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對巖溶塌陷的防治工作開始于60年代,目前已有一套比較憲整和成熟的方法、防治的關鍵是在掌握礦區和區域塌陷規律的前提下,對塌陷做出科學的評價和預測,即采取以早期預測、預防為主,治理為輔、防治相結合的辦法。
塌陷前的預防措施主要有:合理安排廠礦企業建設總體布局;河流改道引流,避開塌陷區;修筑特厚防洪堤;控制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和防止突然涌水,以減少塌陷的發生;建造防滲帷幕,避免或減少預測塌陷區的地下水位下降,防止產生地面塌陷;建立地面塌陷監測網。
塌陷后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塌洞回填;河流局部改道與河槽防滲;綜合治理。
一般來說,巖溶塌陷的防治措施包括控水措施、工程加固措施和非工程性的防治措施。
(一)控水措施1. 地表水防水措施:防地表水進入塌陷區,可以:
(1)清理疏通河道,加速泄流,減少滲漏;
(2)對漏水的河、庫、塘鋪底防漏或人工改道;
(3)嚴重漏水的洞穴用粘土、水泥灌注填實。
2. 地下水控水措施
根據水資源條件,規劃地下水開采層位、開采強度、開采時間,合理開采地下水,加強動態監測。危險地段對巖溶通道進行局部注漿或帷幕灌漿處理。
(二)工程加固措施1. 清除填堵法:用于相對較淺的塌坑、土洞。
2. 跨越法:用于較深大的塌坑、土洞。
3. 強夯法:用于消除土體厚度小,地形平坦的土洞;
4. 鉆孔充氣法:設置通風調壓裝置,破壞巖溶封閉條件,減小沖爆塌陷發生的機會。
5. 灌注填充法:用于埋深較深的溶洞。
6. 深基礎法:用于深度較大,不易跨越的土洞,常用樁基工程。
7. 旋噴加固法:淺部用旋噴樁形成一“硬殼層”,(厚10~20m即可),其上再設筏板基礎。
(三)非工程性的防治措施1. 開展巖溶地面塌陷的風險評價。
2. 開展巖溶地面塌陷的試驗研究,找出臨界條件。
3. 增強防災意見,建立防災體系。
巖镕塌陷的防治盡管難度較大,但只要因地制宜地采取綜合的措施,巖溶塌陷災害是完全可以防治的。
中五區段煤倉澆筑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滑坡段土石方安全專項方案專家論證
移動模架操作規程及安全措施
貨物/物料堆高相關規范要求是多少
橋梁施工安全環保保證措施
大模板、樓板等構件安裝作業的安全防護
監理質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土建部分
壓力管道冬季施工技術措施
施工現場安全施工注意事項
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及防范措施
高空作業具體安全措施
雨季施工安全措施
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建設
腳手架的搭設要求
冬季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施工現場安全隱患排查及整改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