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控制工藝參數
涉有化學危險物品的生產過程必須掌握其變化規律,并準確地控制各種工藝參數(如溫度、壓力、流量、液柱、流速、物料配比等) ,這是安全生產的基本保證。實現這些參數的自動調節和控制是安全生產的重要措施。
1) 溫度控制。溫度是化工生產中的主要控制參數之一。物料反應都是在適當溫度下進行反應的,如果超溫可能造成系統壓力升高,導致爆炸;也可能因溫度升高造成劇烈的副反應,發生沖料或爆炸而產生新的危險。有時化學反應因溫度下降造成反應速度減慢或停滯;而當反應溫度恢復正常時,由于未反應物料的積聚發生劇烈的反應,來不及散熱而引起爆炸。溫度下降,也可能使物料凝結堵塞管路或造成設備管路破裂,因易燃物泄漏而發生火災爆炸等預想不到的事故。為保證安全生產,一般都要嚴格控制反應溫度,向反應系統輸入或輸出熱量,尤其要防止過熱現象。如:乙烯氧化制造環氧乙烷是典型的放熱反應,如果反應熱不能及時散出,溫度過高會使乙烯完全燒掉而放出大量的熱量。環氧乙烷沸點只有10.7℃,爆炸極限又寬達3%~100%,在沒有氧氣存在下也能發生分解爆炸。所以,此類反應在高溫下是很危險的。在生產過程中必須采取有效的散熱方法,控制適宜的反應溫度。
2) 壓力控制。在化學反應過程中,壓力低會使反應速度減慢或根本不反應,致使本反應物料積聚,可能引起意外的危險;壓力過高也可能帶來上述結果,或超過設備承受壓力而發生破裂,造成火災爆炸事故。
3) 流量和流速控制。對于放熱反應,投料量和投料速度不能超越設備的傳熱能力,否則將會引起物料溫度猛增升,發生物料的分解等副反應而導致事故。
4) 配料比和投料順序的控制。對于熱反應物料的配比要嚴格控制,對于反應物料的濃度、含量、投料速度和投量都要準確的分析和計量,嚴格遵守操作技術規程。對連續化程度較高的、危險性較大的生產,在開始生產時要特別注意反應料的配比關系。為保證安全生產,在裝置中應裝有在線色譜,檢測循環器,并設有安全聯鎖裝置。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度的影響很大,如果催化劑過量就可能發生危險。可燃和易燃物質與氧化劑進行反應的生產,要嚴格控制催化劑的加入量。在這類生產過程中,還要嚴格遵循一定的投料順序,切忌顛倒,否則會引起事故。
(2) 控制生產環境的火源及易燃物泄漏
1) 嚴格控制火源。著火源可能是明火,摩擦與撞擊,電氣設備和靜電,應依次采取如下措施嚴格控制火源。
① 控制明火措施:a. 在工藝操作過程中,加熱易燃液體時,應當采用熱水、水蒸氣或密閉的電器以及其他安全的加熱設備;b. 在有爆炸危險的廠房、貯罐、管溝內,不得使用蠟燭、火柴或普通燈具照明,應采用密閉或防爆型電器照明,禁止在有這些危險的車間和倉庫內吸煙和帶入火柴、打火機等;c. 如必須采用明火時,設備應該密閉,防止易燃物溢漫或泄漏,有關爐灶須用封閉的磚墻隔絕在單獨的房間內。為防止易燃物質漏火燃燒室,密閉容器設備應定期做水壓實驗和氣壓實驗。
② 焊割動火安全措施,目前主要有置換動火與帶壓不動火兩種辦法。置換動火就是在焊補前實行嚴格的惰性氣置換,將原有的可燃物排出,使容器內的可燃物含量不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保證焊補操作安全。這種方法如果置換的不徹底及其他因素的影響也還是有發生爆炸的危險。為此,焊補操作時還必須做到:安全隔離,嚴格控制可燃物含量,實施現場空氣分析和監視,徹底清洗容器,開出放散孔口;安全生產組織嚴密,并備有消防器材,以防不測。帶壓不置換動火目前在燃料油和燃料氣容器管道的焊補都有采用,主要是嚴格控制氧含量,使可燃氣體濃度大大超過爆炸上限,從而不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并且在正壓條件下讓可燃氣以穩定不變的速度,從容器的裂縫外擴散逸出,與周圍空氣形成一個燃燒系統,并點燃可燃氣體。只要以穩定條件保持這個擴散燃燒系統,即可保證焊補工作的安全。帶壓不置換法不需要置換容器原有的氣體,有時可以在不停車的情況下進行(如焊補氣柜) 。但是它的應用有一定局限性,只能在容器外面動火,而且需在連續保持一定正壓力的條件下進行,沒有正壓就不適用,因為無法肯定容器內是否負壓、有無空氣進入等,而且在這種情況下取樣分析也不可能準確反映系統的氣體成分。為確保帶壓不置換動火的安全性,必須注意下列安全要求:嚴格控制氧含量,帶壓動火焊補之前,必須進行容器內氣體成分的分析,以保證其中氧的含量不超過安全值。所謂安全值就是在混合氣中,當氧的含量低于該值時,就不會形成達到爆炸極限的混合氣,也就不會發生爆炸。例如氫氣的爆炸下限為4.0%,上限為75%,在75%時,空氣占25%,氧的含量為5.2%,亦即當氧的含量小于5.2%時就不會形成達到爆炸極限的混合氣。在動火前和整個焊補過程中,都要始終穩定控制系統中氧含量低于安全值。這就要求生產負荷要平衡,前后工段要加強統一調度,關鍵崗位要有專人把關;并要加強氣體成分分析(可安置氧氣自動分析儀),當發現系統氧含量增高,應盡快找出原因及時排除;氧含量超過安全值時應立即停止焊接。
總起來說,燃料容器帶壓不置換焊補防爆技術的重點是嚴格控制系統內的氧含量和動火點周圍的可燃物含量,使之達到安全要求,并保證正壓操作。燃料容器的帶壓不置換動火是一項新技術,爆炸因素比置換動火時變化多,稍不注意就會給國家財產和人身安全帶來嚴重后果。它要求必須做好嚴密的組織工作,要有專人進行嚴密的統一指揮、值班調度,有關車間、工段的生產負責人和人員要在現場參加工作。控制系統壓力和氧含量的崗位和化驗分析等要有專人負責,消防部門應密切配合等。在企業管理健全、安全工作好、技術力量強的工廠企業可以試行;對企業管理不健全、安全工作基礎差、技術力量不足的企業,特別是小型工廠企業,一般不宜采取這種方法。必須明確規定,在企業各有關生產和安全部門未采取有效措施前,焊工不得擅自進行帶壓焊補操作。
③ 防止物件之間發生摩擦與撞擊控制:a. 敲打工具應以被銅錫合金或包銅的鋼材制成,作業地區也應鋪瀝青、菱苦土等較軟的材料;b. 搬運裝存可燃氣體和易燃液體的金屬容器時,應當用專門的運輸工具,禁止在地面上滾動、拖拉或拋擲,并防止容器相互摩擦撞擊產生火花;c. 在有爆炸危險的生產中,機件的運轉部分應該用兩種材料制作,其中之一是不發火花的,如銅鋁等有色金屬,如果機器設備不能用那些不發火花的各種金屬制造,應當使其在真空中或情性氣體中操作;d.面廣量大的軸承等轉動部分應該有良好的潤滑,并經常清除附著的可燃污垢。
④ 防靜電措施:a. 將容易積聚電荷的金屬設備、管道或容器(例如輸送可燃氣體和易燃液體的管道、灌油設備和油槽車,包括灌油橋臺、鐵軌、油桶、加油用鶴管和漏斗以及各種閘門等) 安裝好可靠的接地裝置,以導除靜電。凡按靜電接地的每處接地電阻不直超過300?。b. 采取等電位措施,以消除各個部件之間的電位差。例如在管道法蘭之間加裝跨接線,既可消除兩者之間的電位差。又可造成良好的電氣線路,可有效地防止靜電放電。c. 采用三角皮帶代替平皮帶傳動,同時每隔3~5天在皮帶上涂抹一次防靜電的涂料。另外,還應防止皮帶下垂,保持皮帶與金屬接地物之間的距離不小于20~30cm,以減少接地金屬物放電的可能性。d. 在不影響產品質量的條件下,采用噴水或噴水蒸氣等方法,增加廠房內或設備內空氣的濕度,當相對濕度在60%~70%以上時,能有效地防靜電的積聚。另外,生產和工作人員應盡量避免穿尼龍或毛的確良等易產生靜電的工作服,最好穿布底鞋或橡膠底鞋。
2) 防止可燃物泄漏。消除以下因素可有效地防止可燃物泄漏:工藝操作過程排泄和采樣時的誤操作;閥門壓蓋松動;泵壓蓋或密封發生故障;設備結合處松動;裝置檢修或維修后試轉中發生故障;低溫下機械損壞或材料缺陷、物料管線損壞等。
<!--內容關聯投票-->
為此,在生產過程中一方面提倡清潔生產,凈化生產車間空氣環境;另一方面,選用電氣設備時,不但要按爆炸場所的危險程度選型和安全可靠接線,防止碰撞、擊穿短路,而且所選的防爆電氣設備的防爆性能還要與爆炸性混合物的分級分組情況相適應。爆炸性混合物按傳爆間隙大小的危險程度不同分為1、2、3、4級,各種爆炸性混合物接自燃點高低分為a、b、c、d、e組,應當指出,防爆電氣設備所標志的級別和組別,其性能應不低于場所內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級別和組別。當場所內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爆炸性混合物時,按危險程度較高的級別和組別選定。
某熱電廠安全評價
危化品建設項目安全驗收評價
陸上石油天然氣站場安全風險分級評估…
陸上石油天然氣井場安全風險分級評估…
安全管理體系評價辦法
環保管理體系評價辦法
技術管理體系評價方法
木材加工環境風險評估
風險評價的方法
危險源分類
安全生產風險評價報告
最小割集與最小徑集在事故樹分析中的…
危險源的分類
幾種常見的安全評價方法
安全風險評價方法對照表
安全評價機構資質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