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來,四川省委、省政府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按照"追趕型、跨越式"發展戰略的要求,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與時俱進,開拓創新,2002年,全省國內生產總值(GDP)、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0.6%、14.7%、13.3%,國民經濟保持了快速、健康發展,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提高,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的成就。與此同時,全省的安全生產工作隨著經濟的發展也取得了新的成績,安全生產形勢總體保持了平穩,實現了死亡人數、特大事故件數逐年下降,為四川經濟和社會發展新跨越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盡管我省在安全生產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從全國來看,我省仍然是全國的事故多發省,事故總量仍然位居前列,重、特大事故仍然時有發生。這些事故的發生,不僅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帶來重大損失,更造成惡劣了的社會影響,直接影響了我省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與十六大提出的“高度重視安全生產,保護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的安全”的要求還有差距,與我省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和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不相適應。為此,按照省政府關于安全生產工作“打基礎,重基層,強監管”的要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四川省勞動安全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四川的實際,特制定《四川省安全生產工作規劃(2003—2005年)》(以下簡稱《規劃》)。
一、全省安全生產基本情況
(一)省情概況
四川地處西南內陸腹地,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是西部的經濟大省。全省面積48.77萬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和高原占全省面積的81.4%,嘉陵江、岷江、大渡河、長江等62條江河自境內川流而過。全省人口8673.3萬人,轄21個市、州,180個縣(市、區),5053個鄉鎮。2002年,全省國內生產總值(GDP)4875.1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05.2億元,工業增加值1551.5億元;全省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661.9億元,實現利稅300.8億元,實現凈利潤112.7億元。
全省現有工礦商貿企業239067個,其中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22188戶,各類煤礦2300個,非煤礦山7768個。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機械冶金、醫藥化工、飲料食品、水電為我省的五大工業支柱產業,主要分布在成都、德陽、綿陽、自貢、攀枝花、瀘州、內江、樂山、宜賓9個市。
全省現有城鄉從業人員4636萬人,其中城鎮單位在崗職工480萬人,城鎮私營企業和個體從業人員350萬人。
截止2002年底,全省公路通車里程108726公里(全國第二位),其中高速公路1500公里(全國第六,西部第一),內河通航里程6300公里,鐵路通車里程2231.8公里;機動車保有量達326萬輛,農用拖拉機12萬輛,機動車駕駛員472萬人,內河運輸船舶16449艘(總噸位39.7萬噸)。
(二)近年安全生產概況
四川作為西部大省,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自然條件差,經濟發展不平衡,底子薄、基礎差,生產力水平總體比較低下:一是安全基礎脆弱,低等級道路多、中小煤礦和非煤礦山多、老企業多、病害水庫多、批發市場多等,由此形成的安全欠帳多,各類隱患多,且在短期內不可能完全解決;二是基層工作薄弱,一方面表現在安全生產責任落實不到位,管理嚴不起來,尤其是一些企業的安全管理薄弱,重生產、重效益,輕安全、輕管理的現象突出。另一方面,基層的安全監管執法力量薄弱,基層執法人員監管不力、執法不嚴的現象普遍存在;三是大量的從業人員安全素質不高,自我保護意識不強。
針對上述存在的不利因素,省委、省政府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指示精神,迎難而上,開拓創新,針對我省安全生產的主要矛盾和突出問題,結合四川實際做了大量的工作。近三年以來,全省各類傷亡事故死亡人數、特大事故件數逐年下降,重點市、州、縣(區、市)安全生產形勢逐步好轉,全省安全生產形勢的總體平穩、區域好轉,促進了四川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
2000-2002年,全省發生各類傷亡事故件數分別為62809件、47422件、59684件,死亡7731人、7325人、7214人(見附件1、2),萬人死亡率分別為0.91、0.85、0.82,低于全國1.01的水平;發生一次死亡10至29人的特大事故件數分別為22件、12件、9件,死亡418人、188人、151人,特大事故件數和死亡人數呈現逐年下降態勢,且2001、2002年沒有發生國務院認定的特別重大事故。省重點監控的7個市、州事故死亡人數由2001年占全省的49.73%下降到占全省的46.71%,30個事故多發縣死亡人數由2001年的1876人下降到2002年的1455人,下降22.44%,由原占全省死亡人數的27.1%下降到占全省死亡人數的20.16%,且這30個事故多發縣2002年均未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
(三)近年事故特點
1、按事故件數和死亡人數分類比較,道路和水上交通、礦山、鐵路路外、非礦企業、城鄉消防是我省各類事故的高發行業,其中道路交通、礦山以及建筑、化工行業屬高危行業。道路和水上交通、礦山安全是我省安全生產工作的重中之重。
從2000-2002年事故件數分類(見附件2)分析,道路交通事故件數占84.61%,火災及其它事故占11.41%,鐵路路外事故占1.61%,農機事故占1.04%,礦山事故占0.78%,非礦企業事故占0.50%,水上交通占0.05%。
從2000-2002年各類事故死亡人數分類(見附件3)分析,道路交通死亡人數占77.13%,礦山事故占7.84%,鐵路路外事故占6.25%,非礦企業事故占3.07%,農機事故占1.98%,火災事故占1.48%,水上交通占1.28%,其它事故占0.96%。
2、按地區分布比較,GDP經濟總量大、人口密度高、物流量大的地區發生事故所占的權重大。
從各類事故死亡人數地區分布圖(見附件4)分析,GDP經濟總量大、人口密度高的成都、綿陽、德陽、瀘州、樂山分別占據了前五位,2002年5市死亡人數占全省21個市、州總死亡人數的45.70%,2001年占49.46%。
1999-2002年全省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總計69件,其中甘孜8件、宜賓8件、瀘州7件、達州7件、南充6件、阿壩5件、涼山4件,7個市州特大事故件數占到了全省的65.23%。
3、按發生事故的性質比較,道路交通、煤礦、水上交通、火災易發生群死群傷、社會影響惡劣的惡性事故(見附件5)。
從2000-2002年全省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43件特大事故分析,道路交通、煤礦、水上交通、火災事故件數分別為24件、9件、4件、1件,占到了事故件數總數的88.37%。
4、按發生時間比較,根據事故統計情況分析,全年中事故高發一般集中在3、4月,8月和11、12月三個時期。一天24小時當中,最容易發生事故的時段是凌晨5-7點和晚上7-10點。如道路交通主要集中在晚7-10點,鐵路路外傷亡事故多發生在凌晨和黃昏。
(四)近年我省安全生產工作的主要做法與效果
近年來,根據四川實際,我省始終把遏制群死群傷的特大事故作為安全生產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針對我省安全生產存在“兩基弱”(基礎設施脆弱,基層工作薄弱)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堅持安全生產工作“關口前移”的工作思路,即“從源頭上遏制各類重特大事故,以安全隱患整治為重點,以強化防范措施和長效機制建設為保障,以事故依法查處為重要手段,鞏固和深化安全專項整治,狠抓‘兩基’建設”。
1、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安全生產目標管理。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省級有關部門主要安全生產職責的通知》(川辦發[2001]77號)的規定,嚴格落實有關部門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同時,繼續推行和完善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考核及其配套措施。
2、進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產工作制度。根據改革發展的要求,努力建立健全安全生產工作制度,并逐步納入規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軌道。《關于建立安全生產工作七項制度的通知》(川府辦發電[2002]77號)的下發,初步構建了全省安全生產的長效機制。
3、突出重點,狠抓重點地區和重點行業。根據事故分類、地區分布等特點,制定了“7309”方略,確定了對7個重點市州、30個事故多發縣、9個重點行業(見附件 )實行重點監控,并取得一定成效。
4、狠抓安全專項整治,大力開展隱患治理。在抓好國家統一部署的“五項”安全專項整治的同時,結合我省實際進行了深化,另外有針對性的開展了新“五項”專項整治,并取得階段性成果。同時堅持隱患治理的“三級管理”原則,省、市、縣分別重點監控和督辦了一批事故隱患的整治(見附件 )。此外,始終堅持把事故查處與隱患整治緊密結合起來,按照“查處一起事故,整治一批隱患,確保一方平安”的要求,從事故的教訓中針對性地查找隱患、整治隱患,使隱患整治的力度得到進一步加大。
5、堅持關口前移,加強基層基礎工作。在基層逐步推廣了“人盯人”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新模式,同時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百個安全生產示范鄉(鎮)”(見附件 )的建設工作,努力探索適合我省特點的鄉鎮安全生產工作的路子,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推動基層工作責任的落實,并取得一定成效。
6、開展經常性的安全檢查和督查,在抓落實上下功夫。針對重點時期、重點時段的特點和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開展了經常性的檢查和督查活動。通過實踐,我們認識到開展經常性的檢查和督查,對于推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和各項安全措施的落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7、廣泛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加強安全文化建設。近年來,全省相繼開展了“全國安全生產月”、“安康杯競賽活動”、“大科星杯百萬職工安全知識競賽”等活動,營造了較濃厚的宣傳輿論氛圍,安全文化建設不斷加強。《安全生產法》出臺后,組織部門、企業全面學習,提高了全民的法制意識和安全意識。2001年開始,每年都對縣、鄉兩級領導開展了安全培訓工作,僅2002年省、市、縣三級就舉行安全管理與執法人員、特種作業人員等各類培訓班5576期,培訓人員50余萬人。
8、嚴肅依法查處各類事故。根據《安全生產法》和《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四川省勞動安全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要求,堅持事故查處的“四不放過”的原則,嚴格事故查處,加大責任追究力度(近年來的事故查處情況,見附件 )。
9、健全監管體制,加強安全生產監管機構和隊伍建設。從2001到2002年,全省初步形成了“三級機構、四級網絡”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體系(見附件 )。
(五)我省安全生產面臨的嚴峻形勢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2000-2002年,我省雖然特大事故件數和死亡人數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事故傷亡總量仍然較大,重、特大事故仍不能有效控制,與全國相比較,安全生產形勢仍然十分嚴峻。2002年全國共發生各類事故1073434件,死亡139393人,我省共發生各類事故59684件,死亡7214人,分別占全國的5.6%和5.2%,為全國第四位;2002年全國共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128件
危險廢物管理職工培訓計劃
礦業公司年度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計劃…
職業病防治年度計劃
年度安全生產和職業衛生投入計劃
年度安全生產檢查計劃附檢查表
培訓工作實施計劃
應急救援演練工作計劃
水管所安全生產工作計劃
2012年安全生產工作計劃
2010年度安全教育培訓計劃
2015年度安全培訓計劃
安全培訓計劃及時間安排表
道路運輸企業安全教育培訓計劃
2015年安全教育培訓計劃
2011年度安全教育培訓計劃
2018年安全生產費用使用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