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化學因素:①各種毒物引起的職業中毒、職業性皮膚病、職業腫瘤;②一些不溶或難溶的生產性粉塵引起的塵肺。
(2)物理因素:①高溫、低溫引起中暑或凍傷;②高濕使兩手等處發生皮膚糜爛,促使皮膚病的發生;③高低氣壓,如潛水員及沉箱工的減壓病,高山高原地區的高山病;④噪聲引起的難聽或耳聾,并對心血管及中樞神經系統也有不良影響;⑤振動,兩上肢的局部振動引起血管痙攣、溶骨癥及骨壞死。全身震動對神經系統、血管等也有不良影響;⑥電離輻射如X線、γ射線等引起的放射病;⑦非電離輻射中的微波與高頻電磁場,場強過高可引起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等;⑧光線、紫外線引起電光性眼炎,紅外線引起白內障,照明過強過弱引起眼疲勞;⑨機械刺激或擊傷。
(3)生物因素:①微生物:布氏桿菌、炭疽桿菌、森林腦炎病毒引起的職業性傳染病;發霉的谷塵、蔗塵中耐熱性放線菌引起的農民肺、蔗塵肺和蘑菇肺;后三種疾病都屬于與免疫有關的變態反應性肺泡炎;②昆蟲和尾蚴引起谷癢癥和稻田皮炎;③水生動物的體液,如明蝦及一些海魚表層體液中含有能溶解皮膚角質層的特殊組分;④植物,如黃山藥可引起支氣管哮喘;⑤各種生物的蛋白質,如牲畜蛋白質及稻殼的細塵大量吸人后引起發熱。
(4)勞動損傷性因素:主要由于有關器官及肌群等長期緊張勞動過度疲勞或不適當的強迫性體位或工具引起的職業性肌肉骨胳損傷疾患,如局部肌肉疲勞和全身疲勞,反復緊張性損傷和腰背痛等。
防止粉塵超標的主要措施
清潔生產是預防職業危害的重要對策
職業病危害告知卡(手傳振動)
職業病危害告知(一氧化碳)
職業病危害告知(高溫)
職業病危害告知(當心弧光)
職業病危害告知(有害氣體中毒)
職業危害告知牌(電焊煙塵)
作業環境危險危害因素辨識
高氣溫和熱輻射的危害
工頻電場的危害及防護措施
電焊作業的危害因素
振動的危害及預防措施
非電離輻射對人體的危害及其防護措施
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辨識和控制
石棉的危害與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