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類---常溫下使用或加工非燃燒物質的生產。
甲類的危險性為最大,應重點采取措施。
防火、防爆的基本措施火災、爆炸的危險性取決于可燃物的種類、性質及用量,生產裝置區域及廠房空間的大小,生產裝置的技術狀況和先進程度,通風換氣條件和設備,以及裝置是否可能泄漏和操作是否可能出差錯,等等。
通常采取的基本措施有:
嚴格控制點火能源。
主要是指明火(加熱用火、維修用火等)、高熱物及高溫表面、電火花、靜電火花、沖擊和摩擦、絕熱壓縮、自然發熱、化學反應熱、光線和射線等。
嚴格控制工藝參數在安全限度以內操作,最好采用自動調節和控制。
提高自動控制與安全保險裝置的能力是保證安全生產的重要措施。
此外,限制火災或爆炸后果的蔓延,在開始設計布局時就要考慮,既能預防事故災害的擴大,又要便于運行管理。例如,預防爆炸的破壞作用,廠房或裝置應有防爆泄壓設施,也可采用隔離或露天安裝,以及遠距離操縱等。
中國對石油化工廠的防火間距做出了規定
例如,化工廠與居住區、鄰近工廠、交通線路等的防火間距規定:在工廠總平面布局上,工藝生產裝置,全廠性重要輔助生產設施,以及機修、儀表與電器修理、汽車庫、中心試驗室等有明火或散發火花地點,易燃與可燃液體貯罐等,都有防火間距規定;工藝生產裝置內設備、建筑物、構筑物之間的防火間距規定;以及化工廠建設場所及其他防火間距等共16項規定。
職業性危害的預防,主要是預防塵(矽)肺、職業中毒、灼傷、噪聲、輻射等職業傷害。
中國對車間空氣中有害氣體、蒸氣和粉塵的最高允許濃度作了規定
預防灼傷、噪聲、輻射主要是制定完善的安全操作規程,以及設置可靠的預防或防護設施。
防止造成危險性較大的物質形成燃燒爆炸的條件。
首先應盡量改進工藝,以危險性較小的物質取代之。若不可能則采取適當措施,如采取惰性介質保護,密閉或加強通風以降低物質的濃度或在負壓下操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