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實際發生的大量事故的進行分析研究,找出共性,參照事故致因理論,構造簡單、直觀的事故模型,用以指導企業的安全生產。在事故模型的指導下,人們可以事故的發生規律和特性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以預防同類事故的重演,還可以用來對生產中的危險性進行評價。
要防止事故,就要知道事故是由什么原因所引起的,只有將事故原因分析清楚,才能有效地采取措施,防止同類事故的重演。如果對事故原因做出了錯誤的結論,就會把防止事故的措施引向錯誤。在事故分析中,可以運用先進的事故分析方法,如比較流行的故障樹分析法,它通過對系統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找出系統發生故障的關鍵因素,尋求改善系統安全性的各種途徑,從而對系統進行優化處理,使系統處于較為理想的安全狀態,并通過分析可以進行事故的預測、預報。
對事故發生頻率與作業時間、操作熟練程度、與年齡的關系能夠進行統計歸納,掌握規律性的東西,用以高效有序地展開工作,這種總結歸納方法簡單,容易操作,所得結果卻非常實用。同時對所有的事故傾向都采取措施往往使安全管理的重點模糊不清,反而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應當根據事故統計與分析,先確定問題的關鍵所在,再根據輕重緩急有重點地采取措施,有步驟地實施。
安全管理的措施,只有領導的高度重視,沒有全體職工的大力支持,仍很難獲得期望的效果。重要的是發動全員參與安全管理,激發全體職工在實踐中有貫徹安全措施的愿望。
由于安全措施的實施有賴于作業人員的價值判斷,所以為使措施能順利地貫徹執行就需要有某種形式的刺激。麗這種刺激可以采取精神鼓勵和物質刺激相結合的方式,同時,還應當在制度上作相應的規定。
從生理機能和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種刺激措施的作用是有限的,時間長了就會失去刺激的作用。因此,對于長期實行的安全措施,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改變刺激方法,對于同一目的改變刺激方法,同樣也可以起到刺激的作用。
當有重點地采取安全管理方法時,要不斷查清管理措施的效果,在對安全措施的效果檢查中,如果發現了阻礙達到目的的原因,就一定要對原來的措施加以修改補充,消除這種阻礙原因。安全管理不同于生產管理,安全措施作為指令傳輸,往往得不到預期的結果,即結果大多是隱性的。安全管理如果不經常地從管理過程及結果中掌握有用的資料,安全管理措施就會失去作用。要使安全管理取得良好的結果,在企業生產中就必須把效果不顯著的措施撤銷,代之以新的措施,并且予以具體化。
在生產車間,機械設備一經安裝,就被固定在基礎底座上,以后就不再隨意移動,所以設計時不但要考慮到如何布局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也要周密考慮對安全的影響。但通過對人造成傷害的加害物進行統計分析,一般機械設備引起的傷害只不過是手動設備引起傷害事故的1/3,大多數事故并不是由于機械設備引起的。
非機械設備是隨時可以搬動的,而且在作業現場總有各種原材料、半成品、工具和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種邊角廢料和其它東西。這些東西的安放要盡可能的合理,使之秩序井然,對應當處理的東西必須加以處理,創造有條不紊的作業環境,這不僅會提高生產效率,有利于安全,也是現代文明生產的要求。
隨著現代工業的迅猛發展,科學技術的快速推進,事故管理必須與之相適應,在經驗型管理的基礎上充分結合現代事故管理理論進行科學預防控制。只有這樣,才能迅速提高企業的事故管理水平,通過科學化、系統化、程序化管理,有效防范各類事故的發生。
?
PDCA在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安全生產事故理論分析
5w2h全面分析安全技術交底
安全生產十大規律
安全管理術語常識理論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基本知識
安全流變一突變的基本概念
全面推進企業“全員、全過程、全方位…
安全生產“三同時”制度的內容
“四不傷害”知識
安全生產的目的和意義
工作安全分析(JSA)介紹
人的不安全行為與物的不安全狀態
安全管理目標
安全生產十大理念
安全生產基本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