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題(每空4分,共40分,不填或填錯不得分)
1. 風險點是指伴隨風險的部位、(設施)、場所、(區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設施、場所、區域實施的伴隨風險的(作業過程)、作業部位等總稱。
2. 風險分級是指通過采用科學、合理方法對危險源所伴隨的風險進行(定性)或(定量)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劃分等級,進而實現分級管理。
3. 危險有害因素分為四類,分別是(人)、(機)、(物)和(環境)。
4. 一般事故隱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小,發現后能夠立即整改排除的隱患。
5. 重大事故隱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大),應當全部或者局部(停產停業),并經過一定時間(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隱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響致使生產經營單位自身(難以排除)的隱患。
6. 隱患治理就是指(消除)或(控制)隱患的活動或過程。對排查出的事故隱患,應當按照事故隱患的(等級)進行登記,建立事故隱患(信息檔案),并按照職責分工實施監控治理。
7. 隱患排查是指企業組織(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對本單位的事故隱患進行排查,并對排查出的事故隱患,按照事故隱患的等級進行登記,建立事故隱患信息檔案的工作過程。
8雙體系是指( 風險分級管控 )(隱患排查 )
9、風險分為幾級管控( 四級)
10、隱患分為(生產現場類隱患)( 基礎管理類)
二、判斷題(每題2分, 共20分,在括號中用√或×標出)
1.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是一種定量的風險分析辨識方法。(×,)
2. 安全檢查表(SCL )的編制依據包括國內外行業、企業事故統計案例,經驗教訓。(√)
3. 風險矩陣分析法(LS )和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LEC )均是半定量的風險評價方法。(√)
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中的D 值越小,說明被評價系統的危險性越大。(×)
5. 風險控制措施是指為將風險降低至可接受程度,企業針對風險而采取的相應控制方法和手段。(√)
6. 風險辨識是識別企業整個范圍內所有存在的風險的過程。(×)
7. 風險評價是對危險源導致的風險進行評估、對現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慮的過程。(×,以及對風險是否可接受予以確定的過程)
8. 風險與危險源之間既有聯系又有本質區別。風險是危險源的載體,沒有風險就沒有危險源。(×)
9. 風險分級的目的是實現對風險的有效管控。(√)
10. 風險分級管控的基本原則是:風險越大,管控級別越高;上級負責管控的風險,下級不必管控,但必須落實具體措施。(×)
三、單選題(每題2分, 共10分)
1. 企業在選擇風險控制措施時應考慮:( A )
A. 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 B.必要性、實用性、安全性
C .安全性、必要性、可靠性 D.經濟性、安全性、實用性
2. 企業在選擇風險控制措施時應包括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培訓教育措施、個體防護措施以及( D )
A. 安全措施 B.消防措施 C.衛生防護措施 D. 應急處置措施
3. 風險信息包括危險源名稱、類型、存在位置、當前狀態、伴隨風險大小、等級、所需管控措施和( C )等一系列信息的綜合。
A. 基層單位、責任人 B.所在單位、責任人
C. 責任單位、責任人 D.各級單位、責任人
4. 風險分級管控程序四個階段包括危險源識別、危險源分級、風險控制、( B )
A. 效果驗證 B. 效果驗證與更新 C. 效果評價 D. 效果驗證與評價
.5\ 制定風險評價準則,可以不考慮的因素為:( B )
A. 法律、法規、標準、規范 B. 本單位的安全文化底蘊
C. 本單位的安全管理標準 D. 本單位的安全生產方針和目標
四、簡述題(30分)
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兩個體系建設的實質和內容是什么?需要把握的要點知識有哪些?結合實際,談談你的認識和體會。
答:兩個體系的實質和內容:
(一)建立完善風險分級管控體系。企業要全方位、全過程地排查本單位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風險點,按照分級管理的思路,對照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地方標準,規范、建立完善制度、程序,對風險實行嚴格、有效管控,提升企業安全風險管控水平。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按照“分級、屬地”原則,對本地區、本系統、本行業領域的重大安全風險點逐一落實監管責任,定期對企業風險管控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落實重大風險監管責任,解決“管不到”問題。
(二)建立完善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在建立風險分級管控制度體系基礎上,針對風險管控清單,結合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形成隱患排查的內容標準,使各類企業知道如何圍繞風險點排查什么隱患,怎么查、怎么改,使隱患排查治理更加精準、更加科學。企業落實隱患排查治理主體責任,建立起全員參與、全崗位覆蓋、全過程銜接的閉環管理隱患排查治理機制,督促、監控、監察企業隱患排查治理工作。
開展風險分級管控,是提高隱患治理科學性、針對性的前提條件;企業隱患排查治理,是以風險管控措施為排查重點,是控制、降低風險的有效手段。兩者相互促進、互為補充,實現有效控制風險、預防事故的目的。
需要把握的要點知識主要包括:
一是清楚危害因素、風險和隱患的定義;二是掌握危害因素辨識、風險評價和隱患排查的基本方法;三是制定科學準確的風險評價準則和風險等級判定標準;四是明確風險分級管控的原則,制定風險控制措施,有效控制風險;五是組織風險培訓,定期開展評審,及時更新風險信息;六是理清風險和隱患的關系,及時消除隱患降低風險;七是堅持兩個體系的有效運行和持續改進。
這項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必須長期堅持,全員參與。企業各級領導必須高度重視,健全制度記錄,設置組織機構,積極開展相關培訓,組織基層作業人員查找身邊的風險,再施以有效措施,優先控制中等及以上風險,徹底消除事故隱患,保障人員健康和生產安全。
論雙重預防機制的建立
雙重預防機制落實需要解決的問題
特種設備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
汕頭市特種設備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與隱…
XX有限責任公司雙重預防機制文件(隱…
危險化學品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工作指南…
安全風險與環境風險分級管控
風險分級管控的四個等級、基本原則及…
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
風險分級管控的四個等級、基本原則及…
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實施…
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
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
雙重預防體系試卷及答案
安全風險分級辨識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
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