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企業體力勞動強度分級規程
(1992年4月1日冶金工業部[1992]冶安環字第164號文頒發)
1總則
1.1為加強勞動保護和勞動組織管理,制訂勞動定員、定額,提高工效提供科學依據,根據GB3869《體力勞動強度分級》的原則,結合冶金工業的特點,制定本規程。
1.2本規程規定了體力勞動強度的分級原則,分級指標及檢測方法。
1.3本規程適用于冶金企業的體力勞動強度分級。
2引用標準
GB3869體力勞動強度分級
3術語
3.1平均勞動時間率
系指1個工作日內凈勞動時間與工作日總時間的比,以百分率表示。
3.2同類活動能量代謝率
工作日內有各種活動(包括休息),測定某一類活動的能量代謝率,以(kj/min·平方米)表示。
3.3平均能量代謝率
1個工作日內各種活動和休息的能量消耗值除以工作日總工時,以(kj/min·平方米)表示。
4分級原則
4.1根據體力勞動強度3869—83的分級原則。
4.2以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謝率為分級指標。
4.3結合冶金企業體力勞動強度的實際分布特點。
5分級指求
體力勞動強度按平均能量代謝率大小分為四級。
體力勞動強度級別平均能量代謝率kj(/min·平方米)
I<8
II~11
III~14
IN>14
5.1.1I級體力勞動
工作日內平均能量代謝率小于或等于8kj(/min·平方米)。
5.2II級體力勞動
工作日內平均能量代謝率小于或等于11kj(/min·平方米)。
5.3III級體力勞動
工作日內平均能量代謝率小于或等于14kj(/min·平方米)。
5.4IN級體力勞動
工作日內平均能量代謝率大于14kj(/min·平方米)。
6檢測方法
6.1平均勞動時間率
選擇受測定者3人,記錄從上工開始至下工為止的整個工作日內實際從事各種勞動與休息的時間。對每個測定對象連續記錄3天,取其平均值,其凈勞動時間與工作日總時間之比為平均勞動時間率。
T=Tn/Ta×100%
式中:T──平均勞動時間率,%;
Tn──凈勞動時間,min;
Ta──工作日總時間,min。
6.2同類活動能量代謝率
6.2.1標準狀態下干氣體換算系數
K=PE-PW/101.3(1+Bt)
式中:
K──標準狀態下干氣體換算系數;
PE──采氣時氣壓,kPa;
PW──溫度t℃時飽和水蒸汽分壓,kPa
B──溫度系數1/273;
t──采氣時的氣溫,℃;
101.3──1個標準大氣壓,kPa。
6.2.2換算標準狀態采氣量
V0=k·VP
式中:
V0──標準狀態下采氣量,L;
VP──采氣量,L
6.2.3肺通氣量
Q=V0/Vi
式中:
Q──每分鐘肺通氣量,L/min;
Ti──凈采氣時間,min。
6.2.4體表面積
A=0.006H+0.0128W-0.1592
式中:
A──體表面積,平方米;
H──身高,cm;
W──身體質量,kg。
6.2.5每分鐘每平方米肺通氣量
X=Q/A
式中:X—每分鐘每平方米肺通氣量,L/(min·平方米)。
6.2.6能量代謝率
Ye=4.187Log-1(0.0945X-0.53794)(1)
Ye=4.187[13.26-Log-1(1.1648-0.0123X)](2)
式中:
Ye──能量代謝率,kj/(min·平方米)。
當肺通氣量3.0~7.3L/(min·平方米)時采用公式。(1)
當肺通氣量8.0~30.9L/(min·平方米)時采用公式。(2)
當肺通氣量>7.3~<8.0L/(min·平方米)時采用公式(1)和(2)的平均值。
6.3平均能量代謝率
將各種勞動狀態與休息加以歸類,求出各項勞動狀態與休息時的能量代謝,分別乘以相應的累積時間,得出一個工作日各種生產活動和休息的能量消耗值;再把各項能量消耗總值除以工作日總工時即得出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謝率。
7附則
7.1本規程自發布之日起生效。
7.2本規程解釋權歸冶金工業部安全環保司
鐵礦石與含鐵物料的鑒別方法
鐵礦尾礦利用率計算方法
鋼鐵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
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銅冶煉行業規范條件
鎂冶煉企業準入公告管理暫行辦法
鑄造用生鐵企業認定規范條件
關于γ射線探傷裝置的輻射安全要求
鋁行業準入條件
冶金企業安全標準化考評辦法(試行)
關于γ射線探傷裝置的輻射安全要求
冶金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度(暫行)
冶金企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規定【作廢】
煉鐵安全規程【作廢】
冶金企業高溫作業職業衛生管理規程
燒結球團安全規程【作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