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系統闡述了安全科學技術領域的基本理論和原理。從早期的事故理論到現代的安全原理,人類保障生產和生活安全的思想和方法對策在基本理論的指導下,不斷進步和完善,研究這種軌跡和變化趨勢,對于把握和推進安全科學技術理論的發展有著現實的意義。本文對安全科學技術理論的發展提出了三階段論的觀點,即安全科學理論的發展經歷了:早期的事故學理論;中期的危險分析與風險控制理論;現代的安全科學原理。
關鍵詞:安全科學,安全原理,理論體系,方法論。
前言
人類防范事故的科學已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從事后型的"亡羊補牢"到預防型的本質安全;從單因素的就事論事到安全系統工程;從事故致因理論到安全科學原理,工業安全科學的理論體系在不斷發展和完善。追塑安全科學理論體系的發展軌跡,探討其發展的規律和趨勢,對于系統、完整和前詹性地認識安全科學理論,以指導現代安全科學實踐和事故預防工程具有現實的意義。本文認為安全科學理論體系的發展經歷了具有代表性有三個階段:從工業社會到50年代主要發展了事故學理論;50年代到80年代發展了危險分析與風險控制理論;從90年代以來,現代的安全科學原理初見端倪,目前下在不斷的發展和完善之中。本文將綜合論述這三個階段的基本的認識論、理論系統和方法特征。
一、 事故學理論
1.認識論
事故學理論的基本出發點是事故,以事故為研究的對象和認識的目標,在認識論上主要是經驗論與事后型的安全哲學,是建立在事故與災難的經歷上來認識安全,是一種逆式思路(從事故后果到原因事件)。方法論的主要特征在于被動與滯后,是"亡羊補牢"的模式,突出表現為一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就事論事的對策方式。
2.理論系統
基于以事故為研究對象的認識,形成和發展了事故學的理論體系。
事故分類學:按管理要求的分類法,如加害物分類法、事故程度分類法、損失工日分類法、傷害程度與部位分類法等;按預防需要的分類法:如致因物分類法、原因體系分類法、時間規律分類法、空間特征分類法等。
事故模型論:因果連鎖模型(多米諾骨牌模型)、綜合模型、軌跡交叉模型、人為失誤模型、生物節律模型、事故突變模型等。
事故致因理論:事故頻發傾向論、能量意外釋放論、能量轉移理論、兩類危險源理論、
事故預測理論:線性回歸理論、趨勢外推理論、規范反饋理論、災變預測法、灰色預測法等。
事故預防理論:三E對策理論、事后型對策等
3.方法與特征
在上述思想認識的基礎上,事故學理論的主要導出方法是事故分析(調查、處理、報告等)、事故規律的研究、事后型管理模式、三不放過的原則(即發生事故后原因不明、當事人未受到教育、措施不落實三不放過);建立在事故統計學上致因理論研究;事后整改對策;事故賠償機制與事故保險制度等。
事故學的理論對于研究事故規律,認識事故的本質,從而對指導預防事故有重要的意義,在長期的事故預防與保障人類安全生產和生活過程中發展了重要的作用,是人類的安全活動實踐的重要理論依據。但是,僅停留在事故學的研究上,一方面由于現代工業固有的安全性在不斷提高,事故頻率逐步降低,建立在統計學上的事故理論隨著樣本的局限使理論本身的發展受至限制,同時由于現代工業對系統安全性要求不斷提高,直接從事故本身出發的研究思路和對策,其理論效果不能滿足新的要求。
二、危險分析與風險控制理論
1.認識論
以危險和隱患作為研究對象,其理論的基礎是對事故因果性的認識,以及對危險和隱患事件鏈過程的確認。建立了事件鏈的概念,有了事故系統的超前意識流和動態認識論。確認了人、機、環境、管理事故綜合要素,主張工程技術硬手段與教育、管理軟手段綜合措施,提出超前防范和預先評價的概念和思路。
2.理論系統
由于研究對象和目標體系的轉變,危險分析與風險控制理論發展了如下理論體系:
系統分析理論:FTA故障樹分析理論、ETA事件枝分析理論、SCL安全檢查表技術、FMFA故障及類型影響分析理論等。
安全評價理論:安全系統綜合評價、安全模糊綜合評價、安全灰色系統評價理論等。
風險分析理論:風險辨識理論、風險評價理論、風險控制理論。
系統可靠性理論:人機可靠性理論、系統可靠性理論等。
隱患控制理論:重大危險源理論、重大隱患控制理論、無隱患管理理論等。
3.方法和特征
由于有了對事故的超前認識,這一理論體系導致了比早期事故學理論下更為有效的方法和對策,如預期型管理模式;危險分析、危險評價、危險控制的基本方法過程;推行安全預評價的系統安全工程;四負責的綜合責任體制;管理中的"五同時"原則;企業安全生產的動態"四查工程"等科學檢查制度等。危險分析與風險控制理論指導下的方法,其特征體現了超前預防,系統綜合,主動對策等。
危險分析及隱患控制理論從事故的因果性出發,著眼于事故的前期事件的控制,對實現超前和預期型的安全對策,提高事故預防的效果有著顯著的意義和作用。但是,這一層次的理論在安全科學理論體系上,還缺乏系統性、完整性和綜合性。
三、 安全科學原理
1.認識論
以安全系統作為研究對象,建立了人―物―能量―信息的安全系統要素體系,提出系統自組織的思路,確立了系統本質安全的目標。通過安全系統論、安全控制論、安全信息論、安全協同學、安全行為科學、安全環境學、安全文化建設等科學理論研究,提出在本質安全化認識論基礎上全面、系統、綜合地發展安全科學理論。
2.理論系統
安全原理的理論系統還在發展和完善之中,目前已有的初步體系有:
安全的哲學原理:從歷史學和思維學的角度研究實現人類安全生產和安全生存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如有了這樣的歸納:遠古人類的安全認識論是宿命論的,方法論是被動承受型的;近代人類的安全認識提高到了經驗的水平;現代隨著工業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人類的安全認識論進入了系統論階段,從而在方法論上能夠推行安全生產與安全生活的綜合型對策,甚至能夠超前預防。有了正確的安全哲學思想的指導,人類現代生產與生活的安全才能獲得高水平的保障。
安全系統論原理:從安全系統的動態特性出發,研究人、社會、環境、技術、經濟等因素構成的安全大協調系統。建立生命保障、健康、財產安全、環保、信譽的目標體系。在認識了事故系統人-機-環境-管理四要素的基礎上,更強調從建設安全系統的角度出發,認識安全系統的要素:人─人的安全素質(心理與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質);物─設備與環境的安全可靠性(設計安全性;制造安全性;使用安全性);能量─生產過程能的安全作用(能的有效控制);信息─充分可靠的安全信息流(管理效能的充分發揮)是安全的基礎保障。從安全系統的角度來認識安全原理更具有理性的意義,更具科學性原則。
安全控制論原理:安全控制是最終實現人類安全生產和安全生存的根本措施。安全控制論提出了一系有效的控制原則。安全控制論要求從本質上來認識事故(而不是從形式或后果),即事故的本質對是能量不正常轉移.由此推出了高效實現安全系統的方法和對策。
安全信息論原理:安全信息是安全活動所依賴的資源。安全信息原理研究安全信息定義、類型,研究安全信息的獲取、處理、存儲、傳輸等技術。
安全經濟學原理:從安全經濟學的角度,研究安全的“減損效益”(減少人員傷亡、職業病負擔、事故經濟損失、環境危害等),研究安全的增值效益,即研究安全的“貢獻率”,用安全經濟學理論指導安全系統的優化。
安全管理學原理:安全管理最基本的原理首先是管理組織學的原理,即安全組織機構合理設置,安全機構職能的科學分工,安全管理體制協調高效,管理能力自組織發展,安全決策和事故預防決策的有效和高效。其次是專業人員保障系統的原理,即遵循專業人員的資格保證機制:通過發展學歷教育和設置安全工程師職稱系列的單列,對安全專業人員進出具體嚴格的任職要求;建立兼職人員網絡系統:企業內部從上到下(班組)設置全面、系統、有效安全管理組織網絡等。三是投資保障機制,研究安全投資結構的關系,正確認識預防性投入與事后整改投入的關系,要研究和掌握安全措施投資政策和立法,講求誰需要、誰受益、誰投資的原則;建立國家、企業、個人協調的投資保障系統等等。
安全工程技術原理:隨著技術和環境的不同,發展相適應的硬技術原理,機電安全原理、防火原理、防爆原理、防毒原理等。
目前還在發展中的安全理論還有:安全仿真理論、安全專家系統、系統災變理論、本質安全化理論、安全文化理論等。
3.方法與特征
自組織思想和本質安全化的認識,要求從系統的的本質入手,要求主動、協調、綜合、全面的方法論。具體表現為:從人與機器和環境的本質安全入手,人的本質安全指不但要要解決人知識、技能、意識素質,還要從人的觀念、倫理、情感、態度、認知、品德等人文素質入手,從而提出安全文化建設的思路;物和環境的本質安全化就是要采用先進的安全科學技術,推廣自組織、自適應、自動控制與閉鎖的安全技術;研究人、物、能量、信息的安全系統論、安全控制論和安全信息論等現代工業安全原理;技術項目中要遵循安全措施與技術設施同時設計、施工、投產的"三同時"原則;企業在考慮經濟發展、進行機制轉換和技術改造時,安全生產方面要同時規劃、發展、同時實施,即所謂"三同步"的原則;還有"三點控制工程"、"定置管理"、"四全管理"、"三治工程"等超前預防型安全活動;推行安全目標管理、無隱患管理、安全經濟分析、危險預知活動、事故判定技術等安全系統科學方法。
安全生產無小事 企業安全靠大家
安全措施在大型起重船上的應用
網絡安全的現狀分析和應采取的安全措施
大型場所安全監控系統設計方案
服務器虛擬化安全措施探究
風險社會與風險治理
風險投資的風險防范及其項目經營風險…
試論危巖穩定性評價與防治
淺談如何做好安全生產工作
淺析安全生產管理措施和方法
淺析安全生產管理的重要作用
淺談安全生產監督管理
淺析安全生產事故頻發的原因和對策
網絡安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淺析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的方式方法
淺談安全生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