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全心理學遵循心理支配行為的一般規律,旨在通過研究并掌握人的心理活動規律,進而控制人的行為,達到減少人為風險,保障安全生產的目的。從核電企業生產事故調查中可以發現,事故的發生除了規章制度不健全、人員違章、設備存在缺陷等因素外,還存在人員心理因素的影響。因此,從員工的心理和行為方面對核電系統的安全生產進行分析研究,并制定出有效對策,對保障核電安全生產具有重要的意義。
???
??? 關鍵詞: 核電安全; 運行人員; 安全心理; 安全生產??? 時至2011年3月11日福島核電站事故爆發到今天,已經過去一年有余,日本政府面對大量泄漏的高放射性污水的處理仍然沒有結束。根據泄漏情況,國際原子能機構已將此次事故升定為7級,即意味著本次事故造成了場外泄漏,對環境產生了重大影響,同時,此次事故也將核電安全推至輿論焦點,安全問題也成為核電發展關鍵。
??? 一、福島事件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 1、自然災害。從表面上看,福島核事故的起因是九級特大地震引發的海嘯,是不可抗力造成的。天災罕見,9級大地震,20米高的海嘯,有史以來的案例屈指可數;
??? 2、設備原因。國際原子能機構認為,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關鍵是要采用先進技術與進行科學的管理。從根本上看,能動型安全系統失靈是主因。福島第一核電站的6臺反應堆都是最老的二代堆型,設計比較落后,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比較弱;
??? 3、用工不規范。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工作人員有許多是缺乏必要培訓和足夠防護措施的臨時工;
??? 4、人禍是關鍵。東京電力作為亞洲最大的電力公司,在核電安全方面所做的努力非常有限,福島一號核電站各機組的關鍵部件十幾年沒有維修和更換,安全記錄更是數十次被東電篡改和隱瞞。地震后更是心存僥幸,應對措施不當,為保護資產錯過了處理事故的最佳時機。
??? 從核電站建設伊始,核安全問題就成為工程設計中應著重考慮的最重要。1979 年發生的美國三哩島核泄漏事故和 1986 年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嚴重爆炸事故,使人們意識到核電站設計中還存在著一些嚴重的不安全因素。為了減少人的失誤,進一步提高核電廠運行的安全性,各國專家對過去所建的核電廠的設計和運行進行了總結。結果表明,導致人因事件的原因有兩種: 工作條件設計不當引起的; 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造成的。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是: 通過對已建成的核電站事故研究總結,發現絕大多數事故都是由于操作人員失誤所造成。從對全球 400 多座核電站大大小小的事故分析來看,由人操作失誤引發的系統失效約占到70%。
??? 二、核電站安全運行的人的因素
??? 人因工程以人的解剖學、生理學和心理學為基礎,研究人、機器和環境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為設計安全、高效和舒適的最優狀態的技術設備及系統提供理論與方法。由于人的行為受心理、經驗等因素偶然變化的影響,使系統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人因工程所研究的對象還涉及到人的價值觀、行為學、心理學、主觀判斷和理性推理。人因工程是研究人機交互作用,把人的特點引入工程設計,以獲得安全和高效的工藝設備與系統的新興工程技術領域,是跨越不同學科的邊緣學科,是國際科技前沿課題。
??? 心理學特別是實驗心理學是人因工程學的基礎。過去許多心理學家都是從實驗心理學研究轉向工業心理學或人因工程學的,從經典的心理物理法、反應時、學習心理到當代的認知心理學、信號覺察論等,都對人因工程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認知因素是現代人機系統的核心問題,認知實驗心理學成為現代人因工程的理論基礎。認知工程研究的取向變化給人因工程學提出了研究的新方向和課題,把認知心理學的成果及客觀分析人的心理過程的方法,應用于解決自動化控制系統和大型國防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心理學的應用技術工作在危機的事后處置工作中仍起到重要作用。近來國際社會普遍接受了緊急事件危機處置的概念。危機干預成為重大災害性事件和嚴重工業事故事前、事中和事后預防處置的重要工作內容。核威脅和核產業的高危特征必然要視事故的危機處置為當然之責。及時有效的心理危機干預對于運行人員保持認知穩定,運行工作迅速恢復常態至關重要。
??? 因此,心理學特別是實驗心理學、認知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學習心理學、心理測量學等專業分支,是確保核電安全運行的人因工程學的知識基礎。
??? 三、核電安全運行的人因工程問題
??? 核電站人因工程研究根據運行人員失誤的信息,分析造成失誤的各種因素,這包括操作員在核電站異常條件下對核電站故障和事故的診斷、決策和實施干預的準確性和響應時間認知和行為特征; 在反應過程中操作員可能造成的錯誤、機理和概率; 這種反應能力和錯誤與人素質的關系等。人因工程圍繞核電站控制室人機接口、操作員工作負荷分析、運行操作員選拔與訓練等人因工程問題開展科學研究。分析研究的結果用于改進運行規程以及改善運行環境,加強對運行人員的培訓,調整人員的素質要求。
??? 1. 控制室設計的人機工程研究
??? 控制室是正常運行操作和應急操作的集中區域,也是核電站人誤發生率最高的地方。發展先進的核電站控制室是提高核電安全性和可靠性最有效的方法。美國三哩島嚴重核事故后,美國提出了“控制室系統”的新概念,控制室不但在其提供的工作環境中裝備人機接口等硬件設備,還與在其中工作的操縱員和支持操縱員工作的軟環境( 操縱規程、培訓等) 緊密聯系在一起,硬件設備-操縱員-軟環境三者構成了一個整體,稱為控制室系統。先進控制室的發展,除了不斷引入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之外,最根本的是考慮了人因工程的原則,突出了人機接口的性能,以達到在簡化操作減輕運行人員工作負擔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發揮人與機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核電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0kV配網電能計量和線損管理
10kV配網檢修安全技術措施探討
10kV配網施工中易被忽視的安全隱患
大工區建制下配網集約化管理實踐探索
電力電纜故障判斷檢測技術與預防技術…
多媒體技術在配網安全生產管理中的應用
發電廠預防電纜故障的技術措施及其應用
快捷查禁違章打造配網施工安全
電力安全生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
發電機軸電壓產生的原因、危害及處理…
電廠值長如何做好安全生產調度工作
淺談電力安全生產
電子商務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及其應對策略
淺談電力企業班組安全生產管理
工業企業電氣危險源辨識
氫站、油站重大危險源辨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