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顯著但不宜夸大
吳煥淦教授介紹說,針灸是中醫傳統治療方法,主要包括針刺療法和艾灸療法,針刺療法需要經過嚴格的專業培訓,而艾灸療法相對簡便易學,更容易被公眾接受。艾灸主要是借助艾條燃燒后產生的溫熱刺激,作用于人體表面的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對經絡系統的良性調節作用,起到疏通經絡、溫通氣血、扶正祛邪的作用。
有的網友在論壇中交流時表示:“我媽把艾灸說得神乎其神,我的手受了外傷,她說用點著的艾條在傷口上方燙一下、畫畫圈圈,就可以殺菌。”有的網友則表示:“所有婦科疾病都可以艾灸來治療,霉菌、宮頸糜爛、子宮囊腫肌瘤都可以用艾灸治療。”
“這樣的說法過于絕對。艾灸具有很好的防病、治病功效,但也不是萬能的,有其適應病癥。”吳煥淦教授認為,艾灸在治療某些疾病方面療效較好,例如腹瀉、結腸炎、胎位不正、尿失禁、痛經、膝骨性關節炎、顳下頜關節綜合征、軟組織損傷、足跟痛、哮喘、尿潴留、帶狀皰疹等。在吳煥淦教授的門診中就以灸法治療難治性腸腑病癥為特色,療效顯著。
自行灸療調理亞健康
針灸界有個說法叫“針捷灸穩”,所謂“艾灸凡人可施”。吳煥淦教授表示,艾灸在調理亞健康方面有著獨到療效,現代人很多亞健康問題,如失眠、乏力、無食欲、易疲勞、心悸,抵抗力差、易激怒、經常性感冒或口腔潰瘍、腹瀉,可用艾灸治療得到緩解。常用穴位有百會、足三里、三陰交、中脘、神闕、關元、氣海、腎俞、太溪、涌泉等。
需由醫生指導掌握度
艾灸四季皆可應用,可以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發揮溫通溫補效應,達到較好的養生保健作用。不過,在使用艾灸前,要先到正規醫院辨識體質,聽取醫生的建議,選擇適合的艾灸部位和適宜的灸治時間,而不是盲目在家里自己艾灸。
吳教授表示,艾灸要掌握“度”,以感覺舒服為宜。如果艾灸后感覺不舒適或是心煩躁,則需要停一段時間。艾灸時,注意不要受涼,也不要在密閉的空間內長時間艾灸,盡管艾葉本身無毒,但是艾煙的濃度過高,長期密閉對呼吸道有不良影響,同時對眼鼻也有刺激。
極度疲勞、過饑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或孕婦、傳染病、高熱昏迷等人群不宜艾灸。施灸時要思想集中,以皮膚紅暈灼熱為佳,一般最多不超過一小時,特別要當心臉、頸、手臂等部位灼傷、燙傷。艾灸后不要馬上用冷水,多喝溫開水,以助器官排出毒素。此外還要注意施灸時間,一般不要在飯前空腹和飯后立即施灸。
冬季中醫養生小常識
中醫談秋季養生 健康義診進社區
中醫教你健康迎夏感冒傷風慎用發汗藥…
數九寒冬點支艾條去去寒 中醫:自行灸…
春季中藥養生材料有哪些 菊花枸杞都…
"濕重"是什么?西醫講可能是脂肪血糖…
中西醫鵝掌風怎樣治療,預防手癬的方法
口角炎可選擇中西醫治療?口角炎吃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