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層建筑落地式雙排扣件式鋼管腳手架連墻件的設置探討
采用拋撐加固以保持穩定
1≤31a | H>7且H≤20 | ≤35 | h1≤7且h1≤3h且h1≤2個相鄰層高之和 | 1≤31a |
H>7且H≤30時 | ≈28 | h1≈5且h1≤2h且h1≤2個相鄰層高之和 | 1≤31a |
h—步高(第一步高≤2m,其余步高≤1.8m)
la—縱向跨距(1.5~2m)
②H≤30m時,腳手架邊部和角部的連墻件必須按二步一跨加密設置,加密寬度為一跨,即:在角部的第二根(兩個方向)的內立桿上加密設置,以加強腳手架的整體性和抵抗風荷載作用的能力;一字型、開口型腳手架兩端必須加密設置連墻件,其垂直間距不應大于建筑物層高,并不應大于4m(同時不應大于2步)。如圖la、b、c

圖1 H≤30m連墻件的設置
③連墻件應設置在腳手架立桿與橫桿的主節點處或距主節應不超過30cm的范圍內,以減少承載水平力的支座偏心作用對立桿剛度的影響,當偏心超過30 cm時,有以下兩種處理方法。如圖2a、b


圖2 支座偏心處理方法
④連墻件宜從底層第一步大橫桿開始設置,實際搭設中因為第一層的建筑層高多大于腳手架最大控制步高(2m),而于結構一層梁處開始設置,或者由于第一層梁板處尚未進行預埋件設置和澆筑混凝土,導致在搭設第一步腳手架并設置連墻件有實際困難,此時應采用斜撐來代替水平連墻件作為臨時加固設置,其設置同7m以下架體采用拋撐的形式一橛:拋撐應采取通長桿件與腳手架可靠連接,與地面的傾角應在45°~60°之間,在連墻件搭設后方可拆除。具體設置如圖2c
⑤結構倒數第二層應設置連墻件,且宜加密設置,即每兩跨設置一道。其原因有三點:
1)24m以上的腳手架,因屋面防水要求不能埋設預埋件,若結構倒數第二層沒有設置連墻件(只是在其下一層有設置),則最后6~7.5m高架體(兩個層高加上女兒墻高度)就沒有可靠性拉結,同時由于風荷載隨地面高度呈線性增大,而腳手架最后數步處于懸臂狀態,風荷載對此段(即懸臂高度)架體的影響必然加大,從而使腳手架的整體穩定性和抗傾覆性能大大降低,易導致整體性坍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