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e8akv"></pre>
      1.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禁18,无码h片在线观看网站,丰满岳乱妇久久久,成年无码av片在线蜜芽,制服丝袜人妻有码无码中文字幕,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

        安全管理網

        安全性評價

          
        評論: 更新日期:2008年03月07日

        安全性評價技術,最早是由美國道化學公司于1964年開發的,二十多年來,尤其是近幾年來,各國相繼提出了各具特色的評價模式。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以生產設備為主體,逐一分析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各種物質的火災和爆炸特征以及工藝過程中各種潛在危險因素,從而為防止事故,保證安全生產提供了具體和可靠的依據。但尚未形成一套通用的、完整的評價方法。

        第一節 安全性評價的概念


        一、 安全性評價的定義

        安全性評價(Safety Assessment)也稱危險性評價或風險評價,它是綜合運用安全系統工程的方法對系統的安全性進行預測和度量的一種科學方法。就是對系統存在的危險性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統發生危險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的評價,以尋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損失和最優的安全投資效益。

        企業進行安全性評價,可使宏觀管理抓住重點、分類指導,也可為微觀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礎數據,是實現現代化科學管理的重要環節,是實現“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保證職工安全和健康”的有力措施。

        二、 安全性評價的內容

        安全性評價包括以下的基本內容:

        (1) 危險的辨識 主要是查明系統中可能出現的危險的種類,范圍及其存在的條件。

        (2) 危險的測定與分析 即通過一定的事故測定和危險分析(包括固有的和潛在的危險)。對系統內可能出現的新的危險及在一定的條件下轉化生成的危險,進行進一步分析,分析可能造成的傷害和損失。

        (3) 危險的定量化 把系統中存在的危險進行定量化處理,對其危險程度及可能導致的傷害程度進行客觀的評定,用以劃定安全與危險,可行與不可行的界限。

        (4) 危險的控制與處理 為消防危險采取消除、避開、限止和轉移等技術措施以及檢查、教育、訓練等管理措施。

        (5) 綜合評價 進行危險度等級的評定并進行概率安全評價,然后同既定指標或標準相比較,判明所具有的安全水平,進而找出改善安全狀況的最佳方案。

        三、 安全性評價的分類

        安全性評價一般可分為三種情況

        (1) 對過去狀態的安全評價 通過對以往事故資料的分析評價,使人們了解該系統的危險源和危險程度,以尋求有效的對策。

        (2) 對系統設計階段的安全評價 預測系統的危險性,以便盡可能在設計制造階段減少或消防系統的危險性。

        (3) 對正在運行的系統的安全評階 在事故發生前對已存在的工藝過程,設備情況,環境條件,人員素質和管理水平等綜合情況作安全方面的概括。這對消除危險,防止災害和更好地保證系統安全是十分重要的。

        工業安全性評價的分類:

        (1) 按各評價對象不同的階段分為:

        1) 事前評價:事前評價是系統計劃的一個重點。因為通過評價和預測所獲得的信息,可在事前評價階段加以修正,系統安全性和投資效益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階段。

        2) 中間評價:中間評價是在系統研制途中,用來判斷是否有必要變更目標和為及時采取對策進行管理的有效手段。

        3) 事后評價:當系統開發完了投入使用時,便可對整個項目進行事后評價。評價的要點應抓住安全性的評價、技術的評價、經濟的評價和社會的評價。事后評價是在定量地掌握已達到的目標的安全水平,同時確認目標以外的安全效果的方法。

        4) 跟蹤評價:某個項目完成以后,在投入使用的過程中經過多年安全性調查和評價,它對以后的安全工作有什么貢獻以及所波及的效果。這種評價也可以稱之為“追加評價”。

        (2) 按工業安全管理內容分為:

        1) 工廠設計的安全性評審:對新建工廠和應用新技術的不安全因素,通過評審,消滅在計劃設計階段。一些國家已將它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來。

        2) 安全管理的有效評價:反映企業安全管理結構的效能,事故傷亡率、損失率、投資效益等。

        3) 生產設備的安全可靠性評價:對機器設備、裝置、和部件的故障和人機系統設計,應用系統工程分析方法進行安全、可靠性評價和方法。

        4) 行為的安全性評價:對人的不安全心理狀態的發現和人體操作的可靠度通過行為測定評價其安全性。

        5) 作業環境和環境質量評價:是指作業環境對人體健康危害的影響和工廠排放物對環境的影響。

        6) 化學物質的物理化學危險評價:評價化學物質在生產、運輸、貯存中存在的物理化學危險性,或已發生的火災、爆炸、中毒等安全問題。

        (3) 按照研究角度的不同,安全評價可分為:

        1) 技術評價:是指新科學技術成就的就應用所產生的正負效果。例如新裝置、新產品對社會、經濟影響等方面的評價。

        2) 經濟評價:指對企業的經濟效益的評價。例如事故損失率、安全投資效益影響企業經濟結構變化等方面的有關問題。

        3) 社會評價:指對引起社會問題題的評價。例如對社會發展、社會生活、社會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和危害。

        (4) 根據評價方法的特征可分為:

        1) 定性評價:即依靠人的觀察分析能力,供助于經驗和判斷能力進行評價的方法。

        2) 定量評價:即主要依靠歷史統計數據,運用數學方法構造數學模型進行評價的方法。

        3) 綜合評價:綜合評價是指兩種以上方法的組合運用。這種綜合常表現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綜合,有時是兩種以上定量評價方法的綜合。由于各評價方法都有它的適用范圍和缺點,綜合評價兼有多種方法的長處,因而可以得到較為可靠和精確的評價結果。

        四、 安全性評價的意義

        1. 是預防事故的需要

        在工業生產中,各種工藝過程和生產裝置,都是為了把預料和資源轉變成半成品或成品,而這種轉換不可能達到完全的程度。因此,必然會有一部分剩余的能量或剩余的物質不能被控制,可能會造成對生命的危險和資產的損失,甚至會導致社會的災難。這種負效益往往被人們所忽視,而且這些影響在建設以及生產的初期階段也是不容易被覺察的,所以為了保障生產,必須從預防事故這一根本目的出發,對建設項目和生產運行中的安全性進行科學的預測和評價。

        2. 是制定安全對策的需要

        現代工業生產需要應用現代各種科學領域的知識和專門技術,綜合采取管理、技術和教育等綜合對策,建立有效的安全保障體系,因而要進行安全投資。安全投資必須講究效益,這就有一個方案優化的問題。系統安全所指的不僅是有效地控制并消防危險,而且包含在系統的運行周期、操作效率和投資費用方面達到最佳的配合。也就是要考慮最佳的綜合效果。在可行性研究中進行安全論證,可以預先判明所建項目及應用新技術可能帶來的主要危險及其可能產生的各種后果,確保在決策過程中考慮所包含的危害,以便于正確選擇廠址、合理布局、確定正確的技術路線和基本防災對策。在系統的設計中進行安全評價,可以鑒別設計中薄弱環節,以便于及地糾正,這是一種最經濟地獲取系統安全的方法。

        3. 是加強安全管理的需要

        從國家宏觀的安全管理來說,通過安全管理評價,對不同的行業和企業危險性的情況及其對社會的危險程度,可以使安全管理部門、監督監察部門及時了解整個社會生產的安全狀況,部署監督監察力量,以便于確定重點管理范圍與對象。對于已投入運行的企業進行安全性評價,可以全面地掌握企業及系統的安全狀況,進一步修訂安全規程,改善防災設施與組織,使企業具備應有的防災能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 是實現本質安全化的需要

        通過安全性評價,使得凡是需要人操作的設備、系統、在人的操作失誤后,應能夠自動保障人身和設備、系統的安全。如設計各種安全聯鎖裝置、程序控制系統等,即使人操作失誤,設備、系統能拒絕執行,確保安全。

        通過安全性評價使得設備、系統應具備自我保護能力,即當故障發生時,能夠自動切除故障部分,切入備用部分或安全地停止運轉,并發出警報,以便操作人員及時發現與維修。

        第二節 安全性評價的要素和標準


        一、 評價要素

        系統的目的性與集合性是聯系在一起的。若干要素集合在一起最為實現一定的目標,沒有目標就沒有要素的集合,因此評價目標是評價的出發點,是評價目的的具體化。通過制定目標,把評價所達到的要求落到實處。

        建立要素集是逐項落實總目標的結果??偰繕藨斒侵庇^的、具體的。為此要進行總目標的分解,即將總目標分解為各級分目標,直到具體、直觀為止。在分解過程中要注意使分解后的各級分目標與總目標保持一致,分目標的集合一定要保證總目標的實現。

        另外,建立要素集必須符合相關原理,即①相關性——要素之間的相關關系。②層次性——形成階層性的功能團。③整體性——掌握結構的核心。運用相關性原理不斷分析,而后逐步組合設計掌握要素集。也可以信息結構、分解總目標建立要素集。圖10-1為工業安全系統評價的要素集或目標樹。


        圖10-1評價要素集(或目標樹)


        2.危險性評價的基本要素

        安全評價是根據評價目標確定對象,然后尋求對象的一切不安全因素和一切安全因素,并給以權重。通過對大量事故的調查分析結果表明,導致災害性事故的基本因素,可分為二大類型:一是由于不安全的狀態所引起的:二是由于不安全的行動所引起的。具體地說就是物的原因、人的原因和環境條件三個方面。為了預防災害性事故的發生,就應當從消除導致事故的主要原因著手進行危險性分析和預測。

        (1) 物的原因 主要是設備、裝置的結構不良,強度不夠、磨損和劣化,有毒有害物質及火災爆炸危險性物質、安全裝置及防護器具的缺陷等因素。此外,對各種機械、裝置、管道、貯罐等在整個系統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們在什么情況和條件下可能發生故障,這些故障對系統的安全可能發生哪些影響,各種有毒有害及危險性物質的儲存、運輸和使用的狀況,都應當進行具體的分析,以便于防范和控制。

        (2) 人的原因 主要是誤判斷、誤操作、違章作業、違章指揮、精神不集中、疲勞以及身體的缺陷等。

        化工廠所發生的重大火災、爆炸等事故中,半數以上的原因是由于誤操作造成的。所謂操作是指在生產活動中,作業人員在操作或處理異常情況時,對情況的識別、判斷和行動上的錯誤。在危險性大的生產作業中,保持作業人員處于良好的精神狀態是避免發生事故的重要環節。

        (3) 環境條件 主要是作業環境中的色彩、照明、溫度、濕度、通風、噪聲、震動以及由于鄰近的火災爆炸和有毒物質的泄漏彌散等可能形成的次生災害。

        二、 評價標準

        1. 安全標準

        系統安全性指標的目標值是事故評價定量化的標準。如果沒有評價系統危險性的標準,定量化評價將失去意義。這將使評價者無法判定系統安全性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改善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系統物的損失和人的傷亡為最小,因此一些國家都制訂實現的目標值。我國政府制訂具有法律作用的產業安全衛生法,針對設備、裝置的設計、安裝、改造等頒布一系列國家安全標準和檢查規范。根據這些法制、標準、規范進行評價,確認系統安全性。

        2. 系統安全性等級

        正確地劃分危險性等級,根據危險性等級的大小,輕重緩急地整改隱患,這對消滅事故隱患、提高安全技術水平具有實際意義。

        對危險性等級的劃分和評價,大體上采用相對的和概率的方法,主要包括:

        1) 根據同類系統或類似系統以往的事故經驗教訓,指定分類等級。

        2) 利用安全系數或安全閥值來評價危險性。

        3) 評價者根據過去的經驗,按自己的見解,指定一系列數值為尺度評價危險性。

        4) 依據損失率概念。損失率(Rrr)等于損失嚴重度(S rr)乘以損失頻率(F rr)。損失嚴重度(S rr)是發生一次事故(T)所造成的損失數值。損失頻率(F rr)是在一定時間或周期內,事故(T)出現的可能性,即事故出現的頻率。

        統計計算各工業類型各工種所得到的損失率(死亡概率)指標,如果這個指標達到的安全要求能為人們所接受,則這個指標就被承認為安全指標。

        另一種劃分危險性等級的方法是k.J.格雷厄姆和G.E、金尼提出的,他們認為影響危險的主要因素有三個:

        1) 發生事故的可能性L。

        2) 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率E。

        3) 事故一旦發生,可能造成的后果C。

        把前兩者看成是危險頻率,后者相當于危險嚴重度。作業條件的危險定義為上面三個數值分數的乘積:D=LEC

        以被評價的環境與標準的環境之比為基礎,采用打分的辦法,確定各種變量的分數值,最后根據總的危險性分數(D值)來評價其危險性等級。

        3. 系統安全性指標的選取原則

        危險性的大小主要與危險(或隱患)所釀成的事故后果,事故發生的可能性(概率)和安全投資水平有關。據此,以如下五個方面來選取安全性的評定指標:

        1) 一旦隱患釀成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多人身傷亡數。

        2) 一旦隱患釀成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財產損失數。

        3) 事故發生的可能性(概率)。

        4) 人員暴露于危險環境(隱患情況)的頻率。

        5) 根據安全投資水平評價安全性。

        第三節 機械電子工廠安全性評價


        1987年12月,機械電子工業部立足于我國國情,制定并頒發了《機械工廠安全性評價標準》。1989年8月,結合電子工業的情況,又頒發了《電子工廠安全性評價補充標準》。幾年來,安全性評價工作已在機械電子工廠普遍開展,全國已出現了許多“安全級”企業,有的企業則達到了“特級安全級”。

        機械電子工業開展安全性評價是安全工作的一項重大改革,要求企業實行“分級管理,分線負責”的系統管理體系,從而有力地提高了企業管理水平,調動了廣大職工參加安全管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和保證了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法令、標準、規程的執行,事故隱患得到了有效整改,設備設施本質安全性明顯提高,傷亡事故大幅度下降,塵毒點合格率顯著提高,保證了職工及國家財產的安全,促進了經濟發展,受到機電工業企業社會的歡迎。

        一、 評價原則

        安全性評價分危險程度分級和安全性評價分級。

        1. 危險程度分級

        危險程度分級是指企業擁有的生產作業設備、設施、物品等級固有的危險程度。分為:

        Ⅰ級(低度危險)

        Ⅱ級(中度危險)

        Ⅲ級(高度危險)

        事故是能量逸散的結果。根據機電工業生產作業的特點,主要能量形式不外乎是機械能(動能與勢能)、熱能、化學能等。這些能量的使用與轉換,都包括在機電工廠危險等級劃分的設備、設施與物品生產(做功)之內。因此,設施及物品的擁有量的多少和大小,決定了企業危險程度的大小。

        根據我國機械工業35年來重大傷亡事故統計分析,所發生的事故,有80%以上是《標準》“附錄一”所歸納的設備、設施及物品所造成的,因此它應該成為計分企業危險程度的主要依據。同時,根據我國機電工業行業門類多、數量大、大中小規模不等的特點,應該有一個危險程度的綜合度量。例如,儀器儀表行業與重型機械行業比較,就生產工藝需要的設備、設施及物品來說,重型行業的擁有量自然比儀器表行業多且大,因而重型機械行業危險程度就比儀器表行業危險程度高。同樣,企業規模的大小,也決定了危險程度的高低。

        2. 安全性評價分級

        安全性評價分級是指企業生產作業環境、生產設施和安全管理綜合反映出的安全狀態。根據不同的工廠,其安全性評價分級如下表所示:

        見表

        危險程度分級是為企業宏觀管理提供固有危險程度的基礎數據,而安全性評價分級則是為企業微觀管理提供本質性的安全狀態信息。

        3. 安全性評價分類

        安全性評價分為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兩種。鑒于我國機電工業企業的實際情況并參加了國外有關機電工廠安全性評價標準,我們采用了定性評價方法。

        二、 評價程序


        機電工廠進行安全性評價,必須嚴格按照工廠自評,省、自治區、市主管部門復評,機械電子工業部審批的程序進行。

        1. 工廠自評

        工廠開展安全性評價應在廠長直接領導下,按照“分級管理,分線負責”的原則,做到組織落實、計劃落實,通過評價—整改—再評價,多次循環,在達到工廠自評預定目標后,進行自評總結,按部統一規定的《機械電子工廠安全性評價報告書》填報,并向省、自治區、市主管部門提出復評申請。

        2. 省、區、市復評

        省、自治區、市主管部門接到工廠復評申請后,根據工廠規模,可以組織6~13人的復評組。復評組中,部級安全性評價診斷師必須多于三分之一,并按以下程序復評:

        1) 聽取工廠自評情況匯報,宣布復評工作安排。

        2) 確定復評范圍和抽樣對象。

        3) 對抽樣對象逐一按標準進行查證、考核和考試。

        4) 按專業組織計算各項評價得分,并寫出各專業組評價情況小結,報復評組組長。

        5) 復評組長對各專業組評價資料進行綜合審查、匯總,經召開復評組全體會議討論通過,并與工廠領導交換意見后,寫出復評總結報告。

        6) 召開工廠中層以上干部會議,宣布復評結論。

        7) 填寫《機械電子工廠安全評價報告書》,并向機械電子工業部提出申請審批報告。

        3. 機械電子工業部審批

        機械電子工業部在接到省、自治區、市申請審批報告后,根據年度各省、自治區、市申報審批數量,適時組織抽查評審和確認。

        部抽查評審程序前(6)項與省、自治區、市復評程序相同,只是將復評二字改為“部評審”,第(7)項為填寫《機電工廠安全性評價報告書》中的部評審結論。

        對經部評審,確認的“安全級”、“特級安全級”企業,由部統一頒發評價等級證書、標志,并將審批后的《機械電子工廠安全性評價報告書》退還省、自治區、市主管部門及工廠存檔。

        三、 評價方法

        在安全性評價過程中,各級評價均應按照危險等級劃分計算方法,首先確認工廠的危險等級,然后按照安全性評價項目逐項進行評價。

        綜合管理評價主要是評價企業安全管理體系、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預防事故發生的組織措施的完善性;操作者和管理者的安全素質高低及對不安全行為的控制能力。

        綜合管理評價設置了14項評價項目,給定分值240分,采用了10個安全性評價檢查表,用查證、考試的方法進行評分。

        危險性評價主要評價生產設備、設施及物品的危險性大小,以及預防、控制事故發生的技術措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程度。

        危險性評價設置了機械工廠評價項目40項、給定分值600分;電子工廠評價項目55項、給定分值900分。分別采用了37個、52個安全性評價檢查表,采用現場查證、測定的方法進行評分。

        作業環境評價主要是評價生產作業環境帶來的危險和引起事故可能性的大小。

        作業環境評價設置了11項安全性評介項目,給定分值160分,采用5個安全性評價檢查表,采用現場查證、測定的方法進行評分。

        為保證工廠自評不留漏洞、死角,應按照《標準》所列項目和條款逐一對所涉及的部門、人員及設備、設施、物品進行百分之百的評價。省、自治區、市復評和部評審時要按照《標準》中規定的抽樣原則進行抽樣評價。抽樣時要盡量考慮全面,使抽樣對象能正確反映企業的狀態狀況。抽樣前工廠應提供各類設備、設施、部門和人員的擁有數量及分布情況資料。

        評價過程要采用以下兩種方法:

        一是“三點一線”的評審方法,即每一評價項目的文本、資料、檔案、圖紙、數據以及抽查考試與現場考核,查證,均達到《標準》條款的要求。

        二是“動態與靜態相結合”的評審方法,即每一評價項目的評審以動態為主,結合靜態情況進行查證。

        以上兩種方法改變了過去安全檢查工作“走馬觀花”、目的性不強的現象,而注意評價效果,體現了評價過程中形式、內容、效果相統一的評價原則,促進了安全工作質量的提高。

        在評價過程中,為保證評價質量,提高評價效果,對評價的項目要貫串以下原則。

        (1) 綜合管理評價

        1) 分級管理,分線負責的原則。

        2) 各部門、車間之間相互協調的原則。

        3) 有效性的原則。

        (2) 危險性評價

        1) 系統整體性的原則。

        2) 安全防護安全性、可靠性的原則。

        (3) 作業環境評價

        定置、定位、整潔、文明的原則。

        第四節 如何搞好安全性評價工作

        一、 企業的自評工作

        企業的安全工作是一個大系統,識別、控制、預防、改造這個大系統中的人、機、物、環境的危險性,就必須對它有充分的認識,明確指出危險性的存在和事故發生的可能性。那么,企業如何進行自評工作呢?

        1. 企業第一責任者(廠長、經理)、部門第一責任者必須親自抓評價

        理由有三條:

        1) 安全性評價是一個企業全方位的工作,涉及到設備設施、部門、人員三個100%,他們各有各的責任,各有各的任務,企業廠長更是責無旁貸,必須親自抓評價。

        2) 安全性評價對于實現系統的安全性要求高,工作量大面廣,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為實現這些要求,只有企業第一責任者,才能起到領導、組織、協調、部署的指揮作用。

        3) 必須徹底糾正“管生產必須管安全”僅是生產廠長管安全的偏向。長期以來,人們把企業安全工作錯誤地理解為僅從原材料投入到產品完成的單一生產安全。通過評價,必須把生產過程的安全轉變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系統安全。這種實質性的轉變,只有第一責任者親自抓評,關系才能理順。

        2. 評價過程必須實行“分級管理,分線負責”的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

        1) 安全性評價是一項大的系統工程,企業內部所有的分系統或子系統無不與安全性評價發生一定關系。在這種情況下,單靠哪一個人、哪一個部門都是難以達到預定目的的。從另一方面說,各級各線的領導者都要對本單位,本線的安全負責,都應該把自己所承擔的那一部分工作做好。如果你主管的那一部分安全工作不能達到要求,說明你沒有盡職盡責。因此,抓好主管的那一部分工作當然要包括安全工作在內,都是份內的事情。一個企業要真正搞好安全性評價,就必須實行“分級管理,分線負責”,使企業的整個運行機制能有效地運轉。

        2) 為了搞好“分級管理,分線負責”的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性評價必須制定“安全性評價分級管理,分級負責項目明細表”。

        ① 企業根據情況可以自行分級。一般分為三級:廠級、部間(車門)級(班組工段)級。

        ② 分線也要根據具體情況確定。一般分為:第一責任者、生產線、人事線、基建線、技術線、經營線、后勤線、運輸線等等。

        ③ 確定線負責人。

        ④ 根據《標準》制定三部分(綜合管理評價、危險性評價、作業環境評價)分線的安全性評價項目內容。

        ⑤ 應得分值。

        ⑥ 目標分值。

        ⑦ 完成日期。

        確定了項目明細表,才能做到評價過程任務明、問題明、目標明、責任明。

        為使評價過程獲得好的效果,不出現漏洞,可以設計“安全性評價保證體系圖”。如何繪制保證系圖,可根據本企業機構建制特點及崗位責任的管理內容而定。

        3. 建立企業安全性評價領導小組和機構

        1) 設立以第一責任者為領導的安全性評價領導小組和安全性評價辦公室。

        2) 根據“分級管理,分線負責”原則,建立各線副廠長為首、有關主管處室主要負責人組成的專業整改組。

        3) 建立以各車間、處室第一責任者為首的車間、處室領導小組。

        4) 建立由企業各有關專業職能人員組成的專業指導組或驗收組。

        通過建立上述的各級領導小組和機構,使企業形成自上而下的、完整的領導體系和自下而上的層層保證體系,保證安全性評價總體目標的實現。

        4. 企業舉辦各層次、各級、各類專業人員的安全性評價學習班,進行宣傳、教育和培訓。

        舉辦各種學習班的目的是為達到:

        1) 提高對安全性評價的認識。

        ① 要想搞好安全性評價,就要正確理解安全性評價的目的、意義及其特點。

        ② 要認識到安全性評價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項重大改革。

        ③ 要搞清楚安全性評價與安全評比、安全檢查之間的區別。

        ④ 搞好安全性評價是提高工廠綜合安全水平的自身需要,真正樹立“不是要我評價,而是我要評價”的思想。

        ⑤ 達到“安全級”標準不是輕而易舉的,但又不是高不可攀的。

        2) 提高對安全評價標準的理解。

        3) 正確掌握安全性評價標準中的各種方法。

        4) 提高對評價中的技術問題的剖析能力。

        5. 編制安全評價工作總體規劃

        1) 由于安全性評價工作在我國尚屬首創,不少企業剛剛接觸,對此尚不熟悉,因此一定要有個總體規劃。

        2) 安全性評價包括了綜合管理、各種設備設施、作業環境及生活場所,它既是一個全方位的工作,又是一個多元化的工作,因此必須要有總體設計、總體規劃。

        3) 這項工作不是一個簡單工程,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而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所以必須進行總體設計。

        總體設計方案大體包括:

        1) 安全性評價組織領導。

        2) 安全性評價指導思想與工作方針。

        3) 安全性評價的目標。

        4) 安全性評價費用支出。

        5) 安全性評價工作原則和資料準備。

        6) 安全性評價各階段時間與工作安排。

        7) 安全性評價學習班安排。

        8) 安全性評價自評驗收方法。

        9) 安全性評價獎懲方式。

        10) 安全性評價組織與管理

        二、 安全性評價工作中應注意的問題

        1. 要將實現“分級管理,分線負責”的系統管理體系作為安全性評價的突破口。

        實現系統管理是安全性評價的核心?!胺旨壒芾?,分線負責”的系統管理思想是安全性評價標準貫串于始終的一條主線,它不僅關系到評價過程的成敗,也關系到評價成果能否鞏固和提高。“分級管理,分線負責”的條線清楚,責任落實,評價工作就順利,就能夠成功。相反,安全性評價失敗這是必然的結果,即使達到“安全級”,也是鞏固不了的。一些成功的和一些失敗的企業經驗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因此,安全性評價工作首要的問題就是要首先看一看“分級管理,分線負責”的系統管理體系是否形成,是否落實了安全生產責任制。

        2. 要學好《標準》,吃透《標準》,提高對《標準》的認識與理解

        安全性評價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改革,是機械工業推行科學管理的一次嘗試。只有解決好對這項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才能開展好這項工作。

        還要吃透《標準》,理解《標準》,特別是要掌握好有關的技術要術。有的同志由于學習《標準》不夠,對《標準》理解得不夠,造成事倍功半,效果并不顯著。因此,要舉辦不同類型的學習班,抓好培訓教育。

        3. 要全面地修改、補充、完善各種規章制度

        在評價工作一開始,首先要按照“分級管理,分線負責”的原則全面地修改、補充和完善有關的規章制度與安全生產責任制,使之統一在“分級管理,分線負責”的原則下。例如,有的企業在幾個制度中對同一個問題規定不一致;有的企業在形成一個新制度時,卻并未相應地改變其它有關的制度;有的企業表面上已經形成了“分級管理、分線負責”,但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圖卻仍然是縱向管理的模式。以上問題說明,如果規章制度不統一、不明確,“分級管理,分線負責”的系統管理也是搞不好的。

        4. 安全性評價工作要達到三個100%,要開展“三全”和“三整”活動

        企業在評價過程中應該做到三個100%的評價,即設備設施的100%,部門的100%和人員100%。安全性評價中不能漏頂、漏部門、漏人員,不能存在保一項、舍一項的思想。只有這樣才能保證10%的抽查率合格。因此,必須進行“全員、全面、全過程”評價,重點在班組,創建安全標準化班組,用典型模型模式推動整個企業的評價工作。另外,要按照“整理、整頓、整改”的方針,深入細致地開展評價工作。整理,就是整理原有的資料、臺帳,摸清情況,搞清家底;就是按照“分級管理,分線負責”的原則進行全面整頓;整改,就是對設備設施、作業環境中存在的問題全面進行整改,要經過數次PDCA循環,才能達到從根本上治理的目的。

        5. 避免形式主義,要做扎實的工作

        安全性評價是一項艱苦細致的工作,與安全檢查不同,不是一個月、二個月的事故,而要做深入細致的、扎實的工作,要花大力氣,流大汗。不能走形式、走過場,不能為評價而評價,湊合是沒有好結果的。另外,開展安全性評價,償還歷史爾帳,需要花些錢也是很自然的,要實事求是,該花的錢一定要花。但不要形成一種搞安全性評價就是要花錢,甚至以花錢多少來表示決心大小的錯誤傾向。有的企業搞評價時,為圖省事,準備大拆大換,拼命搞生產地面美化作業環境。這種做法,并不是我們的目的,如改善作業環境,。企業力所能及,也是可以的。

        6. 安全性評價達到“安全級”不是高不可攀的

        《標準》是為保證企業安全生產要求而制訂的,是客觀需要的具體反映。它既是高標準,又是切實可行的,是符合我國國情的。要達到安全級企業標準確有一定的難度,但也不是高不可攀的。這就需要下真功夫,下大力氣,只要一點一點扎實地去做,是完全可以達到的。

        網友評論 more
        創想安科網站簡介會員服務廣告服務業務合作提交需求會員中心在線投稿版權聲明友情鏈接聯系我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 精品国产中文字幕av| 亚洲永久精品ww47永久入口| 望江县| 国产熟女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亚洲综合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极品vpswindows少妇|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网站| 国产精品视频亚洲二区| 国产精品毛片av999999| 潮喷失禁大喷水无码| 久久er99热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乱久久亚洲国产精品| 国产av一区二区午夜福利|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6| 国产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97se亚洲综合自在线|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人妻| 宜州市|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亚洲| 爽爽精品dvd蜜桃成熟时电影院| 亚洲午夜理论无码电影|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区|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久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美日韩久久| 四虎在线播放亚洲成人| 内丘县| 亚洲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二区| 免费一级黄色好看的国产|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 午夜AAAAA级岛国福利在线|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无遮挡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啪视频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剧情亚洲二区| 国产成人av性色在线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