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化學工業的發展,化學品的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加,由此引發的事故日益增多,危害程度越來越大。但化學品卻與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幾乎每一個人都在直接或間接地與化學品打交道。因此,如何控制化學品的危害,有效地利用化學品,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和環境安全,已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我國在化學品安全管理方面頒布了一系列的法規和標準,對化學品安全使用和控制方法進行了規范。
1、工程技術
工程技術是控制化學品危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其目的是通過采取相應的措施消除工作場所中化學品的危害或盡可能降低其危害程度,以免危害工人,污染環境。工程控制有以下方法:
1.1替代
選用無毒或低毒的化學品替代已有的有毒有害化學品是消除化學品危害最根本的方法。世界各國都為之付出巨大投資。我國近幾年也投人大量人力和物力,研制使用水基涂料或水基黏合劑替代有機溶劑基的涂料或黏合劑;使用水基洗滌劑替代溶劑基洗滌劑;使用三氯甲烷作脫脂劑而取代三氯乙烯;噴漆和除漆用的苯可用毒性小于苯的甲苯代替;制油漆的顏料鉛氧化物用鋅氧化物或鈦氧化物替代;用高閃點化學品取代低閃點化學品等。
1.2變更工藝
雖然替代作為操作控制的首選方案很有效,但是目前可供選擇的替代品往往是很有限的,特別是因技術和經濟方的原因,不可避免地要生產、使用危險化學品,這時可考慮變更工藝,如改噴涂為電涂或浸涂;改人工裝料為機械自動裝料;改干法粉碎為濕法粉碎等。
有時也可以通過設備改造來控制危害,如氯堿廠電解食鹽過程中,生成的氯氣過去是采用篩板塔直接用水冷卻,結果現場空氣中的氯含量遠遠超過國家衛生標準,含氯廢水量也大,還造成氯氣的損失。后來大部分氯堿廠逐步改用鈦制列管式冷卻器進行間接冷卻,不僅含氯廢水量減少,而且現場的空氣污染問題也得到較好的解決。
1.3隔離
隔離就是將工人與危險化學品分隔開來,是控制化學危害最徹底、最有效的措施。
最常用的隔離方法是將生產或使用的化學品用設備完全封閉起來,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觸化學品。如隔離整個機器,封閉加工過程中的揚塵點,都可以有效地限制污染物擴散到作業環境中去。
1.4通風
控制作業場所中的有害氣體、蒸氣或粉塵,通風是最有效的控制措施。借助于有效的通風,使氣體、蒸氣或粉塵的濃度低于最高容許濃度。
通風分局部通風和全面通風兩種。
對于點式擴散源,可使用局部通風。使用局部通風時,應使污染源處了通風罩控制范圍內。為了確保通風系統的高效率,通風系統設計的合理性十分重要。對于已安裝的通風系統,要經常加以維護和保養,使其有效地發揮作用。
對于面式擴散源,要使用全面通風。全面通風亦稱稀釋通風,其原理是向作業場所提供新鮮空氣,抽出污染空氣,進而稀釋有害氣體、蒸氣或粉塵,從而降低其濃度。采用全面通風時,在廠房設計時就要考慮空氣流向等因素。因為全面通風的目的不是消除污染物,而是將污染物分散稀釋,所以全面通風僅適合于低毒性、無腐蝕性污染物存在的作業場所。
汽車涂裝作業的職業危害
常見職業危害因素的危害及其防護
輻射工作場所安全管理要求
二甲基甲酰胺的職業危害及防治
注意防范身邊的放射源
金屬及其化合物粉塵肺沉著病預防控制
噪聲的危害及個人防護措施
如何防治隱匿式化學物中毒
重大危險源控制措施
化工生產中的危險有害因素及預防
氨的職業危害與預防
一氧化碳的危害及處理方法
噪聲的危害及個人防護措施
危險源控制安全技術
機械制造行業職業病危害因素及防護對策
高溫職業危害的預防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