上,探索健全適應農村特點的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為農村垃圾處理和環保保護提供保障。
1農村垃圾處理的基本現狀
1.1農村垃圾污染的主要特征
1.1.1垃圾污染面逐步擴散
由于農村小城鎮建設的加快,通村公路的修建及機動車的增長,村民活動的范圍越來越大,農村垃圾污染呈現出點多、面廣、來源復雜的特點,污染危害更為直接。有的垃圾污染起源分散,地理邊界和發生位置難以識別和確定,成因復雜、潛伏周期長,防治十分困難。
1.1.2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
隨著城市工業逐漸向農村轉移,一些污染嚴重的化工、金屬制品、食品加工企業呈向郊區和農村轉移的趨勢。新興的農村第三產業吸引了大量城市居民到農村消費,在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也產生和增加了大量生活垃圾,破壞了地貌和植被,影響了土質和地下水,危害了農村居民的生命健康。
1.1.3次生污染不容忽視
由于農村垃圾處理能力滯后,大部分污染物只能進行簡單的焚燒、填埋和轉移處理,達不到無害化處理的要求,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學因素或生物作用下發生變化,或與環境中的其他物質發生反應,形成物化特征與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造成次生污染。
1.2農村垃圾污染帶來的嚴重影響
1.2.1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惡化
農村地下水和地表水質下降,飲用水源嚴重破壞,農業生產用水受到威脅。有的鄉鎮因土壤受重金屬和農藥污染影響,導致農田減產、拋荒或改變用途。農村被“白色污染”包圍,“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的狀況突出,嚴重影響農村地區的環境衛生。
1.2.2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嚴重
由于農村的生活、生產垃圾得不到及時、無害化處理,致使有的地區農產品農藥殘留及重金屬、抗生素超標等現象不同程度存在,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比如,2009年瀏陽市湘和化工廠因非法生產,產生的廢渣、廢水、粉塵、地表徑流、原料產品運輸與堆存等造成嚴重污染,導致500米范圍內土壤鎘超標,500米到1200米范圍內局部超標,農民種養的部分糧食、畜禽產品重金屬超標,全部由政府收購銷毀。①
1.2.3群眾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威脅
有些病死畜禽水產品、醫療垃圾含大量病毒、病菌,不僅污染環境,而且極易引發公共衛生事件。人民群眾飲用受污染的水、食用污染食品、呼吸污染空氣,有毒物質轉移至人體內,使人或哺乳動物致癌、致畸,嚴重影響人體的身體健康。
1.3農村垃圾處理取得初步成效
1.3.1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
2008年起連續三年,長沙投入近100億元建設水、氣、聲、固體廢棄物、生態等五大環保重點領域重點項目369個,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和提升。長沙縣果園鎮、望城縣橋驛鎮、瀏陽市三口鎮、寧鄉縣灰湯鎮的垃圾池(筒)建設已覆蓋全部村、組的80%以上。
1.3.2農村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2010年,長沙四縣(市)縣城污水處理覆蓋率達到100%,縣(市)城垃圾無害化處置率達100%,鄉鎮垃圾收集處置率達到50%;農村進行畜禽污染防治每年減少化學需氧量排放2萬噸。
1.3.3農民環保意識明顯增強
村民普遍理解、支持、參與環保,全市600多個村成為農村環保自治村,85%以上的養殖戶主動投資投勞治理污染,村民自治成為長沙農村環保的一大標志性亮點。長沙縣果園鎮于2009年6月成立了全國第一所農村環保合作社,采取“戶建池分類、村回購減量、少量鎮中轉、合作社運營”的模式對農村垃圾進行處理。
淀粉廢水資源化工程改造技術
共存NH4﹢對雞蛋殼從廢水中吸附除磷…
聚硅硫酸鐵絮凝劑在煉鋼除塵廢水處理…
硫桿菌對污染土壤中鍶-90溶出的影響
鋁灰、碳渣、大修渣的處置及再利用方案
某金礦含砷鉛堿性工業廢水的處理試驗…
淺析反滲透膜污染的原因及解決措施
新型超凈生物膜法處理DMF廢水的研究
噪聲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農村垃圾處理現狀調研
噪音的危害防治及利用
淺析我國環境保護的形勢及對策
大氣污染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大氣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廢舊電池的危害及回收利用
我國周邊安全環境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