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機械制造企業排查事故隱患的主要方法
根據機械制造企業事故隱患的分布特點,結合《考評標準》的規定,其排查事故隱患的程序、方法歸納如下。
??? 1、排查、治理事故隱患的程序
??? (1)制定規章制度,落實職責
按照《考評標準》中“職業安全健康規章制度”要求,可將事故隱患排查和治理的內容融入《安全生產檢查制度》及其他制度中。該制度的內容一般包含:相關部門和各級人員的職責和責任、事故隱患的排查方法和時間頻次、構成事故隱患的建檔和處理流程及方式、治理事故隱患及驗證其效果的規定和要求等。
按照事故隱患的管理要求,企業還應對其進行登記,建立信息檔案。事故隱患排查和治理的檔案一般包括“匯總臺帳”和“整改通知單”等(表格樣式各單位可自行設計)。
企業在制定事故隱患規章制度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一是按照“分級管理、分線負責”的原則明確各部門和各級人員的職責;二是事故隱患的排查應實行規范化和標準化,包括時間頻次、對照的標準和檢查表(可參照《考評標準》中的考評項目及考評條款)、事故隱患的治理和效果評定等內容;三是要強化信息交流和溝通,注重治理效果的評定和驗證。
??? (2)組織排查,建檔立項
企業應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規定和排查方案,組織事故隱患的排查。排查后應建立檔案,并下達事故隱患整改通知單,組織整改。
對于排查后所列的事故隱患應評定級別,進行分級管理。機械制造企業事故隱患級別評定可借鑒風險評價的原則,依據事故隱患導致事故的可能性、人員暴露其中的頻繁程度以及發生事故后果的嚴重度,劃分為四個等級:
??? ●一級:輕微級:極少發生事故或事故后果較輕的;
??? ●二級:臨界級:容易發生事故或處于形成事故的邊緣狀態,暫時還不會造成系統損壞,但應予以治理和控制;
??? ●三級:危險級:會造成人員傷亡和系統損壞,應限期治理和采取措施進行控制;
??? ●四級:破壞級:會造成災難性事故和較大面積的人員傷亡,必須立即停產治理。
??? 上述事故隱患中,一、二級為一般事故隱患,三、四級為重大事故隱患。
??? (3)實施治理,效果評定
企業按照職責分工組織相關部門進行事故隱患的治理,然后,由排查的組織單位或人員進行驗證和效果評定。此階段的工作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治理事故隱患要采取“綜合治理”的方法,應從規范管理、標準操作、增加安全設施、通過設備技術改造提高本質安全性等方法,追求“辦實事、求實效”;二是做好責任落實、資金落實、時間節點落實等工作,使消除和控制事故隱患落在實處;三是實施事故隱患整改的過程中應依靠科技進步與創新,提高企業生產、儲存、運輸等設備、設施、條件的科技含量和保安能力。
??? 2、排查事故隱患的基本方法
??? (1)“群查”與“點查”相結合
“群查”是指調動員工預防事故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同心協力查找生產(工作)中的事故隱患,它包括車間、班組內的自查互查、基層工會的監督檢查等形式。“群查”的優點是把排查事故隱患的視線從身邊逐步向遠處延伸,既要做好自身崗位設備設施以及周邊作業環境中事故隱患的排查,又要以此為基本依據,撒開“大網”,把平時那些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問題都網在其中,逐一排查,防止出現漏洞。
??? “點查”是采取抽樣的方式、不定期的“突襲排查”,也可以針對容易形成重大事故隱患的重要部位組織專人進行排查。“點查”能夠發現一些平時不容易暴露或預先檢查中被“掩飾”的事故隱患,掌握其真實情況,有利于糾偏和事故隱患的治理;也可以突出重點,強化對重要部位的控制和防范。
??? “群查”與“點查”相結合的事故隱患排查方法,既可以擴大排查的面,又能突出排查中的重點。無論是“群查”還是“點查”,都應針對生產工藝和作業方式的實際,編制事故隱患排查標準,其基本內容為:排查時間、排查內容、執行人、信息交流和反饋的方式和程序等。
??? (2)“循章排查”與“類比復查”相結合
“循章排查”是遵循法律、法規、標準、條例和操作規程等規定,排查生產過程中的事故隱患,凡不符合法規、標準規定的,都是事故隱患,都有可能出現事故或導致傷亡,必須立即制止,堅決糾正。“循章排查”能提高企業遵紀守法的自覺性,使排查內容“合規合法”。企業在實施過程時可參照《考評標準》中的考評條款進行排查,因為考評條款的設置依據了適用于機械制造企業的近二百部法律、法規和標準。
??? “類比復查”是借鑒事故案例,復查本單位有沒有類似情況,確定事故隱患。企業應善于吸取其他單位的事故案例,將導致事故的原因“對號入座”,排查本單位是否存在這類情況,是否構成了事故隱患。同時,企業要“借題發揮”,要及時將事故案例當作一面鏡子,衍射到安全生產的方方面面,反復進行排查。
??? “循章排查”和“類比復查”相結合的事故隱患排查方法,可以提高排查的科技含量和排查的合規性及針對性。
??? 三、機械制造企業治理事故隱患的基本途徑
??? 從人、物和管理等方面控制事故隱患,應采取現代化和傳統的安全管理相結合的方法,以危險性控制即危險預測預控為中心,以系統辨識、系統評價為主要手段,對安全管理信息全面收集、綜合處理和及時反饋,快速反映生產現場的不安全狀況,及時采取相對應的措施進行干預,使生產現場始終保持安全的工作狀態。實施治理事故隱患治理的基本途徑上應貫徹“綜合治理”的原則。
??? 1、做好“人”的不安全行為的控制
在安全系統中,主要因素是人,因為一切事故的根源幾乎都可以追溯到人。人的失誤包括能預見而未采取措施的失誤或還未認識而造成的失誤。人的失誤主要有兩種原因:一是員工在認識過程中感知不深、能力不足、思維錯誤和粗心等問題產生的無意違章;二是員工個性因素造成的心急、固執、僥幸心理和長期習以為常的有意違章。
??? 針對“人”的不安全行為方面的事故隱患,要從加強員工思想保證、能力保證和制度保證等方面著手開展工作。一是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思想,正確處理安全與進度、安全與效益、安全與改革的關系,認真做好對員工的全過程教育。二是能力保證,從崗位培訓抓起,開展技術練兵、比武、競賽等,以達到適應崗位要求的能力。三是制度保證,建立健全保證安全生產的各項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同時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規范人的安全行為。
??? 2、做好“物”的不安全狀態的控制
企業采用的各種設備、設施本身可能因設計、制造、安裝、運輸或材質等問題,客觀上存在著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有的雖然眼前符合要求,但隨著使用時間的積累,產生磨損老化而留下潛在的危險,致使員工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得不到可靠的保障。因此,一是要健全設備設施的安全技術質量標準,使其具有“合規”和評價的標準;二是進行定期的安全檢查并及時整改,提高本質安全性。
??? 作業環境是“物”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治理“作業環境”方面事故隱患的立足點是努力改進和完善生產現場的勞動保護設施和技術措施,使員工處于安全有保障的作業環境中,即使員工因主觀原因出現工作疏忽也不至于產生嚴重后果,同時能消除職工生產過程中的緊張狀態,發揮出人的最大潛能。
??? 對于“物”的不安全狀態方面的事故隱患,采取技術措施是其主要途徑。技術措施主要包括:通過改變結構設計,盡可能避免或消除事故隱患;減少或限制操作者涉入危險區域;實現“環境條件”最佳化;增加或改進安全防護裝置;履行安全人機工程學原則措施和準確使用安全信息等。
??? 3、做好“管理要素”的治理
??? 企業對于涉及“管理要素”所產生的事故隱患,應重點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治理:
??? 第一,要明確企業作為安全生產責任主體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然后圍繞這些內容通過健全規章制度、落實職責、建立管理模式、實施監督執行、考核評定等方法進行綜合治理。
??? 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主要包括:
??? ●貫徹落實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和規程、標準,建立和落實以法定代表人為核心的安全生產責任制。
??? ●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備相應的專(兼)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 ●保證安全生產的資金投入,及時排查治理事故隱患,加強對重大危險源監控與管理。
??? ●保證建設工程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使本單位具備國家規定的基本安全生產條件。
??? ●組織制定和實施安全生產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
??? ●組織開展員工安全生產教育培訓,保證員工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為員工提供并監督、使用符合國家或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為職工交納工傷社會保險。
??? ●積極采用先進適用的安全生產技術、工藝、設備,不斷提高和改善勞動條件,保證安全設施穩定運行,保證特種設備經檢測檢驗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證或安全標志。
??? ●建立應急救援組織或充實專兼職的應急救援人員,配備必要的器材、設備并保證正常運轉。
??? ●切實發揮工會在安全生產中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
??? 第二,倡導先進的安全文化。企業的安全文化建設是近年來安全科學領域提出的一項安全生產保障新對策,是安全系統工程和現代安全管理的一種新思路、新策略,它是以人為本、尊重人的生命,是企業安全形象的重要標志,是企業員工樹立安全生產的精神動力。
??? 企業安全文化的建設是一項長期、艱巨而又細致的心理工作,它需要企業有意識、有目的、有組織地進行長期的總結、提煉、倡導和強化,從而達到“內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