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毒作用表現
(一)急性中毒
急性苯中毒是由于短時間在通風不良的作業場所,例如在密閉船艙、室內噴涂時吸入大量苯蒸氣而引起。主要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癥狀,輕者出現粘膜刺激癥狀,患者訴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等,隨后出現興奮或酒醉狀態,嚴重時發生昏迷、抽搐、血壓下降、呼吸和循環衰竭。目前急性中毒罕見。
(二)慢性中毒
以造血系統損害為主要表現。患者常伴有頭暈、頭痛、乏力、失眠、記憶力減退等神經衰弱癥候群的表現。造血系統損害以白細胞數減少最常見,主要為中性粒細胞減少,白細胞數低于4×109/L有診斷意義。除數量變化,中性粒細胞中出現中毒顆粒或空泡時,示有退行性變化。此外,血小板亦出現降低,皮下及粘膜有出血傾向,血小板數減至80×109/L有診斷意義。出血傾向與血小板數往往不平行。中毒晚期可出現全血細胞減少,致再生障礙性貧血。苯尚可引起白血病。
(三)局部作用
皮膚經常直接接觸苯,可因脫脂而變干燥、脫屑以致皸裂,有的出現過敏性濕疹。
五、診斷
根據大量或長期接觸苯的職業史和以中樞神經系統和造血系統為主的臨床表現,結合環境空氣中苯濃度的測定資料,排除其他原因,進行綜合分析。我國慢性苯中毒診斷分析標準如下:
(一)觀察對象
常有頭昏、頭痛、乏力、失眠、記憶力減退等神經衰弱癥候群的表現,在一個月內復查,白細胞數波動于4~4.5×109/L。或血小板數波動于80~100×109/L,兼有出血傾向。
(二)慢性輕度苯中毒
除上述癥狀外,白細胞數低于4×109/L(1~3個月內檢查3次),或中性粒細胞數低于2×109/L者,可予診斷。如白細胞數波動于4~4.5×109/L,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也可診斷:血小板低于80×109/L,并伴有出血傾向;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活性明顯升高;中性粒細胞漿中素養性顆粒明顯增多。
(三)慢性中度苯中毒
具有下列情況之一時可診斷為慢性中度苯中毒:白細胞低于3×109/L;白細胞數低于4×109/L,血小板數低于60×109/L,并有明顯出血傾向。
(四)慢性重度苯中毒
在上述的臨床表現基礎上,經血象及骨髓象檢查,確定有再生障礙性貧血或白血病者,可診斷為慢性重度苯中毒。
六、防治原則
(一)處理
急性中毒患者應立即移至空氣新鮮處,脫去被苯污染的衣服,清除體表污染物,誤服苯者應及時洗胃,可用1:4000的主錳酸鉀液,或溫水反復洗胃。若呼吸抑制,應給予氧氣和輔以人工呼吸。忌用腎上腺素或麻黃素。靜脈注射大量維生素C和葡萄糖醛酸,有輔助解毒作用。慢性苯中毒治療的關鍵是增升白細胞,可采用中西醫療法,給以多種維生素、核苷酸類藥物以及皮質激素、丙酸睪丸素等。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或白血病者,可按內科治療原則進行治療。
苯中毒一經確診,除積極治療,還應根據病情適當安排休息,必要時,要調離苯作業。
(二)預防
采用綜合性的預防措施
1.以無毒或低毒的物質代替苯如噴漆作業中改用無苯稀料,制藥工業以酒精代苯作萃取劑,印刷工業中以汽油代替苯作溶劑。用對血液系統影響不明顯的甲苯、二甲苯代替作溶劑,但高濃度的甲苯、二甲苯對中樞神經的麻醉作用和粘膜刺激作用均較苯強烈。
2.改革生產工藝 在現今鄉鎮制鞋行業中用含苯80%左右的氯丁膠作粘膠劑是重度苯中毒高發的主要原因,因此改用無苯膠,改革生產方式,以達到工作人員不接觸或少接觸苯的目的。對噴漆業,根據具體情況采用靜電噴漆、自動化淋漆、浸漆等。
3.通風排毒 使用苯的操作在排毒罩內進行,排出的氣體要進行回收處理,以防污染大氣環境。
4.衛生保健措施 對苯作業現場進行定期的勞動衛生調查和空氣中苯濃度的測定。對勞動防護設備加強管理,注意維修及更新,以防失效。在特殊作業環境下無法降低空氣中苯濃度的工作帶,應教育工人加強個人防護,戴防苯口罩或使用送風式面罩。
對企業管理人員和工人要加強宣傳教育,使他們了解苯的毒性及預防苯中毒的基本知識,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切忌不恰當地使用苯,禁止在印刷行業用苯作為清洗手油墨的清潔劑等。
苯作業工人進行定期體檢,制定工人就業前及工作后定期體檢制度,重點在血液系統指標的檢查,對具有從事苯作業的職業禁忌癥者,如患有中樞神經系統性疾病、精神病、血液系統疾病及肝、腎器質性病變者,都不宜從事接觸苯的工作。
汽車涂裝作業的職業危害
常見職業危害因素的危害及其防護
輻射工作場所安全管理要求
二甲基甲酰胺的職業危害及防治
注意防范身邊的放射源
金屬及其化合物粉塵肺沉著病預防控制
噪聲的危害及個人防護措施
如何防治隱匿式化學物中毒
重大危險源控制措施
化工生產中的危險有害因素及預防
氨的職業危害與預防
一氧化碳的危害及處理方法
噪聲的危害及個人防護措施
危險源控制安全技術
機械制造行業職業病危害因素及防護對策
高溫職業危害的預防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