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幾點思考
作者:紀國友
評論: 更新日期:2011年11月29日
????? 摘要:煤礦安全始終是安全生產的重中之重。抓好煤礦安全工作對于促進整體安全形勢的持續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作者在詳細分析了當前影響煤礦安全生產五個方面的主要矛盾與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從加強煤礦安全監察執法、發揮安委辦綜合協調作用、深化瓦斯治理、強化基礎管理等四個方面做好煤礦安全工作的對策建議。?
????? 關鍵詞:煤礦安全 加強管理 對策
?
?????一、?? 當前影響煤礦安全生產的主要矛盾和問題
1、生產力發展水平與人們對煤礦安全狀況期望值之間的矛盾。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就是生產力發展水平還不高,區域發展不平衡,反映在煤礦安全生產領域就是安全基礎脆弱,裝備水平和生產方式落后,從業人員素質低下。我國的煤礦既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礦井,也有數量眾多原始落后的小煤礦,先進與落后并存。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以人為本”理念的提出,人們對安全生產狀況的期望值越來越高,這與目前還比較落后的生產力和依然嚴峻的安全生產狀況,構成了一個很突出的矛盾,同時也反映了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當前我國安全生產的基本特征,表現為總體穩定、趨于好轉的發展趨勢與依然嚴峻的現狀并存。
2、煤炭需求與煤礦安全保障能力之間的矛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GDP一直處于快速增長的態勢,煤炭產量也從1979年的6.3億噸增長到2007年的25.3億噸,翻了兩番。據2004年調查,當年生產的19.97億噸煤炭中,具備安全保障能力的產量僅為12億噸。雖然通過三年多的整頓關閉淘汰了一大批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小煤礦,通過瓦斯治理提升了一批煤礦的安全保障水平,但從現場督查情況看,仍有相當一部分小煤礦不具備安全保障能力。特別是煤電油運持續偏緊,電煤供應壓力增大,煤價一直在高位波動。受利益驅動,超能力、超強度、超定員生產,甚至非法、違法開采現象抬頭,少數地區還比較嚴重。煤炭需求的快速增長與煤礦安全保障能力之間的矛盾愈顯突出。
3、我國正處于安全生產事故的易發期,煤礦安全工作壓力大。在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體學習會上,專家通過對20多個國家的分析對比,以及對建國50多年來安全生產發展歷程進行回顧總結,得出兩個啟示:一是在工業化過程中確實存在著生產安全事故的易發期,而我國正處于這一時期。二是建國以來各類事故總量長時間隨經濟規模的擴大而上升;通過政府監管、法律約束、政策引導等各種手段,反映安全生產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互關系的一些相對指標出現持續下降,近三年煤礦事故總量開始得到控制。但是,由于目前煤礦安全生產的基礎仍然相當脆弱,某個時段,事故還可能出現反復,要保持煤礦安全生產狀況持續穩定好轉,有相當大的壓力。
4、現行的煤炭行業管理不適應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200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安全生產法》執法檢查報告中,明確指出煤炭行業管理弱化是影響煤礦安全生產狀況穩定好轉的一個重要原因,煤炭行業是一個龐大、高危、基礎、弱勢產業,新井如何布局、資源怎樣配置,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需要多少煤炭,環境承載能力能否適應,煤炭產量控制在多少比較合理等涉及煤炭工業安全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問題,都應由行業管理部門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統籌考慮,合理控制,不能完全由供需矛盾來決定。目前行業管理弱化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只有少數省區保留了煤炭行業管理部門,多數是在經委或發改委設一個處(或辦公室),人員不足,專業人員短缺,難以履行行業管理職責,而煤礦安全監管部門、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又不能代替行業管理。
5、兩個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從事故查處、安全檢查、專項督查所發現的一系列問題,都反映出政府安全監管責任和企業安全主體責任沒有落實到位。山西發生的一系列煤礦重特大事故,究其原因如出一轍,超層越界、機動車運輸,打密閉逃避檢查等等,事故前,地方有關部門也對煤礦進行了檢查,關鍵是力度不夠,不敢碰硬,煤礦照樣我行素,最終釀成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