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決定對《工傷保險條例》作如下修改:
一、第二條第一款、第二款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各類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和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稱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全部職工或者雇工(以下稱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各類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的職工和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
二、第四條第三款修改為:“職工發生傷害事故后,用人單位應當采取措施使受到事故傷害的職工得到及時救治,對死亡職工進行善后處理,并應當在24小時內以書面形式向統籌地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報告;受到事故傷害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也可以以書面形式向統籌地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報告。”
(第二方案:增加一款,作為第四款:“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接到報告后,對于出現死亡的、重傷的或者5人以上輕傷的,應當及時趕赴事故現場調查取證,用人單位應當予以配合。”)
三、第十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對于難以按照工資總額計算繳納工傷保險費數額的行業,國務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可以對該行業用人單位繳納工傷保險費的具體方式作出變通的規定。”
四、第十二條修改為:“工傷保險基金存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用于本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勞動能力鑒定、工傷預防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用于工傷保險的其他費用的支付。
“工傷預防費提取、使用和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等部門規定。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將工傷保險基金用于投資運營、興建或者改建辦公場所、發放獎金,或者挪作其他用途。”
五、刪去第十四條第(六)項。
六、第十六條修改為:“職工有本條例第十四條、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在事故中傷亡,但屬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一)犯罪的;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殘或者自殺的。”
七、第十七條第一款、第二款修改為:“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或者有本條例第十四條、第十五條規定的其他情形的,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或者其他情形發生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或者其他情形發生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
八、第十九條第一款修改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后,需要對事故傷害進行調查核實的,應當進行調查核實,用人單位、職工、工會組織、醫療機構以及有關部門應當予以協助。職業病診斷和診斷爭議的鑒定,依照職業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執行。對依法取得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不再進行調查核實。”
九、第二十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作出工傷認定結論需要以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結論為依據的,在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尚未作出結論期間,作出工傷認定決定的時限中止。”
十、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九條:“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按照本條例第二十六條和第二十八條進行再次鑒定和復查鑒定的期限,按照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二款的規定執行。”
十一、第二十九條改為第三十條,第四款修改為:“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按照所在單位因公出差伙食補助標準的70%支付住院伙食補助費;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所需交通、食宿費用由工傷保險基金按照所在單位職工因公出差標準支付。”
十二、增加一條,作為第三十一條:“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作出認定為工傷結論后發生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的,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期間不停止支付工傷職工治療工傷的醫療費用。”
關于征集“應急使命·2025”演習新質…
關于組織開展先進安全應急裝備推廣目…
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關于防汛抗旱責…
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做…
應急管理部關于給予李波等29名同志和…
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查處掛牌督辦通知書…
應急管理部調度中心2025年度部門預算
應急管理部辦公廳關于印發《酸堿交替…
關于加強化工過程安全管理的指導意見
關于印發《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
十部門公告:危險化學品目錄(2015版)
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工作管理辦法…
關于廢止和修改勞動防護用品等領域十…
關于印發《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
國家經貿委關于印發《勞動防護用品配…
關于印發企業安全生產責任體系五落實…