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職業病
凡生產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在廣義上均可稱為職業病。但在立法意義上,職業病卻具有一定的范圍,通常指政府主管部門明文規定的法定職業病。
2.國家法定職業病有哪些
1987年衛生部、勞動人事部、財政部、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簽發的(87)衛防字第60號文件,頌布了《職業病范圍和職業病患者處理辦法的規定》,其中職業病共分九類,總病種為99種。
1)職業中毒:(1)鉛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鉛);(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3)錳及其化合物中毒;(4)鎘及其化合物中毒;(5)鈹?。?6)鉈及其化合物中毒;(7)鋇及其化合物中毒;(8)磷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磷化氫、磷化鋅、磷化鋁);(9)砷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砷化氫);(10)砷化氫中毒;(11)氯氣中毒;(12)二氧化硫中毒;(13)光氣中毒;(14)氨中毒;(15) 氮氧化合物中毒;(16)一氧化碳中毒;(17二硫化碳中毒;(18)硫化氫中毒;(19)磷化氫、磷化鋅、磷化鋁中毒;(20)工業性氟病;(21)氰及其脯類中毒;(22)四乙基鉛中毒;(23)有機錫中毒;(24)羰基鎳中毒;(25)苯中毒;(26)甲苯中毒;(27)二甲苯中毒;(28)正己烷中毒;(29)汽油中毒;(30)有機氟合物單體及其裂解物中毒;(31)二氯乙烷中毒;(32)有機氟合物單體及其裂解物中毒;(33)氯乙烯中毒;(34)三氯乙烯中毒;(35)氯丙烯中毒;(36)氯丁二烯中毒;(37)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38)三硝基甲苯中毒;(39)甲醇中毒;(40)酚中毒;(41)五氯酚中毒;(42)甲醛中毒;(43)硫酸二甲脂中毒;(44)丙烯酰胺中毒;(45)有機磷農藥中毒;(46)氨基甲酸酯類農藥不毒;(47)殺蟲脒中毒;(48)溴甲烷中毒;(49)扣除蟲菊脂類農藥中毒;(50)根據《職業病中毒性肝病診斷標準與處理原則》可以診斷的職業中毒性肝;(51)根據《職業性急性中毒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總則》可以診斷的其他職業性急性中毒。
2)塵肺:(1)矽肺;(2)煤工塵肺;(3)石墨塵肺;(4)炭墨塵肺;(5)石棉肺;(6)滑石塵肺;(7)水泥塵肺;(8)云母塵肺;(9)陶工塵肺;(10)鋁塵肺;(11)電焊工塵肺;(12)鑄工塵肺。
3)物理因素?。?1)中暑;(2)減壓病;(3)高原??;(4)航空病;(5)局部振動病;(6)放射性疾?。虎偌毙酝庹丈浞派洳?;②慢性外照射放射??;③內照射放射病;④放射性皮燒傷。
4)職業性傳染?。?1)炭疽;(2)森林腦炎;(3)布氏桿菌??;
5)職業性皮膚?。?1)接觸性皮炎;(2)光敏性皮炎;(3)電光性皮炎;(4)黑變病;(5)痤瘡;(6)潰瘍;(7)根據《職業性皮膚病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可以診斷的其他職業性皮膚病。
6)職業性眼?。?1)化學性眼部燒傷;(2)電光性眼炎;(3)職業性白內障(含放射性白內障)。
7)職業性耳鼻喉疾病:(1)噪聲聾;(2)鉻鼻病。
8)職業性腫瘤:(1)石棉所致肺癌、間皮瘤;(2)聯苯胺所致膀胱癌;(3)苯所致白??;(4)氯甲醚所致肺癌;(5)砷所致癌、皮膚癌;(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7)焦爐工人肺癌;(8)鉻酸鹽制造業工人肺癌。
9)其它職業病:(1)化學灼傷;(2)金屬煙熱;(3)職業性哮喘;(4)職業性變態反應泡炎;(5)棉塵病;(6)煤礦井下工人滑囊炎;(7)牙酸蝕病。
3.職業病可以預防嗎
發生職業病,一方面與生產環境中生產性有害因素的深度或強度有關,另一方面又與工人的健康狀況有關。而生產性有害因素的濃度或強度又與許多因素有關。例如,與生產工藝流程、管道的密閉程度、企業的管理水、有無治理措施、個人防護用品的使用等有關。因此,預防職業病不是單純依靠醫務人員所能解決的。而需要企業的領導、工人、工程技術人員、技安人員和醫務人員的共同努力。只要重視職業病的防治工作,采取綜合性措施,控制和消除生產有害因素,職業病完全是可以預防的。
4.預防職業病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預防職業病的主要措施有:(1)大搞技術革新、改革生產工藝如以無毒或低毒的物質代替有毒或劇毒的物質;以低噪聲設備代替高噪聲設備等。生產過程實現機械化、自動化,從而減少工人與有害因素接觸的機會。(2)采取通風除法、排毒、降噪、隔離等技術性措施來降低或消除生產性有害因素。(3)加強生產設備的管理,防止毒物的跑、冒、滴、漏污染環境;(4)對新建、改建、擴建和技術改造項目進行“三同時”審查,確保這些項目完成后有害因素的濃度或強度可以達到國家標準;(5)制訂和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防止發生意外事故;(6)加強個人防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防止有害物質進入體內;(7)合理安排休息制度,注意營養,增強機體對有害物質的抵抗能力;(8)對接觸生產性有害作業的工人,進行就業前體格檢查和定期體格檢查,及早發現禁忌癥及職業病患者,及早進行處理;(9)根據國家制定的一系列衛生標準,定期作業環境中生產性有害因素的濃度或強度,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在車間空氣中常見有害物質的最高允許濃度標準是多少
常見有害物質在車間空氣中的最高允許濃度如下:
(一)有毒物質: 最高允許濃度,mg/m3
1)一氧化碳 30
2)苯 40
3)甲苯、二甲苯 100
4)丙酮 400
5)甲醛 3
6)金屬汞 0.01
7)苯 烯 40
8)化膠化物 1
9)氨 30
10)臭氧 0.3
11)鉛煙 0.03
12)鉛法 0.05
13)酚 5
14)硫化氫 10
15)氯 1
16)氯化氫及鹽酸 15
17)四氯化碳 25
18)氯乙烯 30
19)溶劑汽油 300
20)甲醇 50
(二)生產性粉塵
1)含有10%以上游離SiO2的粉塵 2
2)含有50%~80%游離SiO2的粉塵 1.5
3)80%以上游離SiO2的粉塵 1
4)石棉粉塵及含10%以上石棉粉塵 2
5)含有10%以下游離SiO2的水泥粉塵 6
6)含有10%以下游離SiO2的煤塵 10
7)鋁、化鉛、鋁合金粉塵 4
8)其它粉塵 10
* 其中粉塵系指游離SiO2含量在10%以下,不含有毒物質的礦物性和動植物性粉塵。
6.高溫作業及類型
在高溫或在高溫合并濕度或在強熱輻射的不良條件下進行的生產勞動通稱高溫作業。高溫作業按其氣象條件的特點可分為3個基本類型:
(1)高溫、強熱輻射作業。如冶金工業的煉焦、煉鋼、軋鋼等;機械制造工業的鑄造、鍛造、熱處理等;瓷、磚瓦等工業燒窯等。
(2)高溫高濕作業。其氣象特點是氣溫、氣濕高,而輻射強度不大。例如印染、繅絲、造紙工業中材料的加熱或蒸煮。
(3)夏季露天作業。夏季在農田勞動、建筑搬運等露天作業中,除受太陽的輻射作用外,還接受加熱的地面和周圍物體放出的輻射熱。
7.人為什么會中暑
在高溫作業環境中勞動,能引起一系列人體生理變化,皮膚血管擴張、皮膚溫度升高,心臟輸出血量增加。這些變化中以加強散熱,但如還不能滿足機體散熱的需要時,體內將有熱量蓄積,可能引起人的中暑。
8.防止中暑應哪些措施
高溫作業中的防暑工作,應采取綜合性措施。綜合性措施包括技術、衛生保健、組織管理等三個方面。
技術措施包括改革工藝流程,盡量實現機械化,減少高溫產品在工作地點的暴露時間,減少工人接觸的機會;車間內部安排要合理,各處熱源要晝安排在主導風向的下風處,對熱源要采取隔絕措施;加強通風降溫,高溫車間應設進氣口和開側窗,利用空氣對流進行通風降溫,如自然通風不能滿足降溫要求時可采用機械通風措施衛生保健措施包括供給職工含鹽飲料,以補充大量出汗而損失的水分和鹽分;加強個人防護,根據高溫作業的特點配給工人防熱服及其他防護用品;加強醫療預防工作,對職工進行就業前和入暑前的體格檢查工作,不適宜從事高溫作業的,不應從事該項工作組織管理工作包括做好宣傳教育。開展群眾性的防暑降溫工作;制定合理的勞動休息制度,安排好工間休息,嗇工間休息次數,保證高溫作業人員有足夠的休息。
9.一旦發生中暑怎么辦
一旦發生中暑,必須馬上進行治療
對先兆中暑和輕癥中暑,應使患者迅速離開高溫作業環境,到通風良好的陽處安靜休息,解開衣服,給予含鹽清飲料。必要時可針刺合谷、曲池、委中、百會、人中等穴。如有頭暈、惡心、哎吐或腹泄者,可服中藥藿香正氣丸。如有呼吸和循環衰竭傾向時,給予葡萄糖生理鹽水靜脈滴注,并可注射吸和循環中樞興奮劑,對重癥中暑,治療原則是降低過高的體溫,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保持酸堿平衡,積極防治休克、腦水腫等對重癥中暑病人,必須馬上送到醫院進行治療。
防止粉塵超標的主要措施
清潔生產是預防職業危害的重要對策
職業病危害告知卡(手傳振動)
職業病危害告知(一氧化碳)
職業病危害告知(高溫)
職業病危害告知(當心弧光)
職業病危害告知(有害氣體中毒)
職業危害告知牌(電焊煙塵)
作業環境危險危害因素辨識
高氣溫和熱輻射的危害
工頻電場的危害及防護措施
電焊作業的危害因素
振動的危害及預防措施
非電離輻射對人體的危害及其防護措施
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辨識和控制
石棉的危害與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