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本制度旨在確保公司生產經營場所、設備和設施的安全管理,有效控制和降低高風險因素對員工和環境的風險。高風險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物質、高溫高壓設備等。通過制定和執行本安全管理制度,我們將最大程度地保護員工的身體安全和財產安全。
2.責任與義務
2.1 公司責任
公司需確保生產經營場所、設備和設施符合國家標準和安全規范,并提供相應的安全防護設施和培訓資源。
2.2 部門責任
各部門需配合安全管理部門,積極參與高風險因素的安全管理工作,即時報告和處理相關安全事件,保障員工的安全。
2.3 員工責任
所有員工都有責任遵守安全規定,并積極參與安全培訓,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理能力。
3.安全標識與警示
3.1 安全標識
在生產經營場所和設備設施周圍設置明顯的安全標識,指示員工正確使用設備和防護裝置,并標明相關危險信息。
3.2 安全警示
定期組織安全演和應急疏散演練,提醒員工對高風險因素保持高度警惕,并加強對可能產生風險的區域和過程的警示與提示。
4.設備和設施管理
4.1 定期檢查與維護
定期檢查和維護生產經營場所、設備和設施的安全狀況,包括但不限于設備運行正常、防護裝置完好、設施通道暢通。
4.2 緊急事故應急設備
根據生產經營場所和設備設施的特點,備齊相應的緊急事故應急設備,并設置在易于獲取和識別的地方。
5.高風險因素管理
5.1 存儲和使用
嚴格控制高風險因素的存儲和使用,確保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安全操作規程。
5.2 防護措施
對高風險因素的相關區域和過程,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防護設備、工作站防護和個人防護用具。
6.培訓與演練
6.1 安全培訓
定期組織員工參加安全培訓,包括高風險因素的安全操作、應急處置和危險防范等,以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和技能。
6.2 安全演練
定期組織安全演練和疏散演,提高員工在應急情況下的應對能力和危險防范意識。
7.監督與檢查
7.1 內部監督
設立專門的安全管理部門,負責日常的安全監督與檢查工作,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7.2 外部監督
積極接受相關監管部門的檢查,認真整改不合規的問題,確保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
8.風險評估與改進
不斷進行風險評估,及時發現和改進潛在的高風險因素,以減少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并提升整體的安全管理水平。
9.附則
本安全管理制度適用于公司的生產經營場所、設備和設施。制度的修改和完善由安全管理部門負責,并報相關部門審核和批準后生效。
10.生效日期
本安全管理制度自審批通過之日起生效,并向全體員工公布和宣傳。
重點生產經營場所專項管理制度
高風險設備專項安全管理制度
高風險因素生產經營場所、設備和設施…
公司事故調查處理管理制度
安全生產事故調查處理程序
應急設施、裝備、物資管理制度
應急管理制度
安全文化建設制度
企業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應急預案管理制度
××公司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度
倉庫安全管理制度
生產車間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公司勞動用工管理制度
交接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